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2018-08-04 19:52:00)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世界旅游
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这个教堂的正规名字应该是圣伯多禄大教堂,但是一般人都流通圣彼得大教堂的说法,所以后文中还是以圣彼得大教堂称呼。
2017年9月29日我们随途牛意大利深度团到此一游。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早上乘大巴到停车场后,沿着梵蒂冈城墙走向圣彼得教堂。
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北、西、南3面有城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城墙下面的公共水池,还是老物件。
梵蒂冈的全称是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城”。面积仅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约1400人口,常住人口仅500(2016),修筑在使徒圣彼得墓上的大教堂是全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1984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我们从圣彼得广场回廊一侧进入广场。
梵蒂冈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宫、教宗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以外,其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城墙为国界。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梵蒂冈卫队,又称瑞士卫队,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服饰。
梵蒂冈卫队始建于1506年,现在的卫队由100名瑞士籍罗马天主教信徒组成,名叫瑞士卫队,其成员必须是身高1.74米以上,保卫梵蒂冈教会的安全。在若干世纪中,瑞士青年大都以能为梵蒂冈教皇卫队服务为荣,把成为教皇卫队一员当作“神圣理想”。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把守教堂门口的瑞士卫队,手里还持有礼仪性质的中世纪的长戟。
瑞士卫队的由来是:1527年5月6日,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属下的军队哗变后,在罗马进行洗劫,当时罗马是教皇国的一部份。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此之后,教廷卫队便使用瑞士人,并形成传统。卫队的名称也由“教皇卫队”改称为“瑞士卫队”。如今,每年的5月6日,是卫队召募新成员的效忠宣誓日。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瑞士卫队服饰的设计者为Jules Maxime Repond(1853~1933),瑞士律师兼法律教授,作家和记者,政治家,企业家和军官。1910年至1921年期间,他担任罗马教皇瑞士卫队的指挥官11年。教皇庇护十世于1910年选择Repond为卫队长,他帮助将罗马教皇瑞士卫队发展成现在的形式,还致力于历史服装的研究,在1914年设计完成了现代瑞士卫队穿着的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制服。很多人一直以为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早晨的圣彼得广场上游人还不多。
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广场前面有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由于梵蒂冈国界除圣彼得广场外均以城墙为界,因此意大利不承认圣彼得广场属于梵蒂冈。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将近82000平方米,广场左右被两个半圆形的柱廊环绕,柱廊的创建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我们穿过这些廊柱去买票排队。
贝尼尼最伟大的建筑艺术成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环绕广场的柱廊。巨大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在复活节和其他特殊场合容纳前来聆听教宗祝福的群众。贝尼尼设计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图案,由两个半圆形的柱廊环绕。他用这种形式比喻教堂是母亲,柱廊为两臂作环抱状。为了满足人们自由出入广场的需要,设计了各自独立的列柱,引导游人走向教堂,并弥补圣彼得大教堂正面空旷的缺点。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柱廊的顶端,可以看到柱廊非常厚实,有四排柱子,圆柱和方柱混合运用。
巴洛克式风格的广场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和88根方柱组分四排组成,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圆柱(高25.5米,重320吨)。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共165个圣人像(也有称140个),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大理石像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柱廊靠近教堂一端的柱门,我们排队排了将近一个小时。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教堂两侧建筑顶上的雕像。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广场的出口一端,通向罗马城里。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广场上的喷泉。
