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事件中的乡愿情结
刘庆松
我曾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不要为此对整个乳制品产业失去信心。时逢汶川大地震半周年,这几天又看到另外一件事,因为5.12地震而名声大震的北大毕业生范美忠,人称“范跑跑”如今已经难以维持生计,更有厂商将小食品取名为“范跑跑”,并将其逃命的漫画印在包装上,声称此举是要解除心头之恨,就是要让范美忠永远臭名昭著,弦外之音无外乎是:你个没良知的范跑跑,看我怎么吃了你!我认为,这纯属借助社会对范美忠所作行为进行谴责、不屑来迎合社会的商业赢利炒作,而且是一个非常糟糕、毫无创意的商业炒作,注定不可能销量大增。
不过我对此事件却发现了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社会主体意识对范美忠作出的这种行为从谴责、愤慨甚至鄙视谩骂转到了对范美忠个人的同情,这一点我想是值得提倡的,任何人都会犯错,我们也不奢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崇高的神灵、纯洁的天使。但是其中还有一种观点却让我不敢认同或者说觉得不安。另外说一句,我在本文有些地方写“范美忠”,有些地方写“范跑跑”是经过考虑的,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
我们知道,5.12大地震之所以让人流泪、悲痛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无数生命的瞬间消失,在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为了生命而讴歌、为了生命而团结、为了生命而关爱,那时候涌现出了很多的小英雄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当然,也出现了很多令人不解甚至气愤的事情,比如哄抢挪用救灾物资,还有极端个人主义的“范跑跑”。“范跑跑”被曝光之后他不仅没有任何悔意,甚至还在天涯网上自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从而招来一片谩骂,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网友将其冠以“范跑跑”之名,从而臭名昭著,随后报道说范美忠所在学校将他辞退了,理由是没有“师德”,而更加令人惊奇的事件是,范美忠先生,这位毕业于中国大陆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大高材生所在母校北大历史系党委书记声称北大以范美忠为耻辱,说范美忠在校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有流传的消息还说北大将要与范美忠划清界限。听闻这一消息我在想,划清界限?社会真是现实,历史还真会留下影子啊!随后,范美忠发话了,表示自己要状告给自己起名为“范跑跑”的人,还有以此代指他的媒体,说这样的叫法毁坏了他的个人名誉,要寻求精神补偿!后来的事情就更多了,有自称为美女的发文“嫁人就嫁范美忠”,因为范美忠真实、不虚伪等等——社会真是千奇百怪呀。
“范跑跑”事件发展到今天,范美忠个人为其行为受到了社会给予的惩罚,他失业了,不好找工作,加上还有一个女儿要抚养,生活应该说相当艰辛,所以有网友发善心建议给范美忠捐款。前几天MSN做的一个专题调查显示,与最早的主流论调不一样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同情范美忠,更多的人开始反对吊销他的教师资格证,很多人认为范美忠直率、真实、不虚伪,他所作出的行为是符合人性的。人性是什么?人性是自私的,所以范美忠在大地倾斜、地动山摇的那一刹那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甚至没有喊一声“大家快跑”就抛下满屋子的孩童撒腿而去无可厚非。是这样吗?我这几天一直思考,有些痛苦地思考。直到看到《论语·阳货》记载了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进而查阅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老师撰文《信任的破坏,乡愿与小人》才明白,原来,我们的“乡愿”情结犯了。
同情范美忠现在所处的处境无可厚非,就像中国还有数以万计的失业者需要社会关注一样,但是为“范跑跑”辩解、为范美忠这样的行为进行辩护是会令社会倒退的。
什么叫合符人性?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对人性的争论还未停止,对人性的认识也还不清楚,启蒙文集《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将这一观点不断发挥,法家后来看到社会生灵涂炭高呼“人性为恶”,老庄还提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全在外界和个人的修为造化所致。
尽管我个人偏向于认同“人性本恶”,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人性为恶、自私可以理解并能够任其大行其道的话,我们还需要法律做什么?我们还需要规章秩序做什么?我们还需要社会公德做什么?我们还需要道德习俗做什么?那样的话,古今中外的贤人和智者们也就不会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精神遗产了。
也许每一个人都应该平常、本我,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自我利益,但是,难道我们不需要大地震中小林浩的那种精神吗?我们不需要社会正气与正义吗?我们不需要对大无畏的精神予以肯定吗?我们需要,如果真由人性自由泛滥,社会将流淌着鲜血和泪水。
“人性为恶,立法使之为善”,一样的道理,“范跑跑”的行为是需要我们规避的,我们需要社会最基本的整体规范、道德、秩序,如果我们以“乡愿”情结对待范美忠个人作出的行为,我们将得不偿失。一个进步、和谐、文明的社会不需要“范跑跑”,不应当提倡范美忠这样的行为。
点击进入我的首页
本博所有文章列表
加入独立点评博客圈
推荐阅读
整治“封口费”瘟疫之后又如何 国人可能杀死民族乳制品产业
北大走火入魔,欲挥刀自宫
三鹿奶粉事件会毁灭三鹿企业吗?
阎崇年、赵忠祥事件背后的意识强暴 政府在为银行和房产商料理后事?
北大傍大款也符合国际化趋势? 奶粉事件引发我国奶制品产业重大信任危机
北京限发机动车牌的政策出不得 不能因为奶粉事件停止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和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