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辛海
李辛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83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荞麦茬长城

(2020-01-01 13:42:14)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2019年12月29日随户外平台组织的涞源长城的最西端,与山西灵丘交界处的游长城活动,计划是去三个地点,一是荞麦茬长城(在荞麦茬村附近而得名),二是七亩地长城(在七亩地村附近而得名),三是独山城(一个屯堡)。
我们这支队伍50多人,早上7点半从北京五棵松出发,一路顺利,顺着332省道,来到独山城附近下车,由于荞麦茬长城离公路较远,需要改乘小面包车进山,把我们尽量的往荞麦茬长城近处送。两处长城都不长,相隔不太远,中间没有连着,所以计划先到荞麦茬长城,看完后小面包车再把我们送到七亩地长城,最后看独山城。
荞麦茬长城我们在332省道独山城附近下了大巴车,分乘8辆小面包车进山,一路的碎石路十分颠簸,开进没多远就碰到了一条“冰河”挡住了,路上全是冰,挺长的一段,汽车肯定过不了,只得下车徒步前行。这是我们从冰河边上穿过,有队友摔了屁墩。(本文作者李辛海)
荞麦茬长城


这是我们今天行程的地图:右边的浅黄线是332省道,蓝色的小河是唐河,右面的红方块是独山城,我们下大巴车改乘小面包车的地方。两个红三角是七亩地长城和荞麦茬长城,红五角星是我们开始徒步的地方。原计划是用小面包车,穿过板屋村和青杨树村,把我们送到荞麦茬村附近,再下车徒步。但是一条冰河路把计划全打乱了,我们徒步了起码6公里(单程),由于冬季天黑的早,最后七亩地长城没有看,独山城也没细看。
荞麦茬长城
我们沿着山沟的碎石路往里走,路边有一块牌子:“进入黑鹳自然保护区,请遵守生态保护规定。”落款是:山西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看样子这里已经是山西了。我看过央视《远方的家》电视节目,介绍荞麦茬长城,其中讲到这里的黑鹳保护区,每年冬季还要小河里投放泥鳅之类的候鸟食物。
荞麦茬长城
这是板屋村,我们路过的第一个小村子,多数房屋已经废弃,估计只有两三户还在留守,寂静而萧条。此村在建制上没有找到,地图上有,应该是山西灵丘县上寨镇所辖
荞麦茬长城
这是路过的第二个村子——青杨树村,此村在地图上有,但是在建制上也没有找到,应该是灵丘县上寨镇所辖,也许是太小的自然村。村口路边一块巨石上建了一个小庙,里面空荡无物。
荞麦茬长城
小庙正面有碎石垒砌的台阶,挺有意思。
荞麦茬长城
青杨树村也是一片萧条,都是黄土和碎石垒砌的房屋和院落,一辆小汽车还能看到一些现代社会的痕迹,村里就见到一两个人的影子,悄然无息。
荞麦茬长城
过了青杨树村,路边有一个新建的庙,规格颇高,有山门,正殿面阔三间,梁枋上有彩绘,门窗木棱做工比较精细,由于周边没有人气,这里也是破败荒凉。
荞麦茬长城
在水泥路一个拐弯处,我们向左手进山,全是砂石小路。
荞麦茬长城
小路旁一块不大的石头上盖了一个迷你小庙,里面也是空的。
荞麦茬长城
路边又有一个荒凉的小村庄,没有几间完好的房屋,看见一个穿黄色羽绒服的女子在挑水,终于看到了一丝生气,这里还有人住。
荞麦茬长城
赶快问了一下,知道这里就是荞麦茬村,行政区划上属于山西灵丘县上寨镇。据网上说,此村还是行政村,应该是有一些规模,“村村通”这里却没有水泥路,是砂石小路。官方说全国行政村都通了硬化公路,这里是怎么回事?
