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相亲剩女极品男人五大硬件情感 |
分类: 生活乱弹 |
大学毕业时,我22岁。事业单位,风华正茂,虽说不能用出类拔萃来形容,却也算是正值青春年少,有才有貌有工作的城市女孩。忘记了毕业后第几年,从开始对自己事情的漠不关心到后来意识到自己即将过25岁,竟也踏上了漫长了相亲历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的沦为传说中的“剩女”,所以更能体会被冠以“剩女”这个词的感受。那就是所有人都比你自己更着急更关心你的终身大事。在所有人都为了你的婚事急的上蹿下跳时,婚姻,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经历了N次相亲后,失败N次后,上帝就像专门安排自己等待那唯一的真命天子出现,让自己一直等待...直到几米爹的出现...
很想说说自己相亲遇到的那些极品男人,给待字闺中的MM们一点曾经“剩女”的经验和建议:
极品1:自卑心重、底气不足的男人:
从小母亲要求严格,谈恋爱甚至在我的意识里直到大学都是可耻的见不得光的事情,每次相亲都是母亲陪着我,那些相亲的男人要先过了母亲这一关才可以。与这个男人相见时,是在公园门口会合,双方介绍情况后,其他人员借故离开。我们两人去喝咖啡,他是部队里的军官,第一印象是很老实腼腆的一个人。几乎不敢正眼看我,但这仍不妨碍他暗自偷偷的打量我,从头到脚,他的眼睛停留在我那双金色时尚的细跟凉鞋上很久,我赤着脚,脚趾甲上涂着颜色...
事后,介绍人告诉我:他对我的评价是太能打扮了,看着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像是搞艺术的...(晕,我本就是艺术专业...)
自己总结:相亲的装扮居然是成败的关键,在土气与时尚的尺度把握中,要合理权衡。
极品2:铜臭味重的男人:
介绍人称此男是一家工厂的老总,那一年,他开着一辆皇冠出现在那个小休闲餐厅的门口。很精干的一张面孔,平头,眼神透着商人的市侩,三十左右的年龄。我们面对面坐着,竟无话可谈。他每隔五分钟接一个电话,什么买地卖地、什么时候开工等等,那场相亲,就像在看他“现场商业谈判”。
事后,他又约过我,也送过玫瑰花巧克力制造“惊喜”,但这世界没有比两人还没有相守一生呢,就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境界更痛苦的事情了。
自己总结:“门当户对”确实很关键,两人的职业性质、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学历这绝对是影响成败的关键。
极品3:颐指气使的男人:
吸取上次经验,这次相亲决定要见个有品位的,有点才华的,不说是博览群书也要是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和你博古论今的。此男是某银行的一个主任,极有品位,且斯文有礼,人也风趣小资懂情调,又极绅士。与人交谈起来几乎无所不晓,无所不通。更对艺术有所涉猎,所以,第一印象不错。后又吃过几次饭,几乎每次都是精挑细选的环境雅致的西餐厅或者咖啡厅。一次,在上岛咖啡吃饭,服务生不小心将杯子里的咖啡碰撒一些,溅到他白色衬衣上几点。他立刻换了副面孔,尽管服务生已经连连赔不是,但他仍不依不饶的叫住服务员,像训斥下属一样狠狠的训斥仍不罢休,还要他把经理喊来...
我立刻联想到若是嫁给他,不知道会不会经常因为一点点的琐事而大动干戈。想想恐怖终是不敢拿一辈子的事情来做实验,只好作罢。
自己总结:相亲细节决定成败。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人的品质更重要。
极品4:调查户口的男人:
这次相亲“对象”是母亲提前看好的,也是母亲安排好了,事先并没有告诉我是去相亲,只说去看一个阿姨,多年的老朋友。见了面确实是个多年的老朋友,但是旁边多了一个男的,才知道原来是新一轮相亲,这个男人胖乎乎的,戴着眼镜,第一眼看去就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也懒得说话了,对方倒挺热乎,端茶倒水的,那个阿姨让母亲去看看她新买的衣服。此男话匣子从此打开,滔滔不绝,他简直是连珠炮一样问我:在哪里工作?月薪多少?有奖金吗?有房子吗?父母是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住在哪里?
休克,这哪是相亲,明明是人口普查来了。
自己总结:相亲前一定先要搞清楚对方情况,自己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的仗,保证相亲质量,此类德行男不见也罢,宁缺毋滥。
最后归纳相亲需关注的五大硬件: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才华、志趣、品行。
学历差距大,婚后距离会越来越远,也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言;结婚以后,你就会发现,你嫁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包括他的整个家庭;有才华的人就是日后增值的“潜力股”;志趣决定生活品质而人的品行和德行则决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