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辛海
李辛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83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峪城游记

(2017-11-02 18:55:58)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长峪城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距昌平54公里,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明代成村,因在长峪峡谷而得名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而改名长峪城,与镇边城、白羊城合称北京边关三城。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新鲜,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
2017年10月29日同驴友相约到此一游。坐地铁到昌平站下车到鼓楼西大街,8点坐昌33路直达长峪城村。
长峪城游记
下车后就能看见山上的残长城。
长峪城明代成村,呈古城建筑风格,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城内外有完整的瓮城、城墙、古屋和寺庙,城墙把村子分为新旧两个城池,古城和古庙的存在印证了长峪城的悠久历史。
长峪城游记
在长峪城旧城的城墙下有两块碑。
长峪城游记
一块是长峪城长城,全国文保。
长峪城游记
村口的明长城,十分陡峭,没看到有人爬,长城在村口的断崖上突然消失,也许就建到这里不再建了。
长峪城游记
还有一块碑是介绍长峪城村的。
长峪城游记
长峪城旧城的城墙是由大方石块筑成,残墙不高。
长峪城旧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卡山口而建,平面为不规则形,南北辟门,东有水道,毛石垒砌。
长峪城游记
旧城北门和瓮城。瓮城不大,为半圆形。
长峪城游记
瓮城开口东向,城门开口北向。
长峪城游记
不大的瓮城里还有一座小庙——真王庙(据老乡讲),庙里就有一座神像,不知何神。
长峪城游记
从城门口看村里的景象。
长峪城游记
从城里看瓮城小庙,南城门没找到。
长峪城游记
借他人的照片展示一下未修复前的老城门。
长峪城游记
旧城里还有一座关帝庙,新修的,锁着门,估计已经没有老东西了。
长峪城游记
区文物保护单位。
长峪城游记
借用他人的照片展示一下关帝庙的老样子。
长峪城游记
村里的野海棠树,尝了一下,总体感觉:酸、涩、有点甜,果子不大,随便摘。
长峪城游记
旧城的西南,新旧城的中间有一个高台,长峪城永兴寺坐落于此,一颗苍劲的老槐树见证着寺院的沧桑。
永兴寺由山门、前后正殿、戏台、配殿组成。永兴寺的建筑用砖明显是城墙的残砖,资料显示,永兴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新城建成以后。旧城用的是毛石,新城用的是城砖。
长峪城游记
区级文物保护。
永兴寺的结构布局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是佛道二教合祀;其二是戏台不在庙的正前方。永兴寺有两座正殿,前殿为罗汉殿,供奉着弥勒佛及十八罗汉。弥勒佛身前还有位小土地神,身后有位红脸持刀大汉。后殿为娘娘庙,供奉着栩栩如生的正宫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戏台对面的配殿供和尚与道士居住。和尚、道士和睦相处,赢得了香客众多、香火旺盛。
长峪城游记
借用他人的照片展示一下没有整修前的样子。
长峪城游记
寺院大门紧锁,未能参观。只能在西墙外照了一张,可以看见西配殿(右),钟鼓楼(中)和戏台(左)。
古人为了感谢神佛的保佑,每年要演戏表示酬谢,因此,戏台通常建在寺庙的对面,敞开庙门,请神看戏。而永兴寺的戏台却坐西朝东,在前后大殿之间的西侧面。
长峪城游记