荞麦茬长城
这是长城遗产网上的长城位置图,可以看到荞麦茬村到长城的距离还挺远。荞麦茬长城到七亩地长城之间没有敌楼连接,估计都是山险和断续的残墙。
荞麦茬长城
我们经过一段不陡的向上攀爬,就来到了长城脚下,我们从这个敌楼(插字四十九号台)右面的垭口上城。
荞麦茬长城
这是长城遗产网上关于荞麦茬长城的示意图,这里有五个敌楼,按照明代敌楼的排序是(从右到左):插字四十七到五十一号台,长城网上是:拴马庄村1~5号敌台。黑色三角处是我们上城墙的位置,右上左下两个黑五角星是长城截止处,这里是山头,都是山险。
荞麦茬长城
这是在上面俯瞰我们上城墙的垭口,上面的敌楼是插字五十号台。
这里的长城属明代真保镇倒马关路插箭岭所辖,它的编号是“”字,而且是插箭岭辖区的最西端,同狼牙口辖区相接。
荞麦茬长城
上了垭口我先向右面的墙上爬去,去看五十号台,这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
这段长城已经是在山西灵丘县境内了,灵丘长城遗存敌楼49座、墩台12座、烽火台19座、敌楼匾额11方、阅边碑5通、关门3座、瓮城2座、地窖2座,遗存城墙30段约20公里。灵丘县长城不仅长度长,遗存完好的砖砌空心敌楼数量也多。
荞麦茬长城
这里已经是雪后多日,但是残雪仍然不少,爬时要斟酌小心。据央视《远方的家》山西方面的人士讲:这里的长城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战事。
荞麦茬长城
这是插字五十号台,3*4眼的规格,整体保存尚好。
但是领队讲,在倒马关茨沟长城段的吴王口有石刻记载:明崇祯七年即清天聪八年(1634),后金对明王朝的第二次进攻抢掠曾经达到这里,被明军在这一带拼死堵住,后金军队竹帛口突围而去。这里离茨沟较近,是否波及到这里,尚无定论。按理说是有可能在这里也发生过战斗,后金是骑兵,游击性很强。
荞麦茬长城
门头匾额还在,“插字伍拾號臺”,双钩阴刻,颜体风格,四边有花纹装饰。不多见的额匾,让人心里高兴。
荞麦茬长城
五十号台为回字形砖拱券敌楼,中室较大,还算是支撑着没塌。
荞麦茬长城
登顶蹬道在中室一侧的夹墙里,只有一侧开有。
荞麦茬长城
楼顶一角的雉堞下面,有一方石座,中间有一个圆孔,较深,做什么用的,比较费解。只能估计是旗杆插座,立在墙角方便支撑,但是上面还要有其他方法固定,否则立不住。
荞麦茬长城
五十号台另一面的出口很低,埋在城墙下面,需要十分的低头哈腰。
荞麦茬长城
通过一段墙体,前面是五十一号台,也是3*4眼的规格,形制同五十号台。
荞麦茬长城
五十一号台额匾“插字伍拾壹號臺”。
荞麦茬长城
中室保存较好。
荞麦茬长城
蹬道同样在中室一侧的夹墙中,只有一侧有。
荞麦茬长城
顶部有铺房山墙的遗存。
荞麦茬长城
雉堞下面的射孔,砖雕刻花。
荞麦茬长城
这是五十一号台通往山险的城墙,通到左侧山头而止,不长。
荞麦茬长城
在山上俯瞰四十九号台(左面)和四十七号台(对面山脊上),可以看到四十九号台是在一段支墙的顶端,俗称刀把楼。四十八号台在前面的山坳处,看不见。
荞麦茬长城
队友晓月晨风和我(右者)在此留念。
荞麦茬长城
这是四十九号台,突出于支墙顶端,也是3*4眼的规格。
荞麦茬长城
门头额匾“插字肆拾玖號臺”。
荞麦茬长城
四十九号台也是回字形砖拱券结构敌楼,这是一侧的箭窗回廊,四个箭窗可数,顶端楼顶塌了一块。
荞麦茬长城
蹬道也是在中室一侧的夹墙里,左右对称各有一条,保存完好。
荞麦茬长城
队友在此给我拍照,70岁留念。
荞麦茬长城
俯瞰山坳处的四十八号台,可以看到保存较好,上面的四十七号台却塌了一半。
荞麦茬长城
四十八号台也是3*4眼的规格,但是门匾却丢了(在另一面)。
荞麦茬长城
整体结构同其他的敌楼,这是砖拱券的中室。
荞麦茬长城
前面是四十七号台,楼体塌了一半,由于时间紧迫,还要去七亩地和独山城,就没上去看,据领队讲额匾也没了,估计整体结构都相同。
荞麦茬长城
我们从四十八号台旁边的垭口沿小路下山,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还有两处节目没看,天都暗下来了,还要走6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小车等候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荞麦茬长城
我和队友老萧一路聊着有关长城的故事,一边甩开腿狂走,路边的山洞引起了好奇心,老萧前去考察,大概是个矿洞,据说这里的铁矿挺多,历史上还有矿工反抗闹事的记载。
