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2018-11-13 21:49:06)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关于河北赤城县丹霞赤壁的消息是从户外平台上得知的,充满了好奇,看到户外平台于2018年10月13日组织活动,便参加去一睹奇观。(本文作者李辛海)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清晨从北京出发,没有像去崇礼那样从怀来绕行,而是从延庆城里穿过,走山区盘山公路,直插赤城。这是延庆山区的白河堡水库,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一下,欣赏水库美景。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上午10点来钟到达赤城县后城镇曹家窑村,下车地点旁边有很多装修挺新的楼房,却又没人住,挺奇怪,返回的时候问了这里的老乡才知道,这曾经是生产半自动步枪的兵工厂。我们下车集合以后就穿过村子向野外小路走去。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从民房的屋顶上就能看到丹霞地貌的巨石大山,颇为震撼。
笼统讲: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即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的队伍向野山进发,还碰到几个骑山地车的车友同行。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天天气尚可,但是有轻度雾霾,远山还是雾气腾腾,不十分清晰。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看到远处的大山,一种新奇而迫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非常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来到了著名的四十里长嵯的跟前。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2010年8月1日,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震撼。
当地人因其岩壁红色而称为“赤壁”,因此“后城赤壁”,“丹霞赤壁”就叫开了,就成了这里的一张名片。后城赤壁位于河北赤城县后城镇北,北距县城约40公里,南距北京100多公里。它南起后城镇,北到龙门所镇,绵延近20余公里,垂直高度一说200余米,一说600多米。从我六只脚的爬升记录看,应该是600多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老乡俗称其为“长嵯(字典音cuó,当地人音ch)”。嵯,《说文》:山貌也;《广雅》:高也。嵯峨一词形容山势高峻,“长嵯”就是指其高而长(四十余里)。于是“四十里长嵯”就成了赤城丹霞的另一个名片。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5个人离开大队沿着小路去看朝阳观的千佛洞。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越到大山跟前越觉得其雄伟高大,人显得十分渺小(下面背红背包的)。
长嵯的南端在后城镇的北面,通体是一整块高600多米的摩天巨石,四周绝壁,刀削斧劈。崖头有一洞,名叫“碧落洞”,一说洞中有泉终年滴水,隆冬不冻,故称滴水崖,又名碧落崖。一说滴水崖头泉眼无数,泉水沿崖壁直下,盛夏碧水涟涟,寒冬滴水凝冰。由于我们离大队时间不能太长,所以无从考察。滴水崖又有“幽燕第一峰”之称。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靠近千佛洞的崖壁上刻着四个大字,由于常年侵蚀已经漫漶不清。
滴水崖有个石窟,名为朝阳观,是个文物保护单位。据《初建朝阳观长春洞碑记》载: 宣府官员吴钦游览到此,看中了这块宝地,在羽士李演琦的游说下决定修建道观。朝阳道观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始建,嘉靖三十六年初竣工。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崖壁上还留有很多小圆孔,估计是刻字时曾经在崖壁上建有脚手架,在孔中插入木棍,再搭上木板。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绝壁下面的方洞就是千佛洞。
朝阳观是个佛道共存的宗教场所,整个建筑群由东西天柱、朝阳观和千佛洞三部分组成。天柱东刻“天柱”,西刻“乾坤柱石”两天柱之间的峭壁上镶嵌着八座宝殿,宝殿分为泰山殿、三官殿、三教殿、三皇殿、真武殿、三清殿等,琼宇玉楼,格外壮观。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里是千佛洞,在朝阳观的另一侧,有大小石窟三个,在千佛洞的石壁上整齐地排列着1008尊千姿百态高浮雕小佛,个个栩栩如神,令人目不暇接。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通往千佛洞的铁梯。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曾在此题诗:“朝阳道观一石悬,滴水孤崖百丈边;余气出关连大漠,长风吹壁立青天”。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上了高台有一段回廊转向千佛洞洞口,墙上刷着“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千佛洞佛龛共有三面,正面共雕了8尊大佛,其中一个立佛,前面有两个圆雕的菩萨,两侧还有两个供养人。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左壁雕像。
个别石佛身上尚存彩绘痕迹,估计当时一定精美绝伦。据老乡说佛头都是十年动乱所毁。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右壁雕塑,三面背龛共雕了1008尊小佛像。由于砂岩石质较松,所以风化的比较严重。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墙角还有一块残碑,题名:镇星记题词,没年款。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从千佛洞上远眺丹霞地貌。
据《赤城县志》载,“赤城”之名源于“城东二里,山石多赤,望之若雉堞(红色城堡),故以名城”,“日照山石,红光笼城”,又名“霞城”。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千佛洞洞口的一侧,开凿于垂直的崖壁上。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千佛洞一共有三个洞窟,其余两个在这个上面,队友小伙子登上这个独木梯想到上面看看,但是到了顶上还要扒着开凿的石窝再上去,实在太险,不敢在上了,这个独木梯的角度差不多70度,看的心惊肉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为了赶大队,我们匆匆往回返,三个小伙子走近道直插过去,我和另一个走原路回去。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用长焦头给他们来个特写,摆出十分英武的姿势。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秋叶衬托下的怪石山别是一番韵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高处看长嵯。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往上去还要爬一道天梯(我起的名),这是在红砂岩体上有一道深灰色的其他岩石,好像有人在上面粗粗的凿了一些台阶,加上年久风化和磨损,很不规则,还挺滑,又陡,挺危险。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队友给我拍的,回看起来挺悬乎。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最后一个几乎垂直的一米多的高壁,光光滑滑,还真不好上,队友拉了我一把。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到了嵯顶,俯瞰滴水崖还真是震撼,200多米高,光光滑滑的绝壁。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多么典型的丹霞地貌。
