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拉利贝拉扎格王朝阿克苏姆岩石教堂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 |
分类: 东非四国游记 |
埃塞俄比亚,拥有众多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走过了贡达尔和阿克苏姆,
一路上的精彩不断,不过来到埃塞,还有一个最不能错过的地方,这就是拉利贝拉。
拉利贝拉有着非洲耶路撒冷的美誉,她是非洲大陆基督教的最高圣地。
乍一看,貌似就是一座普通建造的教堂,走近才发现,事实绝非想象那般。
之所以震撼,一座座教堂是在巨大的天然岩石中开凿建造出来的。
之所以举世无双,大千世界无数座教堂,这样的岩石教堂独此一处。
岩石教堂究竟是如何开凿建造的呢?且听她的历史来由。
拉利贝拉是一位高度虔诚的基督教徒,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心中的最高圣地。
拉利贝拉在一次梦回耶路撒冷的梦境中找到了灵感,决定在这边色彩斑斓的岩石中开凿出一座基督教圣城。
为此他从耶路撒冷请来了工匠,配备了大量的本地劳动力,开启了梦想之旅。
拉力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为3群,彼此间由地道和回廊连为一个整体。
每座教堂占地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相当于三四层楼房之高。
开凿出这样的人类伟大奇迹,想象中的工程难度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
完全可以想象到,建造岩石教堂,首先要寻找没有明显裂缝的岩石体。
然后根据教堂的基本形状,在四周凿出12—15米深的沟槽,这就是岩石教堂的雏形。
尔后在巨岩石内预留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
再极其艰难而小心地将岩石内不要的石块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
在石壁上精雕细镂,最后成为一座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
在这些岩石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莱姆”,意为救世主教堂,
这座教堂由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岩凿成,面积达782平方米。
她拥有5个中殿和一个长方形的廊柱大厅,28根石柱,仔细琢磨后雕上了几何图案。
屋顶为阿克苏姆式尖顶,窗棂也缕雕成阿克苏姆的石碑式棂格。
阿克苏姆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有3个中殿的圣·玛利亚教堂以其纯真的华美和某种神秘的神圣受到特殊的尊奉,
教堂下部的窗子呈拉丁和古希腊的十字形,形成圈状十字形。
教堂内的中央石柱一直用不包裹着。
据国王拉利贝拉的说法:耶稣基督曾在这里表现,并触摸过这根柱子,
而且人类的过去和未来都意被刻写在这根柱子上,所以它必须被遮住,
以免被世俗人看到,带来祸端。
教堂内部装饰着描绘《福音书》故事的精美壁画,天花板和拱门有光彩夺目的绿、黄、红色图案,有的是动物图像。
埃塞俄比亚除了曾被意大利占领过不多的几年外,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独立。
基督教是该国的主要宗教,他们的国王往往就是虔诚的基督教。
这在非洲,都是很独特的。早在公元2世纪时,埃瑟俄比亚北部以阿克苏姆为中心就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
据埃塞俄比亚的传说,美丽的希巴皇后,曾拜访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的所罗门王,
当她与她的随从人员一起,带着满载华贵礼品的797头骆驼、无数头骡和驴到达耶路撒冷,
所罗门隆重地接待了她,并与她相爱。
他们生下了儿子麦纳克里,麦纳克里就我埃塞俄比亚王国的皇室奠基人。
麦那里克的皇城建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克苏姆。
据说麦纳里克从耶路撒冷的教堂中取走了“约柜”,并一直将其秘密地保存在阿克苏姆的圣·玛利亚教堂。
阿克苏姆王朝在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极盛一时,其势力向东北扩张到阿拉伯人地区。
11世纪末,国力渐衰,后被扎格王朝取代,扎格王朝的国都定在罗哈既后来的拉利贝拉。
替代阿克苏姆王朝的扎格王朝的新国王拉力贝拉同样笃信基督教,
为求得上帝的庇佑,征调5000匠人,用30年时间凿成“同大地连成一体,建筑根植于地,上连天体,上下界浑为一体”的独石教堂城。
这座教堂城兼有宗教、政治、军事3项功用,它既是王室的住地,
也是信徒们祈祷的场所,在敌情到来的时候,它还是坚固的防御要塞。
13世纪末,不同世系组成的耶库诺集团势力日益强大,绍啊王朝取代了扎格王朝,政治重心遂逐渐南移。
14世纪初,王朝都城自拉力贝拉迁至绍阿,拉力贝拉渐渐被湮没、遗忘于深山密林中。
拉力贝拉教堂是扎格王朝建筑的丰碑,也是埃塞俄比亚人信奉基督教的见证。
“这是世界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当我亲眼目睹时,我充满着惊诧和欣喜。”
现在拉利贝拉已经重新修整,1000多名教士在这里侍奉上帝。
它的周围,渐渐形成一个市镇,因为,到这里来祈祷和旅游的人太多了。
繁华在一定程度上搅扰了静修。
不过,对于基督徒来说,自处也好、在热闹的人群中也好,上帝之爱总会降临于他,并通过他向世间的所有地方传送。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
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
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最后,让我们向创造出如此伟大奇迹的建造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