儿子竟要当女孩?

标签:
三岁男孩女孩性别意识重要性育儿 |
分类: 童年记事 |
昨天在单位整整忙了一天,每分每秒都被各种任务插空安排满...直到晚上回家时,又赶上停电,一家三口只好出去吃,回来时快十点才来电,又赶着补材料,忙的连喘息时间都没有。
心里却仍放不下几米晚上的问题,宝贝儿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我是女孩,几米是个女孩!我有卡子,我的小恐龙就是我的夹子,就放到衣服兜里...”这让我一惊,平白无故的他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平时我们对于他时刻不忘正确的男女性别灌输,他从来没有对于自己是个男孩这个性别问题产生过怀疑。
昨天早晨就发现,他开始提出奇怪的要求,他对我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个小辫子吧?我想扎辫子!”我听后险些被雷倒~~又好气又好笑,他以为班级里的小女孩们的辫子都是买来绑到头顶上的...
昨晚又是那样咬定自己是个女孩,一下子搅合的我心慌意乱,虽然他还小,但是这种性别认识问题确实不容小觑,自己接触过太多这样的孩子,学校里就有个别初中的孩子,总是有女生扮成男生,短发、中性打扮、说话粗狂野蛮,而有的男生打扮的又像女生,因为长得秀气,再加上发型很中性,说话也细声细气,上课回答问题动作扭捏,以至于初中四年,某班一男子汉一直被我们这些老师误认为是女生,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某老师实在忍受不住这孩子如此不男不女的装扮,忍不住劝他,说:“你能不能打扮的像个女生啊...”对方晕倒,回应:“老师,我本来就是个男生啊?为什么要打扮的像个女生...”那位老师仍无法相信这个说话办事打扮都极像女生的人真的是男生?回到办公室找了好几人证实,最后总算从班主任口中证明,该生,性别:男。
这件事情看似有些好笑,但自己心里却有些忧虑,唯恐教育上有哪些闪失...
我一直认为,强化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对于以后形成健全的人格极为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忽略这个现实问题,或者认为顺其自然大了自然明白,很多错误和过失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男女性别差异模糊不清,伪娘当道,这是自己尤其厌恶的事情...
所以,在听到几米关于自己是“女孩”的问题后,我有些不安,几米爹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他就忘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不是印象深刻,他怎么会在这两天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回家后还要和我认真强调自己是“女孩”,虽然他还不能够十分清楚理解男女性别问题,但是这确是一个极要紧的大事情,绝不能等闲视之。若不去了解问题来由,会让几米对于男女性别产生错误认识。
我拉过几米,仔细的询问他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我说是谁说几米是个女孩的啊?几米告诉我是老师说的,我又问哪个老师呢?几米告诉我是宗老师...
宗老师是几米最喜欢的老师,也是对几米最好的老师之一,她很疼爱几米,这完全能够看出来,毋庸质疑,但是她确实太年轻了,教学经验显然不够丰富,我担心她在无心、无意识中,会错误的引导了几米关于男女的意识...
我克制不住立刻给宗老师打了电话,了解几米在园情况,从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睡,再到与小朋友相处,然后我提到几米是否和小女生关系很好呢?宗老师说不是的,现在班里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在一起玩,基本上各玩各的,我又提到几米说的那些问题,宗老师乐了,她说几米接受知识很快,学东西速度也极快,老师们说的话,他总是认真的听,像个小“复读机”,接着复述,孩子们上厕所时,要分男女。有些女生不知道自己是女生,她就说:“扎小辫子、带发卡的先上厕所...”,几米回家跑来找我要小辫子和发卡。
午睡醒来时,她给小女生们绑辫子,几米站在一边很认真的看,她就逗几米,“几米也想绑辫子吗?我也给你绑一个吧...”按几米的话说老师好像给他绑了辫子...不管绑了与否,宗老师确实太年轻了,这看似有趣的事情,却会让三岁的宝贝儿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模糊意识...
我接着和宗老师沟通了下,希望她能在幼儿园里正确引导、强化几米的男女性别意识,他现在已经回家“认定”自己是“女孩”,这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今天早晨,又是不放心此事,跟着去送几米上学。因为昨晚还没和宗老师说完,就被几米爹打断,他因为找不到他儿子的鞋,又急着出门吃饭,已经被他儿子闹懵了...
到幼儿园,又和老师说了下情况...
可能也有亲会和几米爹一样的想法认为是否有点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但这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大事,自己见的多了问题孩子,对这样原则性的问题也就格外认真,看过太多专家提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的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出现男女性别倒错的现象,是因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引用心理学专家袁老师的的一段话:(希望几米爹也补习一下相关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袁老师介绍,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我们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都会追溯到幼儿阶段的经历。”袁老师认为,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传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