荞麦茬长城
这是路过一处废弃停产的矿山工地,这几年政府管控力度加大,小矿山基本都停了。据说,独山城曾经是涞源县政府引进河北钢铁集团的开铁矿投资的重点区域,周边被矿山包围。
荞麦茬长城
我们终于到了小车接驳处,还有两辆车没走,我们四个人凑不够一车(一车要7个人才能开),看到旁边有一处冰瀑,就去看看。冰瀑挺大,下面树林里有两个队友在拍照,就能看出比较巨大。
荞麦茬长城
冰瀑是由山腰一处泉水涌出而形成,别看外面成冰,里面水声还挺大,水流喷涌。
荞麦茬长城
冰盖下面泉水哗哗的流出,顺山沟流出,怪不得这里有黑鹳觅食。
荞麦茬长城
我们看完冰瀑,凑够人数马上开车来到独山城城堡,这时已经是5点多钟了,天已经蒙蒙黑了。加大感光度抓紧拍城门,七亩地长城没工夫看了。
据介绍:独山城村位于县城西南38公里,水堡镇政府南16公里,与走马驿交界,属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水堡镇所辖。
荞麦茬长城
城门旁边有一块文保碑:全国文保单位,长城(插箭岭段),队友给我在旁边留影。文保碑后面的介绍内容同插箭岭村里的文保碑内容一致,全文如下:
“插箭岭段长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下北头乡,从白石山林场始,至走马驿白道安拴马桩结束。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万历三年至四年(1575~1576)扩筑,属真保镇倒马关路,明时设参将驻守,是倒马关北部的一个重要关堡。插箭岭长城由关堡、敌台、马面、烽火台、墙体和挡马墙等组成,现存长城全长40千米,敌台53座,城堡两座,烽火台两座。插箭岭段长城墙体,外墙用料石包砌,内墙用毛石砌筑,白灰勾缝。”
“插箭岭关堡位于涞源县县城南15千米下北头乡插箭岭村,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6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北、中两座城门,插箭岭段长城属插箭岭关堡所辖,敌台以“插字××号”命名,平面形制多为“回”字形,正面辟一门二箭窗,侧面为四箭窗。次段长城墙体文物丰富,现存有阅视碑9通,关公画像石一块。另外插字号敌台形制特殊,立面中部设腰檐分隔,望孔、镭(应为礌)石孔类型多样。2013年公布为国保,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后面还有保护范围等等就不写了。
荞麦茬长城
独山城门匾,个头不大,单划阴刻“独山城”三字,字体古拙,没有花纹装饰,是老物,能保存下来不易。
关于独山城《四镇三关志》中没有提到,各方面信息很少,应该是明长城中的一个关口,或者屯堡。
荞麦茬长城
这是门洞里放置门杠的架杆石,我是第一次见到,开眼。架杆石还刻成云纹头,虽然粗略,但是匠心可昭。由于光线太暗,队友打灯帮我们拍照。
 据传,城内村民家中存有万历三年阅视碑一块,所以有人认为独山城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现在城堡损毁严重,只有这个砖砌拱券城门尚存,目前依然是村内的主要通道出入口,口外不远就是332省道。
荞麦茬长城
这是城门的内面,保存尚好,由于时间太晚,没时间同老乡聊聊这里的故事。
据《四镇三关志》载:“插箭岭下隘口十四,……”最后一个是“马莲沟”,下面就接到“狼牙口”了,所以会不会这里曾经叫马莲沟呢?《四镇三关志》中载:“马莲沟,正城一道,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冲。”如果这里真是,那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万历三年(1575)阅视,也是可能的。
荞麦茬长城
这是城里的小村子——独山城村,静悄悄的街无一人,据前面队友讲,村里还有戏楼和庙宇,可惜没有时间看了。这时将近晚上六点了,天色见黑了,已经很难拍照了,赶快去上回京的大巴车。大约晚上6点多发车,10点左右到北京。
今天是忙忙叨叨的一天,由于一条冰河路,打乱了计划。领队开始说今天是休闲游,但是溜溜走了将近14公里,没能看完景点,只能下次补课了。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