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石口古城游记

(2017-07-12 14:05:33)
标签:

杂谈

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中国旅游
2016年9月21日到应县来玩,顺便到小石口村转了一圈,文殊寺和永镇寺被应县推为重点旅游项目,而且都离小石口村不远。所以先从县城坐公交车到小石口村下车,县城到小石口的公交车发车数量少。
小石口古城游记
公交车到站的地方,也是小石口村的中心广场,有个新建的戏台。小石口村在山西省应县东南直线距离14公里左右,行政归属应县南河种镇所辖。
小石口古城游记
这是村里的夯土城墙遗存,在村里已经不多了。
山西应县小石口村亦称小石口城,明正德年间戚继光修筑长城时设守备驻此,这里最初是个屯兵城。按照古时规制:四门为城、三门为池、二门为堡、一门为寨。小石口有四门,所以称小石口为城。小石口城在明代属山西镇雁平道北楼路所辖。
小石口古城游记
这是《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小石口城位置图。文中载:“本堡正德九年土筑,万历二十八年始议砖包,今又议筑北关,周二里四分,高三丈六尺,北楼守备于此驻守,同防守官一员,所领见在官军六百七十二员,马骡一百二十匹。分管内边沿长一百六里九十丈零,边腹墩台五十一座,砖楼十座,与所辖凌云、大石、茹越、马兰四堡把总画地守之。本堡虽近腹里(边内纵深),白道坡、牛槽峪等处山坡平漫。嘉靖十八年零贼鲁(零散的贼虏)抢至黄草坪。三十七年鲁(虏)抢至龙王堂、板铺岭,俱由此出边。盖亦(全是)冲要地也,戒备曷可以近腹里而少忽之哉(戒备怎么可以因为靠近长城腹地而忽视)。”
小石口古城游记
老城墙的夯土墩还在,砖都扒没了。小村子还保留着古朴的样子,都是土路。
小石口古城游记
城墙的基石盖了院墙。据老乡说小石口城原有四个城门,现在只剩下一个东门,也已经很残破了,我那时对长城还不是很有兴趣,所以就没有去看看。
小石口古城游记
这是网上小石口城的东门景象。
小石口古城游记
城墙的包砖都盖成了院子,老院门还加了铁活保护。
小石口村南,但见苍山一脉,如烟如岚,此山名曰:闻名山。内长城沿山脊蜿蜒西去,边墩、烽火台傲然孤立。
小石口古城游记
清晨的小村子寂静无人,村里都是土路,刚刚雨过,空气凉爽、清新、湿润,一股农村的乡土味道是城里人体会不到的。
据老人讲:“闻名山那(南)边是"国内",这里是"国外",这个村的人,几乎都是从"国内"来的,死了后要埋到山那边的"国内"去。”这里就是说,长城北面为“国外”,长城南面为“国内”。可见这里老人落叶归根的思乡浓情。
小石口古城游记
村里有个观音庵,据说一个决心远离红尘的女富豪在此出家,并投资重修。
小石口古城游记
女主人很好,让我们参观,寺庙里干净整洁,新建的殿宇鲜艳夺目。
小石口古城游记
观音庵大殿宏伟,在小村子里十分醒目。这个建筑也是独创,主殿是硬山建筑,前脸加了一个庑殿顶的廊檐,还有一个月台,加了汉白玉的栏杆,挺高大,规格高。不知是老物重建还是新建的。
小石口古城游记
栽了很多花,温馨漂亮。悬山式的山门也挺精巧,门口的旁边有个小院门,里面是主人的住所,和村民的房子一样低矮简朴,但是非常干净。
小石口古城游记
还有一个大明万历年间的石灯台,说明此地以前是个老庙址。
小石口古城游记
老门的建筑很有风格。
据说,村中先祖多为明代修长城的关内农民和戍边将士,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留在此地安了家。
小石口古城游记
深长的村中小巷,寂静无人。
小石口古城游记
有一家高门大院,堂屋的后墙结实高耸,做工十分规矩出众。
小石口古城游记
主院内景,据主人讲,这是他(城里人)买下的。
小石口古城游记
曾经的老活精美漂亮,小细节的装饰显示曾经的辉煌。
小石口古城游记
屋子的挑檐还挺长。
小石口古城游记
北屋前的台阶是个坡道。
小石口古城游记
北屋一进门是个过堂,左右两间住宅,屋内的隔扇墙。
小石口古城游记
小院里的生活气息。
小石口古城游记
村子里荒芜的老宅。
小石口古城游记
曾经是很规矩的大门,其实收购回来好好收拾一下,很不错。
小石口古城游记
当地的窑洞式房子。
小石口古城游记
村里复建的城隍庙,据说曾经城里庙宇挺多。
小石口古城游记
夯土城墙基本消失。
小石口古城游记
像是一处店铺,门窗直接对外。
小石口古城游记
雀替上的雕花还是很棒的,圆雕。
小石口古城游记
村里新修复的观音阁,形象有些俗。
小石口古城游记
这里像是一处城门洞的遗迹。
小石口古城游记
土坯糊泥的墙,烟囱冒出炊烟。
小石口古城游记
村里还有残存的东城门,瓮城还有一段包砖围墙,由于还要去看别的,就没多停留。
小石口古城游记
小石口村还盛产紫皮大蒜,该村出产的紫皮大蒜于2010年荣获国家地标产品。当时已经过了季,老乡给了一头,抱瓣紧实,吃着感觉是非常脆,辣度高。当地有顺口溜为赞:“紫皮大蒜四六瓣,手揣好像石头蛋,脚踩瓣飞不见乱;蒜瓣白嫩如玉坠,蒜肉辛辣粒粒脆,剥皮也能溢出味。”
小石口古城游记
田野景色。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