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掠影(上)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图片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潍坊市青州古城景区入选5A级景区(山东省共有9家5A级景区)。
2017年6月5日到此一游。
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是连接山东内陆和山东半岛的要冲。它南锁鲁中南山区,北控鲁北平原,"左有山河之固,右有负海之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面积1569平方公里。
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指青州的地理范围。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城门洞两侧各有三个藏兵洞,比较少见。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时为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古青州在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从城门楼上俯瞰南门大街。
据志书记载,青州府城南门“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 ”也就是说南城门最为雄伟。

魁星楼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2013年复建。为两层重檐带回廊歇山式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三官殿。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说是尧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记载:青为海岱都会,自舜分以迄于今,封建郡县亦云屡次爽鸠,而下邈弗可稽。……北齐始筑今城,唐宋金元率皆覆土,……”意思为青州为海岱(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地区的都会和中心。
青州市历史上商贸活动非常茂盛,植桑养蚕烟草等产业的发达,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客商在青州都建立了会馆,比如山西会馆、绍兴会馆等等,青州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陆路源头之一。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

天主教堂在南门大街西侧,坐西向东。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传教士传入青州,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立了青州第一个教堂,后不断扩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圣堂能容纳3000人,高35米,为当时青州最高的建筑物。
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局保育院曾设于此,保育院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修女们的悉心照料。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设于此。
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华东局于1948年4月在大官营村(现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创办华东保育院,由李静一(魏文伯夫人)任院长,邓六金(曾山夫人)为政治协理员,为了安全后迁入天主堂。从开办到南迁上海,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这些孩子日后大都成为军事将领和高级干部。

顺着南门大街往北走就是石牌坊——尚书里坊。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建于明嘉靖年间。石茂华,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襄。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石茂华曾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声名卓著,连鬼都害怕。
明代初年,设山东都卫(明代实行军户制度,卫所是其军事编制,卫下设所,于大郡设卫)于青州,后迁历城,再设青州左卫。卫衙署当在此处。后衙署废为民居,成巷道,称卫里巷。
本节到此,下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