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州古城掠影(上)

(2018-01-20 14:59:32)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图片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潍坊市青州古城景区入选5A级景区(山东省共有9家5A级景区)。
2017年6月5日到此一游。
青州古城掠影(上)
青州古城复建的南城门——阜财门(阜财,财富丰盈之意)。
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青州古城掠影(上)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由于正对着云门山,又称云山门。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是连接山东内陆和山东半岛的要冲。它南锁鲁中南山区,北控鲁北平原,"左有山河之固,右有负海之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面积1569平方公里。
青州古城掠影(上)
阜财城门洞。
青州得名甚早,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指青州的地理范围。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青州古城掠影(上)
城门洞两侧各有三个藏兵洞,比较少见。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时为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青州古城掠影(上)
登城步道。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青州古城掠影(上)
城门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二层重檐带围廊歇山式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16平方米。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青州古城掠影(上)
城门楼上悬挂四块匾额,分别为“云开天府”、“地控海邦”、“东方古州”、“三齐重镇”,充分彰显了古代青州的重要历史地位。
古青州在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青州古城掠影(上)
从城门楼上俯瞰南门大街。
据志书记载,青州府城南门“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 ”也就是说南城门最为雄伟。
青州古城掠影(上)
重建的阜财门及城台由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按照历史原貌进行设计,城台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长45.2米,宽24米,高12.7米。城台与城门楼总高29.8米,体量庞大,造型优美,庄重大气,可谓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
青州古城掠影(上)
城墙东南角内的射圃汀(带有水面的习射场),射圃:习射之场,汀:水边平地,小洲。
青州古城掠影(上)
青州古城里不多的水面建筑。
青州古城掠影(上)
城墙东南角的顺河楼(前面的)和魁星楼(后面的)。
青州古城掠影(上)
魁星楼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2013年复建。为两层重檐带回廊歇山式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青州古城掠影(上)
青州古城墙复建的不多,主要是南面。
青州古城掠影(上)
在射浦汀北面是三官庙。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庙始建于宋元年间,为道教建筑,内设团圆阁、戏楼等建筑。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庙大门为阁楼式建筑,它的背面是个大戏楼。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庙大门北面的戏楼,建筑宏伟。
青州古城掠影(上)
大门西侧的鼓楼。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东侧的钟楼。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殿。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说是尧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三官殿后面的团圆阁。
青州古城掠影(上)
供奉的斗母元君像,也叫斗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说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原来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常行仁慈,救拔众苦,多为三目、四首、八臂。
青州古城掠影(上)
南门大街上的第一个牌楼——海岱都会,为古城青州的地标性牌坊。
青州古城掠影(上)
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记载:青为海岱都会,自舜分以迄于今,封建郡县亦云屡次爽鸠,而下邈弗可稽。……北齐始筑今城,唐宋金元率皆覆土,……”意思为青州为海岱(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地区的都会和中心。
青州市历史上商贸活动非常茂盛,植桑养蚕烟草等产业的发达,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客商在青州都建立了会馆,比如山西会馆、绍兴会馆等等,青州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陆路源头之一。
青州古城掠影(上)
青州府花边,俗称“撂棒槌”,编织时棒槌来回拨动,上下翻飞,交互穿插,令人眼花缭乱。是青州传统的花边抽纱工艺,它织工细腻、技艺精湛,素有“抽纱之王”的美誉,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州古城掠影(上)
路边的仿古商业楼。
青州古城掠影(上)
修复后的老街。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
青州古城掠影(上)
老院子。
青州古城掠影(上)
天主教堂在南门大街西侧,坐西向东。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传教士传入青州,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立了青州第一个教堂,后不断扩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圣堂能容纳3000人,高35米,为当时青州最高的建筑物。
青州古城掠影(上)
天主堂大门。
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局保育院曾设于此,保育院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修女们的悉心照料。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设于此。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为哥特式建筑,果然雄伟壮观。
青州古城掠影(上)
教堂内部大厅,最前面的是圣水池。
青州古城掠影(上)
教堂南侧的教区用房,也是华东局保育院所在地。
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华东局于1948年4月在大官营村(现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创办华东保育院,由李静一(魏文伯夫人)任院长,邓六金(曾山夫人)为政治协理员,为了安全后迁入天主堂。从开办到南迁上海,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这些孩子日后大都成为军事将领和高级干部。
青州古城掠影(上)
顺着南门大街往北走就是石牌坊——尚书里坊。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建于明嘉靖年间。石茂华,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襄。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青州古城掠影(上)
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石茂华曾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声名卓著,连鬼都害怕。
青州古城掠影(上)
老街生活。
青州古城掠影(上)
卫里巷口木牌楼。
明代初年,设山东都卫(明代实行军户制度,卫所是其军事编制,卫下设所,于大郡设卫)于青州,后迁历城,再设青州左卫。卫衙署当在此处。后衙署废为民居,成巷道,称卫里巷。
青州古城掠影(上)
老巷小院。
青州古城掠影(上)
仓巷,明清两代“永阜仓”所在地。永阜仓始建于明代,清代又加改造提升,额定储粮二十万石,为山东旱路最大粮仓。
青州古城掠影(上)
老巷的很多老房虽然塌圮,当时依然保留,尽显沧桑。
青州古城掠影(上)
这是个大院门口的牌楼,雕工精细。
青州古城掠影(上)
一侧的梅花砖雕。
青州古城掠影(上)
精美复杂的柱础,上面是扁鼓型,下面是方形,两个叠摞,实为少见。
青州古城掠影(上)
精美繁缛的雀替。
青州古城掠影(上)
门楼的斗拱和雕花。
本节到此,下节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驼山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