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2017-12-14 15:57:0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北京旅游
(续上一章
出了圆通寺顺着左边的大路继续往上走。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大路上仰望铃铛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通往铃铛塔的石阶。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修复以后的铃铛塔,又称西塔、白塔。由于以前挂满铃铛,风吹山谷回响,所以俗称铃铛塔。建于明代,八角形九层石结构,楼阁式寿塔,塔身为汉白玉石料砌成,塔内有环状回廊,原仅存下面二层,2013年已重新修复。。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图片展示未修复之前的残塔。《房山历代寺观》认为这是明正统十三(1448)年重建的“般若禅寺”的寿塔。下面有塔的地宫盗洞。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塔座的每个角都有一个凸起,十分灵巧别致。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塔旁有一通石碑,文字漫漶不清。据网友记述是明代“敕赐张若样寺碑”一通,南向,方首方座。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图片展示般若禅寺的景象,由于时间原因没过去找。
铃铛塔的西北,经过几间已废弃的房子及一口至今尚可打水的古井,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谷,上行约200余米的西侧崖下,有谷积山慈云洞(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据说属于现已无存的“般若禅寺”。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右面是铃铛塔,左面是鞭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铃铛塔回到大路往东走,路边能看到石砌的挡土墙,有一大块开阔地,这是太监张公墓的墓地,我估计是祭拜的地方。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地上有六边形经幢石柱残件,上刻:皇明,乾清宫管事兼掌内府供用库印御马监太监南溪张公之墓。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在它的南面就是墓门所在地,这是墓门的后面。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远景眺望,最上一层石墙是祭拜处,中间石墙是墓门和坟冢,下面是在倾斜的山体上为了填出平地来砌起的挡土墙,为了安置墓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墓门。明代的宦官制度极为庞大,号称“内府”,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司八局。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墓门刻字:内府供用库掌印南溪张公寿域。他是一位明代内府供用库的掌印,官职应为正四品。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墓门上的铺首石刻。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顺着大路继续往东走,就能看到南面山尖上的鞭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鞭塔又称谷积山院塔,建于辽代(公元916―1125年),平面六角形七级密檐式,高7米,全部砖结构。须弥座塔基已残,塔身中部座落在莲花座上。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网友拍的未修复前的鞭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正面设有拔券门,可进塔内。内为穹隆顶,门楣上有名,但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其它五面开直棂假窗。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鞭塔俯瞰灵鹫寺。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鞭塔俯瞰铃铛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在从鞭塔回到大路的口上,有个地宫的盗洞口,这个地宫是谁的不清楚。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由于口太小,不敢钻进去,在地宫口处用闪光灯盲拍了一张,里面有地宫石门。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照片展示一下地宫内景,挺精彩。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鞭塔回到大路继续往东走,在一个南面的山尖处就能看到太监叶公墓。这是墓门。
明代太监叶景荣名列圆通殿天顺元年《圣旨》碑碑阴《助缘太监芳名》中,右边外缘刻有“施地大功德主叶景荣”。可知,叶景荣在谷积山早已买下了大片土地,为自己后事做准备。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石门额枋处可辨出 “内官监太监叶公之墓”几字。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图片展示墓门顶部的没有被盗时的火焰宝珠,现在已丢失。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墓门后面有残碑,碑额:“内官监左少监叶公寿藏碑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墓门后面的被盗的坟冢。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坟冢上拆散的石残件。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在坟冢后面较远的地方还有一个被盗的地宫,估计前面的坟冢是衣冠冢,而后面的地宫才是真正的墓室。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个地宫是在岩石山体往下开凿了好几米深(现在已经壅塞了不少土)。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从叶公墓回到大路,继续往东走,在北侧路边草丛树林中有一块开阔地,不注意很容易走过去,我是听到信徒放置的太阳能念经器顺着声音找到的,这里就是谷积庵。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谷积庵估计有三座石块砌的房子,只剩下不高的残墙,被野草和树丛覆盖。