戏台为硬山单檐大屋顶作法,面阔3间,三面围墙,台口敞开。前台(舞台)高0.66米,宽8.3米,进深4.9米。前后台之间用木棂门窗隔开。后台的面积约16平方米,供演员化装、候场、休息和存放道具。戏台前的空场面积约160平方米,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
长峪城游记
借用他人的照片展示一下寺内明代大钟的形象。
明朝时期的铸铁大钟悬挂在永兴寺里,高1.6米以上,重1千余斤。铸钟铭文显示,道士张演龄的弟子赵登,继承师父“寺里不可一日无钟”之遗愿,广为化缘而铸此大钟。
长峪城游记
这是新城的瓮城。
明万历年间增建新城,新城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平面呈方形,现存东门、瓮城和两侧残城墙,城门顶部遗存城楼柱础。该城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白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
长峪城游记
瓮城城门朝南,青砖结构。
长峪城游记
瓮城城门朝南,新城城门朝东,瓮城面积比旧城大。
长峪城游记
新城城门,没有门额。
长峪城游记
从城门口看村里。
长峪城游记
俯瞰新城城门。
长峪城游记
新城里的菩萨庙。
长峪城游记
区级文物保护。
长峪城游记
菩萨庙山门。
长峪城游记
幸好菩萨庙没锁门,得以一看究竟。
长峪城游记
菩萨庙大殿,没有厢房配殿。
长峪城游记
前廊两侧的壁画还是有明代的风格,民间多以墨画为主。
长峪城游记
正殿供奉的菩萨像。
长峪城游记
新城里的老房子,不多了。
长峪城游记
现在的老乡家,修得不错。
村子里匆匆看了一下,大概就是这样了,赶快上山去看看圆形敌楼,要赶下午的公交车回去。
长峪城游记
上山不久就看到一块“抗日英魂”的碑,碑后面的雕塑简洁古朴,虽然没有太多的技巧,但是更能体现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
长峪城游记
石碑的说明:南口战役。记述的是1937年8月8日南口战役,到9月1日撤退,共歼敌1万5千余人,我军伤亡3万3千余人,使日寇三月亡华的梦想破灭。2012年清明长城儿女立。
长峪城游记
花圈的花还很新鲜。
长峪城游记
一帮驴友在抗战圣地长峪城的影壁前合影。
长峪城游记
由于是星期日,山下停车场的汽车满满腾腾,现在只要是假期,再偏远的景点都是人。
长峪城游记
10月底城里的树叶还都在,这里已经是冬天的迹象了。
长峪城游记
往山上走了一段就能看见长峪城水库,右面是今年新建成的登山步道。
长峪城游记
冬意盎然的水库。
长峪城游记
接片看水库。
长峪城游记
水库大坝,山上有泉水不断注入水库。
长峪城游记
登山路边的白皮杨树。
长峪城游记
山上的野果挺漂亮。
长峪城游记
新修的步道,木栏杆用料十足,大方木头柱子用在这看着心疼。
长峪城游记
曲折迂回的登山道,远处的观景亭,景色挺美。
长峪城游记
观景亭里的远眺,纯木的新亭子。
长峪城游记
孤独的登山者。
长峪城游记
白皮杨。
长峪城游记
接片看山头美景。
黄楼洼海拔1400多米,有2300年前建造的燕长城,是北京地区最高的长城。还有北京境内唯一的一座圆形敌楼,十分罕见。
长峪城游记
在山顶上有北京昌平与河北怀来的界桩。
长峪城游记
河北界内的盘山路。
长峪城游记
登山步道修得很规整。投资不少。
长峪城游记
山上第一个烽火台,上去看看。
这座山叫黄楼洼,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北京延庆县和河北怀来县交界处,海拔1439米,是北京境内最高的长城烽火台,有古长城遗址。当地老乡叫高楼,明代称“茶芽坨”,位于“黄楼院”西4里,属长峪城下七隘口之一。
长峪城游记
烽火台有一人多高,塌了不少。
长峪城游记
烽火台的顶部,一片碎石。
长峪城游记
一人多高的烽火台。
长峪城游记
由于时间不够,只能在山的这边远摄一下对面山上叫圆楼的敌楼,北京唯一的圆形敌楼,实在遗憾,以后再说吧。
长峪城游记
回程的路上拍些小景,山中的树叶稀稀拉拉。
长峪城游记
山中小路。
长峪城游记
山中的白皮杨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长峪城游记
水库边上的留影。
长峪城游记
再看一眼美景就下到山底了。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