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爱河向东流》作者雁声寒老师专访记

(2019-12-21 18:38:02)
标签:

小说

爱河向东流

爱河

爱情故事

喜马拉雅

       踏着初冬的残雪,我们一行二人来到了位于沈阳站附近太原街繁华路段的某集团公司大楼,在一楼大厅见到了等候我们的小于。雁老师退休后一直在这家公司担任高管,小于是他的秘书,也是我的朋友。这次专访就是通过她和雁老师约定的。
       随小于乘电梯上了19楼,穿过装修古香古色的长廊,想着即将见面的令我心仪已久又倍感神秘的雁老师,我的心便开始“噗通”了。作为职业记者,有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
       见了雁老师,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他亲自给我们冲上两杯浓咖啡,完全没有大公司高管那种流行的牛哄哄的架子和总像有很多大事要办的样子。他的皮鞋好像有几天没擦了,看上去仍是一位学者。
       他向我们晃了晃他的电话说:“今天下午时间都是你们的,我的电话关机了。但我不知道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问什么我答什么,好不好?”
       我壮着胆子说:“雁老师您的口琴还在么?我想听您小说里多次提到的歌曲《飘落》。
       他说:”岁数大了,气不够用,合声吹不出来了,只能吹单音。“
       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口琴,表情变得凝重,办公室里响起了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题歌《飘落》那悲壮而优美的琴声。
       我,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不常吹了,节奏和音准、用气都不好。“他说。
       我却说不出话,仍陶醉在他的琴声里,感觉自己的一切都被他的《飘落》和他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所显露出的人格所征服。自己似乎在想:他要是我的父亲或是......该多好!他要是哪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一定会痛心地放声大哭。
       我的眼睛竟然湿润了。
       ”怎么了小刘?听这首歌伤感了?“他看出了我很动情。
       ”不是啊!雁老师。我是忽然感到如果世上没有了您的存在,我会感到很孤独。"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能说出这么一句话,鼻子竟酸酸的,急忙去了卫生间,泪止不住了。
       努力镇静了足有十分钟,我又回到了办公室。
     “小刘,你们尝尝我的咖啡,提问开始,呵呵!”
       我还是又镇静了一会儿,强装出笑脸说:“嘿嘿!雁老师,您看我是不是不像个记者?”
    “你不但像个记者,而且很优秀!感性最能代表人心中的赤诚,我对你们的所有戒备都解除了,问吧!”
    “那就请您先说说您为什么要写《爱河向东流》这样一部小说,据说你是学理工的,又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还是研究生导师。”
    “我从小就爱好文学,写作是用来消遣的。学了理科,搞了一辈子科研,够了,不想再搞了。现在就是叫我去干体力活儿,挖地沟,也不愿再搞研究。至于题材,现在是和平年代,只能写和平年代的故事,而其中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就是爱情故事,又最能够反映这三四十年间人们的思想观念演变和社会演变,听到、见到的素材也丰富。这个题材还能充分检验作者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情节构思水准,所以就写了《爱河向东流》。”
    “您认为《爱河向东流》最成功或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些?”
    “这不太好说。评价的权利属于读者,我没这个权利。不自量地说,我认为这本书很客观、细致、准确、丰富地描写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中国人价值观和婚恋、家庭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民俗研究参考价值。在艺术性方面,我还是满意的。把人们常见的真实发生的平淡无奇的事,转变成波澜起伏的小说故事需要夸张。夸张大了一眼假,夸张不足会使读者感到乏味,必须夸张到真实和虚假的临界点,这是故事艺术化的最高境界,需要精准把握读者心理和社会普遍心理,还需要精细的情节安排和语言文字提炼。在这一点,《爱河向东流》做到了。还有一点就是读者的自我角色化,或叫做感染力。当他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这决定了小说的可读性。在文字表述方面,我认为心理描写、人物对话令人满意,对近百位”美女“形象的描写没有重复语言,也避开和其它著作中的描述雷同,让每一位美女都美的赏心悦目且风格各异,这在其它文学作品里没有过,算是一点突破。”
    “您认为《爱河向东流》自己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是简介。这本书的简介太糟糕了。书要付印的时候出版社通知我写个简介。写了一个出版社说不行,又写一个,还说不行,要求修改,我请他们修改。他们修改了我看又不满意。这样来来回回修改了很多次,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简介“,它是时间紧迫、各方意见不一致的结果。
      ”有很多读者认为《爱河向东流》里面的故事都是雁老师您的亲身经历,您能否告诉我究竟是不是?“
      ”有很多读者这样问过我,包括我的亲属、同学、朋友。开始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知道,怎么会有那些经历呢?后来就不生气了,感到这是标志着《爱河向东流》创作成功:虚构的故事被认为是真实发生的事,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是读者对它的最高褒奖。这本书里的时间背景、地理背景都是我个人的真实背景,部分情节的基础原型是我的真实经历,比如上山下乡、高考等,其它内容都是虚构。可能虚构的太像真的了,连我母亲都问我“你到底做没做过这些事”,我妻子说我“肯定是做了”,这标志着我的虚构很成功,也是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所在。真实地告诉你,我很痴情,感情很专一,对我妻子情深如海,书里的故事纯属虚构。“
(未完待续)
映山红
长篇小说《爱河向东流》作者雁声寒老师专访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