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隆山游记(上)

(2018-03-29 20:52:11)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兴隆山景区位于承德市兴隆县大水泉乡迷子地村,规划面积约3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4.7平方公里,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一期主要项目包括白马川生态停车场、游客换乘中心、悬崖栈道、观光缆车、悬空餐厅、百米电梯、自动扶梯、226米玻璃桥、水景观打造、A级厕所、标识标牌系统、智慧景区系统等。于2017年9月16日开门迎客。
2018年3月24日随行途户外组团到此一游。
兴隆山游记(上)
游客换乘中心停车场全景,从这里已经能感觉到山势的奇特。
兴隆山游记(上)
停车场后面的大山。
我们团是早上7:20从北京东直门出发(由于等人耽误20分钟),路上200多公里,三个多小时。
兴隆山游记(上)
景区停车场旁边的河里尚未完全解冻。
换乘中心到景区需要坐摆渡车,来回40元(必交的)。由换乘中心停车场排队上摆渡车到达这里时,已经是12点左右,下午4点30发车回京,时间很紧促。
兴隆山游记(上)
过了河上的桥顺着山根进入景区。
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在遵化马兰峪建清东陵起至1915年,兴隆大部分境域被划为“后龙风水”禁区,“封禁”长达254年。“森林满山,树木遮天,野兽无数,遍地泉涌”成为当时真实写照。严格的例制和守卫,完美地保护了后龙风水,使“后龙”地域成为自然生态的保护地。
兴隆山游记(上)
由于是2018年的开山节(冬季防火封山),我们免门票(原价160元),又是星期六,人还挺多。
兴隆山游记(上)
峭壁上高高的观景台。
1915年开禁后,北京、天津等地客商争相来此开设林木采植局及店铺,一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形成集镇,又因四周环山,故被时人称之兴隆山。
兴隆山游记(上)
从前面的灰房子处向左拐,就开始了好汉坡的爬升。
据《热河省县旗事情》记载,“兴隆山在兴隆街后山,恰如屏风,为清皇陵后龙地。以兴隆为名,取龙依此而兴之意”,1925年因山为名,设兴隆县至今。
兴隆山游记(上)
好汉坡全是盘旋而上的台阶,上下一条通道,所以比较拥挤。
景区有索道,龙门索道斜长1000米、高差180米,每个吊箱可乘坐8人,70%为进口设备。为大家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的登高方式。索道单程60元。
兴隆山游记(上)
对面大山扫了一个全景。兴隆山景区是河北兴隆国家地质公园四大景区(雾灵山、兴隆溶洞、六里坪)之一。
兴隆山游记(上)
曲曲折折的台阶似乎没完没了。
兴隆山系燕山东段主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通过“燕山运动”初步形成山体。经千万年切割冲刷形成的恒河峡谷贯穿兴隆山南北,燕山运动使得兴隆山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
兴隆山游记(上)
俯瞰台阶上的拥挤的游客。
兴隆山游记(上)
远山像刀削斧劈一样,光光溜溜,没有毛茬。燕山地壳运动使得景区内秀丽壮观,四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奇峰异石多姿、鬼斧神工,素有“小张家界”之称。
兴隆山游记(上)
上山“之”字形的阶梯,真是好汉坡,有的一爬。
兴隆山游记(上)
这是“将相迎客”景点,倒像是仙人问道,右边的挺着腰,长长的眉毛和大胡子,后脑顶着发髻,神态轩昂;左面的驼着背,谦逊地聆听着。这里的景点还没有标志牌,只能凭着想象瞎猜。
兴隆山游记(上)
都是这样的水泥台阶,为了防滑,都要凿出麻面,工程还没全完。这些都是一期工程,后续工程还有,估计有些景点还未开发出来。
兴隆山游记(上)
从山上俯瞰沟底。
兴隆山游记(上)
观景台都建在垂直的峭壁上。
兴隆山游记(上)
登上好汉坡,一览山顶全景,这里已是海拔585米处,左面高峰上立着百米电梯。
兴隆山游记(上)
这叫腾龍的观光电梯在海拔585米处的高山上,此观光电梯由国际奥的斯品牌打造而成,采用全玻璃观景运行方式。
兴隆山游记(上)
电梯高98米,单向运量400人/时,30层高楼只需1分钟抵达。依山就势,气势宏大,是自然景观与人造奇迹的完美结合。
兴隆山游记(上)
电梯后面由嵌入岩体的钢梁支撑,以保证安全。在山上立起如此高的直通电梯还真是少见,视觉冲击强烈,由于赶时间没有乘坐,比较遗憾。乘电梯单程40元。
兴隆山游记(上)
远眺玻璃吊桥。
兴隆山游记(上)
自然形成的一道石门上面生生加上了一个观景平台,破坏了自然景观,实在得不偿失。
兴隆山游记(上)
石缝中的崖柏比比皆是,顽强的生命力。
兴隆山游记(上)
这里又是一座石门,游览图上应该是一天门。
兴隆山游记(上)
一天门的背面,似乎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兴隆山游记(上)
兴隆山景区的悬崖栈道一期全长6千米,宽2米,道路平坦舒适,打造无障碍景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兴隆山游记(上)
关于兴隆山,当地人有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兴隆山是由历史上的“宰相刘罗锅”刘墉命名而来,兴隆山在咸丰年间改名“兴龙山”,“后龙风水”开禁后,由于商人云集,买卖人图个吉利,又将“兴龙山”改称“兴隆山”。
兴隆山游记(上)
兴隆县城的北山,原名叫“孤山”,四面与别的山不连着。而“孤山”这个名字,一直叫到清朝中前期,在乾隆二十年前,“孤山”还沿用原名。根据《昌瑞山万年统志》“拨汛”条记载:兴隆山,原名孤山子,在乾隆二十年,经总镇绘图上奏朝廷请求添设总巡,是专派巡捕驻扎总巡。从此以后,孤山子便成为兴隆山。
兴隆山游记(上)
“兴隆山”之名到底出自谁手,可以说尚无定论。但其作为“后龙风水”禁区,却得到了史学界的一致认同。
兴隆山游记(上)
这里应该是景点——二天门,步梯旁边正在建一个自动扶梯。
兴隆山游记(上)
1661年,清代顺治皇帝在遵化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开始修建清东陵。据史料记载,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前圈”和“后龙”两部分,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窄不等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兴隆山游记(上)
昌瑞山以南为“前圈”,是清东陵陵寝分布的地方,面积为48平方公里。昌瑞山以北的兴隆县大部分境域被划为“后龙风水”禁地。
兴隆山游记(上)
这是一个人工瀑布,由于太高,用接片才能拍全。
为了确保风水不遭到破坏,清政府将百姓进行了迁移,禁止一切砍伐和农耕活动,还设立马兰镇总兵,恒久驻扎兵丁,专门对广阔的“后龙”禁区进行看管。长时间的封禁,使“后龙”地区成为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兴隆山游记(上)
1915年,随着一纸开禁的政令,这片被封禁254年的陵寝“后龙风水”禁区,开始走入时人的视野——森林满山,树木遮天,野兽无数,遍地涌泉。
兴隆山游记(上)
今日的兴隆山山势突兀高耸,奇峰异石,如刀切斧劈,山径入幽,峰回路转,气势开阔。而在那精彩之处,竟可见百年前的模样,基本没有人为的破坏。
兴隆山游记(上)
对面山上有个四方的山洞,也是一个景点叫四方洞。
本节到此,下节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