庵堂旧时据说前有山门、钟鼓楼,后有正殿毗卢殿,禅堂、厨库一应俱全,寺北还有洞穴一处。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有一块残碑记述了它的身份。根据残存碑文,谷积庵早在明以前就已存在,“碑刻灭存,无以考其初始。” 宣德七年(1432)有“中贵圆安偕二三同志”前来游览,见故址荒芜,出资兴建,“中建毗卢,障以山门。夹以修庑,禅堂厨库,” 并求得“初赐额曰谷积庵,夫尔山之名以名之,欲其与山同久也。”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碑额:敕赐谷积庵记。其余小字已经漫漶不清。这是个普通的云纹笏首碑,小寺庙用的。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有些散落的石构件——柱础。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一般人总认为“庵”里住的应该就是尼姑,其实古代寺庵并非那么严格。庵,原来专指小的修行场,东晋时佛法初兴,江南僧侣结庵虔礼,草庐精舍多名之为“庵”。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回到大路继续往东走,南侧山脊上有东塔——谷积庵释迦牟尼舍利宝塔,又称和尚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东塔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石结构,覆钵式喇嘛塔,高3.2米。谷积山三塔中雕工最为精致的一座,佛龛中已经被盗的金佛像等均为石塔中的珍品。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塔瓶与相轮处的细部。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塔甁四面开小龛,内嵌汉白玉佛像,但这是后配的,原来的已经丢失。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塔座腰部的雕刻。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过了东塔,顺着大路继续往东走,上到一个垭口后顺左手开始往下走,在大路边能看到大量的石构件散落一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雕刻精美。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石水槽,比较浅,不是饮牲畜的。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顺着大路再往下走,就能看到所谓的高桥寺遗址。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个寺庙叫什么已经无考,就是因为下面有个很高的石桥而得名。这座石屋应该是用寺院的零散构件后来砌成的,不是老寺庙。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个寺庙应该和下面的高桥一个时期,元代或明代?有介绍说高桥寺就是广智寺,实在不能想象。广智禅寺在吕峪沟,离这里很远。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满山的盗洞。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过了刚才的遗址往南走,没有路,是游客踩出的痕迹,能看到被土埋了大半截的门洞。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为了一探门洞的另一侧,俯身钻过狭窄的洞口,豁然开朗。据说这是寺庙的山门,但是从它的厚度来说更像是过街楼,而且洞基两侧有突出的防撞石条。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么厚的防撞石条在山门是不多见的,在过街楼倒是常见。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门洞里面是砖拱券,进深很大。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门洞的外端是布满荆棘的深沟陡坡,没有通行的路,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里建这个门洞。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门洞的两侧有突出的高墙。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图片展示这个门洞的全貌。周围都是陡峭的深沟,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建这个。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据网友提供图片还有一块残碑,年头看不清。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看过门洞后又返回原路,往下走一个陡坡,就能看到高桥了,现在看到的是两排桥栏板的望柱,深沟被荆棘挡住。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桥面被黄土填满,承重很大,居然没塌,为什么填这么多黄土不清楚。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有一处桥面被清理开,能看到雕刻精美的望柱和栏板。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下面是十多米的深沟。据测桥长13米,高十余米,底宽3米,桥面宽2.2米,两侧有10对护栏,栏高1.5米,桥为东西向跨越。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顺着沟边陡峭的斜坡,钻过荆棘,下到一半,不敢再下到底了,拍了几张大桥的片子就行了。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大桥还是非常的壮观,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会有这样的桥。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借用网友图片,展示一下从沟底拍的高桥,十多米高,两侧是陡峭的山崖。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桥基是在山崖边上叠石而成,砖石拱券,这么多年,依然坚固。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深沟莫测,还是返回吧。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在山门附近还有很多石头垒砌的拱形挡土墙,为了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出一块平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还有遗留的一些石构件,我想可能是建的墓塔。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有的挡土墙有10米左右,很高,工程量很大。