贝尼尼把过去马代尔诺建造的一个喷泉移入广场的一侧,为了平衡配景,在对面新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喷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广场正中为41米高的梵蒂冈方尖碑,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方尖碑顶端的青铜装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教堂前面台阶下左右各有一尊雕像。这是右面的耶稣圣徒保罗的雕像,右手握剑,左手拿圣经。他曾经是耶稣受难以后迫害基督徒的祸首之一,后来被耶稣用光罩住同他对话,得以幡然醒悟,成为除耶稣基督以外最重要的传道者。左面是圣彼得的雕像(没拍上),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的正门,前面栅栏里面摆放了很多座椅,可能是举办活动用的。
1527年5月6日的罗马之劫中,在圣彼得大殿的台阶上,瑞士卫队几乎全部战死,当值的189人中,仅有42人生还。卫队的奋勇作战,使教皇克勉七世得以经秘密通道安全逃出。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教堂的入口大门。
教堂最初建于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也有记载说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333年落成,为巴西利卡风格。)但是第一个说法好像比较正规。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大门上的装饰雕刻。
1503年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首任总监为多纳托·伯拉孟特,在1514年拉斐尔被委任了总监的职位,再之后的1538年为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和1547年则是米开朗基罗。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正门的门额。
教堂正面宽137米,高45.5米,有五扇大门和三个阳台,中间的阳台叫祝福阳台,在重要的宗教节日教皇会在这里为广大教徒祝福。屋顶上立着13尊雕像,中间是耶稣,两边是12门徒。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正门两端的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顶高约138米,教堂穹顶的外观。
教堂可以登顶,入口在教堂入口右侧(有写着“Cupola”的指示牌,与圣彼得之墓“Tomba”一个入口)。购票4欧后可以通过狭长的环形楼梯抵达大教堂的顶端,需要爬551级台阶,你也可以买电梯票7欧,上到一半左右再爬320级台阶。可惜导游没有告诉我们,失去了一次俯瞰教堂广场的好机会。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中间门额上的雕塑。
教堂入口处有五扇大门,从右至左分别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青铜大门上都刻有圣经人物或故事的浮雕画。圣门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才会打开,上一次还是2000年,迄今圣门只开启过27次。而游客一般从中门进入,幸运的话在周日可以见到为大众祈福的教皇。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从中间门进入的敞廊顶部细节。教堂正面被6根石柱分成了3条通道,非常宽阔,前廊的圆拱布满了各种雕塑和装饰物,极其华丽。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进入教堂前面的敞廊。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敞廊的顶部的雕塑花饰,繁缛而精美。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圣门的内侧暂时封堵,这是上面的耶稣基督像和十字架。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进入教堂的青铜浮雕的大门。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教堂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宽137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整个殿堂的内部呈拉丁十字架的形状(竖长横短),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主穹顶,其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大教堂有13个穹顶,一个中间的大穹顶,两个中穹顶,这是其中的小穹顶。
由于教堂太大,真有些目不暇接,不知如何观赏,从哪里开始,所以我记录的不是很有条理,不全面。不知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进大门右手边的小礼拜厅里就是《哀悼基督》(Pietà,也叫“圣殇”、“圣母怜子”)的雕塑,是圣彼得教堂的三大珍宝之一,为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杰作,而且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的一件签名作品,其名字就在圣母身上胸前的饰带上。整个雕塑刻画了圣母玛利亚怀抱死去的儿子耶稣基督,悲痛而庄严,游客只能隔着栏杆和玻璃罩来观赏。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1972年一个匈牙利人用地质锤敲坏了雕像,伤及圣母左臂和面部,多年后才修复,于是移到右边第一个小礼拜堂,前面安装了防弹玻璃。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主堂两侧和后部共有11个小堂、50个风格迥异的祭台、约450尊雕像,其中不少是历史名家杰作。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两个中穹顶之一,拱顶画为米开朗基罗亲自设计。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三大珍品之一的青铜镀金华盖。