据说这四十里长的长嵯是一整块大石头,但是现在公认的最大单体岩石是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石(Ayers Rock),又名乌鲁鲁巨石。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9.4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网上的图片,从空中看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我们继续往山顶爬,秋日的红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据《河北日报》2013年7月12日载《张家口赤城滴水崖挑战世界第一巨石——号称四十里长嵯》一文透露,赤城正准备组织专家对滴水崖进行测定,一旦数据确定,它将挑战艾尔斯岩。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在山顶休息吃饭,我站在一块岩石上队友给拍了一张。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山顶上有一堆碎石块,估计应该是倒塌的烽燧。
赤城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原与塞外游牧民族的边缘地带,北魏时期就在此修筑长城。《魏书·明帝本纪》载:”泰常八年(423年)在长川(即长川城,今内蒙兴和县)之南修筑长城,从赤城向西至五原,东西长二千余里。”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下面山头上也有一堆碎石块,应该也是烽燧遗迹。
明代时赤城为万全(今万全县)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明代设置的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统领卫、所、堡,构成一方军事防御体系。)统领的赤城堡。宣镇北路也称独石路(详见《明代赤城的战略地位》)。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嵯顶上用接片拍一个远景。
独石路同时其又分上北、中北、下北三路。上北路为独石、半壁店、猫儿峪、青泉、云州、镇安、君子、松树、马营、仓上、镇宁、赤城。中北路为金家庄、龙门卫(今龙关)、三岔口、雕鹗、长安岭。下北路为牧马、龙门所、样田、滴水崖(今后城)、长伸地、宁远(今后城上堡)。时龙关为龙门卫。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休息完了,继续沿着小路向嵯顶西面走去。队伍分成了两部分,强驴们走大回环,弱驴走小回环,我是去看了千佛洞,耽误了时间,所以也走小回环。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嵯顶的秋色也很迷人,白杨树和黄了叶的松树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秋锦。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队员们纷纷驻足留念。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走大回环的队友拍的,长嵯的边缘确实挺险。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坐在这来一张。我们走小回环的没看到这里的美景。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嵯顶的庄稼地,丰收的景象。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辛勤的劳作。这里还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舍不下的乡情。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小嵯村村头的老榆树。在农村都有这样的习俗,也是风水,在村头或者重要地点种大树。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小嵯村的老屋在树丛中时隐时现。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废弃的老屋,毛石垒砌,黄泥抹墙,一派苍凉景象。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小院里的矮矮的牲口棚。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木板钉的牲口料槽。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碎石垒的老屋,估计废弃不久,墙头还有个朝天锅(电视天线)。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破败的偏房。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从小嵯村开始掉头,从嵯顶的北侧环绕返回。这个长嵯嵯顶是黄土丘陵,嵯体是巨大的岩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从嵯顶俯瞰远处的石门,中间是深深的峡谷。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这里我们顺着山路,盘桓下山,金黄色的秋树点缀着山谷。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深深地峡谷,一条小路曲曲弯弯。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的队伍已经稀稀拉拉,分成好几部分。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用接片从嵯顶环视远山。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彩色的秋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险峻的断崖让人看得动人心魄。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里都是大块头的断崖,很少有细直的石柱。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斜阳的照射下,衬在山野秋色中的鲜艳服装分外跳动。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用长焦拍的山顶上的怪石。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峡谷中一条白色的小路曲折延伸着,也许这也是一条古道。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嶙峋的崖壁让人有种恐惧感。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高山仰止。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在沟底的小路边还有一个小土地庙,估计是复建的,又矮又小。如果以前没有,现在不会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弄这个。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小庙做的还挺细致,椽子大梁都有,土地爷塑的也不随意,还披上了黄缎子。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层林尽染。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路边有一段笔直的绝壁,光光溜溜,估计是长嵯东面的起点。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和下面的队员一比就是到这个断崖有多高,有多长,有多直。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种大馒头一样的丹霞巨石,由于石质比较松散,被常年雨水侵蚀出很多沟壑。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路边土山上又看到一个夯土墩台,在夕阳照射下格外的黄。
据清代孟思谊修《赤城县志》:“赤边垣(边墙,即长城)居全府(宣化府)之半,纵横所直,皆古战场也。明初徙治开平(即将开平卫治迁至独石),外藩自撤(把抵御外族的藩篱自己撤掉),已巳”土木”之变,马营、独石,实先蚁溃。嘉靖中,边臣缮备,尺列寸守。于北路(即独石路)尤三致意焉。然则县境,实全府(宣府)之首领,神州之锁钥矣……。”
我理解的意思是:赤城的边墙(长城)占宣化府所有长城的一半,处处都是古战场。明初将防卫回撤,把抵御外族的藩篱自己毁掉。土木堡之战中马营、独石两地,实先溃败。嘉靖年间开始,边防军事重整,寸土必守。尤其是独石路守段防守严密,在全县,乃至全宣化府都是头份,(感叹)神州之锁钥矣。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我们又回到出发地,路边的兵工厂宿舍楼外墙重新粉刷过,但是玻璃都碎了,空无一人。老乡说文革后兵工厂停产撤走。几年前曾经有工程队来重新粉刷修整,但是快完工的时候又撤走了,现在又已破败,只留下几个人在看守。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最后用接片展示四十里长嵯的雄伟身姿。
四十里长嵯——赤城丹霞赤壁
这是六只脚记录的行程轨迹,开晚了,起点和终点应该重合。从记录看爬升500米左右,看样子嵯高应该是600多米。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