高桥寺充满了很多谜团,一是地形险要,全在陡坡上,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寺。二是结构布局复杂,在不大的面积了,密集的建了很多工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迷宫一样。三是先有的桥还是先有的寺,桥是为寺而建,还是寺为桥而建。四是这么宏伟的桥肯定是有大量的人员往来才有意义,建在这么偏僻而交通不便的地方实在想不通。那么当时这里是一种什么情景,只是为了香客的往来吗。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高桥寺还有这样的传说:高桥寺当年香火盛。乾隆年间有一任寺庙住持道德沦丧,伙同几个淫僧在佛殿前暗设机关,见有单身漂亮女子进香,便将其翻入地下,运往三仙洞奸淫。后朝廷得知派黄天霸暗访查实,皇上念其是出家人口谕:惊惊他罢了。当地县衙与百姓虽对这些佛门败类恨之入骨,但又深知皇命不可违的道理,便将“御札”变成“御铡”,把几个僧人干掉。遭此变故,高桥寺便败落,后人称桃花寺。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过了高桥寺继续顺着大路走,这时大路拐向南方,不远就能看到过街塔的遗址。这是从山脊这面拍对面。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过街塔的周围环境,地势险要。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顺着大路往南拐就能看到过街塔遗址。过街塔的建造年代不详,应该是元代的,这种喇嘛塔在元代很时兴,包括居庸关的云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林徽因早年拍的过街塔原貌,多漂亮,多精彩。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现在的过街塔,一片残垣断壁。过街塔座为方形,长宽均为4.2米,高3米,券洞高2.3米,宽2.2米。据查资料:台座上石塔为覆钵式喇嘛塔,高4米。塔身东向有一石雕佛龛,龛高0.46米,宽0.3米,内供一尊佛像,石佛高0.31米。佛在塔上,塔在券洞上,进山朝香的善男信女,凡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顶礼膜拜了。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券洞曾经砌墙,有人居住,宝塔1994年被盗墓者炸毁,实在可惜。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网友拍的没炸前的老照片。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塔顶被炸后的遗迹。这曾经是北京地区唯一在解放后保存下来的过街塔,在94年没了,人也没抓到。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座完整的过街塔,在镇江西津渡古街。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全国文物保护,元代的,从塔型来说谷积山的过街塔也应该是元代的。但是北京很多文物记载是明代的,不敢苟同。而且说是广智禅寺的过街塔,有些太牵强了,广智禅寺离这里很远,挨不上。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天色不早,赶紧往回走,在路边右手看到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往上去,估计是通往鲁家滩垭口的,走上去一看,还真是。由于今年春天来过一次,所以有印象。顺着小路赶快下山,山区天黑得快。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路边千层饼是的大石块。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还有一段河沟地,走起来容易崴脚。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到了鲁家滩赶快去看关帝庙,重新修整过。
文献记载:鲁家滩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距今已有476年的历史,民国时期重修过。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区级文物保护。关帝庙坐北朝南,有大殿三间,面阔10米,进深6.8米,硬山大脊,大脊上的吻兽,显得很有气势,东西配殿各三间,现存西配殿三间,面阔9.9米。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大殿前廊下有两座碑。西面一座碑额:壘代万古,民国二十二年立,阴面朝外,方首方座,首雕双龙双珠,碑阴刻捐资人姓名。。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前廊东侧的碑额是:流芳百世,内容为《重修关帝庙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立。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鲁家滩村已经全都拆迁了,还留着一座礼堂,这个礼堂前面的四根石柱有来头。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八角形石柱雕着云纹,下有莲花座,这是明代徐氏家族墓中华表石件。
鲁家滩原有砖砌方形重檐式碑亭,有四个券门,东门上方镶石质匾额,刻“明朝定国先绩”六个大字,亭中立“定国公徐氏神道碑文”碑,立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月。华表立于碑亭四角。神道伴有石翁仲,非常气派,后被毁。
谷积山探古-北车营穿越鲁家滩(下)
最后附上谷积山文物丢失表。
在鲁家滩车站等931路公交回家,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