贝尼尼受委托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的圣彼得墓上建造一个象征性的建筑,于是在1624~1633年间制成了著名的巨型青铜镀金华盖,螺旋形柱子和金属的幕帘令人想起罩在重要人物或场所上方的华盖。贝尼尼独创性的贡献是用4位天使支承上方的宝球与十字架构造。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个华盖也是教宗个人的象征︰在华盖顶端有教宗的三重冕,四根柱子上部嵌着巴尔贝里尼家族(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家族)的纹章图形——蜜蜂、太阳和月桂卷须。华盖上四角各有一位镀金的守护天使,前后两对小天使,或举着圣彼得的三重皇冠和两把钥匙,或拿着圣保罗的宝剑和经卷。中间的镀金铜球上竖立着十字架。
华盖的形体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十分相宜,人们几乎体会不到它有4层楼那么高。它下面是教皇的专用祭坛。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正殿的最里边则是三大珍品之一的圣彼得宝座,座椅完成于1647~1653,是贝尼尼的另一件杰作,由一把宽大的镀铜木椅和金光四射的巨大青铜雕塑群组成。椅背上是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这把木椅是法国国王查理二世于公元875年送给教皇的礼物,贝尼尼在教皇椅子上加了青铜镀金雕塑。据说这个宝座只有教皇有资格坐上去,而每一任教皇坐上去的机会一生中也只有唯一一次,而且只有五分钟的时间。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宝座上方是荣耀龛,有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金碧辉煌,这是一块镶着鸽子的圆形彩色玻璃(据说其实是用意大利雪花石磨的非常薄而已),象征神圣的白鸽在透射的阳光下,好像在向你飞来。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青铜华盖的正上方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主穹顶,由米开朗基罗于1574年设计。穹顶内布满精绘画和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一圈圈几何图形的画框里,都是旧约圣经里的人物像,栩栩如生。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圣彼得青铜坐像,是13世纪佛罗伦萨雕刻大师坎比奥的作品。右手的手势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 右脚几百年来被信徒抚摸或亲吻得极尽光滑,磨损的失去了五趾,左脚趾也已受伤,据说这样能得到祝福。现铜像已被隔开,禁止抚摸。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幅画叫《谎言》,原作是兰卡利1604年的作品,马赛克镶嵌画制作于1727年。描绘的是圣经里的一段故事,第一个基督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将出卖田产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却向圣彼得谎称已经全部奉献,当即倒毙。3小时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发生的情况,又向圣彼得重复了丈夫的谎言,也当场倒毙。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基督变容图》,是1518~1520年拉斐尔应红衣立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拉斐尔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据说拉斐尔在临终前让人将这幅画摆在眼前,要看着画离开人世。原作在梵蒂冈博物馆,1797年被拿破仑带回法国,1815年又被要回来,这幅镶嵌画是根据原作由6人花了9年时间完成。画面分为天堂和人间两部分。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马赛克镶嵌画的细部,密密麻麻的小方块根据衣服的皱褶走向排列,真是费功夫,不细看不了解其中的奥秘。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克雷芒六世教皇祭台上的镶嵌画《圣母无污怀孕》(局部),是画家比安奇根据教宗庇护九世在诏书中钦定“圣母无染原罪”为教会信条,于1740年创作的,这是复制镶嵌画。据说她的皇冠是鎏金的,星星是钻石镶嵌的。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罗马教皇约翰八世的墓龛(872~882),教皇跪在耶稣脚下祈祷。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个侧门上面的雕塑,看起来个个都是精品,个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教堂内的雕塑和绘画很多,内容记不了太全,在这里只能展示一下。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一个小礼拜堂的一角,像是小范围的布道场。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布道场一侧古老的管风琴。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小礼拜堂的拱顶装饰,精美辉煌。
教堂里还有很多的精品不一而足,实在是不能都拍下来,光线也暗,很多模糊的就删掉了。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这是出大门后看大广场,这时已经是游人满满,远处是广场的出口,通往罗马城。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
游人中的神职人员,还是传统的装束。
游览圣彼得大教堂真是又激动又遗憾,激动的是如此的壮丽美妙,好东西真多。遗憾的是好东西太多,又不懂外文,看的稀里糊涂,顾此失彼。没有看到地下墓地,没有登顶俯瞰广场。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参观时间太短,导游也没有告知有那么多的可看项目,以后很难再有机会了。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