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塔林游记(下)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北京旅游 |
续接上节。

在邓隐峰说法台再稍往上一些的巨石顶上,有一座覆钵式喇嘛塔残塔,此塔没有景区介绍。网友说这是银山宝塔中比较有名的,为纪念高僧邓隐峰而建的“转腰塔”。传说,有点腰疼、腿疼的病,只要围着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病痛就能明显减轻。也有说是镇妖塔。

在银山海拔约600米的山上,有一块高54米,宽30米的巨石,相当于18层楼高,用人工做了一个宽20米宽的瀑布,气势磅礴,极为壮观,堪称京北第一瀑。为了不至于水流四处而浪费,在路边还修了窄窄的一条水道,引水下山,将水收集起来,再将水泵上山,循环使用。
据记载,当时常住僧人多达500余人。高僧、和尚、尼姑死后,就在此修塔入葬。因在佛门的等级、地位不同,墓塔的大小也千差万别,经过几个朝代,银山的山麓坡谷之中,墓地越来越大,墓塔林立错落,数不胜数,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塔群。
景区介绍:古佛岩是银山古迹之一,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和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昌平州志》均有记载,岩石上至今留有古人镌刻的佛像。
银山得名于冬季“冰雪厚积,色白如银”,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被称为“铁壁银山”,为明清时期“燕京八景”之一。“银山塔林”则是将银山和寺院宝塔结合而称。
山路拾级而上,苍松翠柏,群山环绕,再赶上落日红霞,银山素裹,岂止是“分外妖娆”了得!银山的高度虽然说不上高耸入云,但也是险峻无比,山路基本是台阶路,或盘旋,或如楼梯般直上直下。
邓隐峰,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为唐代高僧隐峰禅师。幼年时狂顽不慧,父母管不了他,于是听任他出家。出家受戒后,邓隐峰禅师即游学四方。相传参马祖禅得悟,后圆寂五台山金刚窟,生前曾在银山修行,相传说法台为其诵经说法之处。台上岩石有古人镌刻的“佛”字,下为佛洞遗址。我找了“佛”字和佛洞半天没找到,也没个指示牌,遗憾。

在邓隐峰说法台再稍往上一些的巨石顶上,有一座覆钵式喇嘛塔残塔,此塔没有景区介绍。网友说这是银山宝塔中比较有名的,为纪念高僧邓隐峰而建的“转腰塔”。传说,有点腰疼、腿疼的病,只要围着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病痛就能明显减轻。也有说是镇妖塔。

在银山海拔约600米的山上,有一块高54米,宽30米的巨石,相当于18层楼高,用人工做了一个宽20米宽的瀑布,气势磅礴,极为壮观,堪称京北第一瀑。为了不至于水流四处而浪费,在路边还修了窄窄的一条水道,引水下山,将水收集起来,再将水泵上山,循环使用。
蒲牢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
景区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独出云霄”最高,海拔达726.81米。景区特点是山美、树美、塔多。山美源于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树,颜色也随着树种的变化而呈现深绿、浅绿等不同色彩。银山南麓有众多古塔林立于峡谷之间,最为壮观的是华禅寺内的金代佛塔。
银山顶峰风光无限,会彻底消散你全部的疲劳,带给你“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无限快意!
据介绍,景区还有古佛岩、太虎石、天清石、重石洞、华崖洞、思义洞、朝阳洞、白银洞、喷泉,以及三峰拥翠、东山晚照、寒泉浸月等人文及自然景观。但是这些景观没有提示牌,不了了之。
全文完。
前一篇:银山塔林游记(上)
后一篇:圣吉米那诺(圣吉米亚诺)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