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峪城游记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长峪城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距昌平54公里,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明代成村,因在长峪峡谷而得名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而改名长峪城,与镇边城、白羊城合称北京边关三城。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新鲜,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

戏台为硬山单檐大屋顶作法,面阔3间,三面围墙,台口敞开。前台(舞台)高0.66米,宽8.3米,进深4.9米。前后台之间用木棂门窗隔开。后台的面积约16平方米,供演员化装、候场、休息和存放道具。戏台前的空场面积约160平方米,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
2017年10月29日同驴友相约到此一游。坐地铁到昌平站下车到鼓楼西大街,8点坐昌33路直达长峪城村。
长峪城明代成村,呈古城建筑风格,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城内外有完整的瓮城、城墙、古屋和寺庙,城墙把村子分为新旧两个城池,古城和古庙的存在印证了长峪城的悠久历史。
长峪城旧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卡山口而建,平面为不规则形,南北辟门,东有水道,毛石垒砌。
永兴寺由山门、前后正殿、戏台、配殿组成。永兴寺的建筑用砖明显是城墙的残砖,资料显示,永兴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新城建成以后。旧城用的是毛石,新城用的是城砖。
永兴寺的结构布局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是佛道二教合祀;其二是戏台不在庙的正前方。永兴寺有两座正殿,前殿为罗汉殿,供奉着弥勒佛及十八罗汉。弥勒佛身前还有位小土地神,身后有位红脸持刀大汉。后殿为娘娘庙,供奉着栩栩如生的正宫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戏台对面的配殿供和尚与道士居住。和尚、道士和睦相处,赢得了香客众多、香火旺盛。
古人为了感谢神佛的保佑,每年要演戏表示酬谢,因此,戏台通常建在寺庙的对面,敞开庙门,请神看戏。而永兴寺的戏台却坐西朝东,在前后大殿之间的西侧面。

戏台为硬山单檐大屋顶作法,面阔3间,三面围墙,台口敞开。前台(舞台)高0.66米,宽8.3米,进深4.9米。前后台之间用木棂门窗隔开。后台的面积约16平方米,供演员化装、候场、休息和存放道具。戏台前的空场面积约160平方米,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
明万历年间增建新城,新城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平面呈方形,现存东门、瓮城和两侧残城墙,城门顶部遗存城楼柱础。该城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白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
黄楼洼海拔1400多米,有2300年前建造的燕长城,是北京地区最高的长城。还有北京境内唯一的一座圆形敌楼,十分罕见。
这座山叫黄楼洼,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北京延庆县和河北怀来县交界处,海拔1439米,是北京境内最高的长城烽火台,有古长城遗址。当地老乡叫高楼,明代称“茶芽坨”,位于“黄楼院”西4里,属长峪城下七隘口之一。
全文完。
前一篇:米兰掠影
后一篇:维罗纳(朱丽叶故居)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