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和宠物的亲密接触

(2013-06-09 14:26:33)
标签:

宝贝

求知欲

智力

开发

宠物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家庭医生解读宠物接触

  • 经常接触动物、开阔视野、舒展心胸,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
  • 让宝宝观察动物,描述动物,可促进宝宝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发展。
  • 对与宝宝接触的动物要在安全上把关。  

宝贝和宠物的亲密接触

开发儿童智力,从认识动物开始

    让宝宝与动物交朋友,和动物有个“亲密的接触”,或许能有意外收获。这样做,为宝宝接触大自然,提供了一种既实用有趣又方便的途径,为早期开发儿童智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动物与玩具相比较,其明显的优势在于具有生命活力,更能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接触动物、开阔视野、舒展心胸,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对其形成热情、勇敢、善良、快乐的良好个性及气质,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步步与动物交朋友

    一般说来,周岁之内,在宝宝床前或摇篮前挂一只鸟笼或摆一个鱼缸,鸟儿的跳跃鸣唱,鱼儿的往来游动,加上它们艳丽的羽毛与缤纷的色彩,便组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袖珍世界”。这个“袖珍世界”,对宝宝的视觉、听觉与大脑发育将产生积极的良性效应,这恰恰符合早期教育专家提出的“婴儿期最根本的是进行感知觉教育”的科学育儿观。

    当宝宝稍大些,可抱到户外,将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小鸟、蜻蜓在天上飞,小兔在地上跑,小猴在树上爬……这些都可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印象更为深刻,他们往往会用最稚嫩的手势和声音表示惊喜与满意。

    2~3岁时,可将宝宝带到野外,让其沐浴于朝晖晚霞之中,或捕蝴蝶,或捉蜻蜓,或看蚂蚁搬家,或吹蒲公英……也可给鸟儿喂食、给花木浇水等,既运动了手脚,促进了动作发育,又强化了对大脑的刺激,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同时,对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发展,也是一种极为有益的“催化剂”。

    4~5岁以后,宝宝的活动范围更广泛,带他们到动物园看虎、狮、象,或到野外结合游戏认识更多的动物,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与想象力。

    在上述过程中,父母如能主动地诱导、启发,早期教育的方式会更加生动活泼,内容会更加充实新颖,成效也就会更大。

    当你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宝宝外出散步,看到池塘里有鹅群游动,你的教育就可以开始了:首先让宝宝认识鹅的形象;继而加入数的概念,黑鹅1只、白鹅2只,合在一起是3只;再将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念给宝宝听,把诗的意境和现场的实景结合起来讲解,这样肯定比将宝宝关在家里死背唐诗的效果好得多。结合动物讲故事也是一个好办法。如见到小白兔或乌龟,讲一段《龟兔赛跑》的童话;见到老虎或大象,来一段《森林之王》;见到金鱼,不妨即兴朗诵一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宝宝入学以后,利用节假日野炊、郊游等时机,让宝宝观察动物,描述动物,再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最初的观察日记,可促进宝宝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发展。

                                     亲密有间的接触

  • 定期为宠物体检并注射疫苗。尽量不让宠物进入宝宝睡眠的房间,不让它与宝宝同眠,以免造成宝宝被咬伤或压迫、窒息。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把宠物和宝宝单独放在一起。训练宠物熟悉宝宝的味道,接受宝宝,警告它不要接触宝宝用品。
  • 若发现宠物对宝宝发出嘶嘶声、嘘声、吠声或咆哮声,应及时制止,并暂时将其与宝宝隔离。只有证明宠物确实已经接受了宝宝,并且宝宝也长大时,方可让宝宝和宠物相互接触。此时可教宝宝如何轻轻地抚摸宠物,但最好不要让宠物舔宝宝的脸。
  • 出门在外,绝对不要在没有成人看管的情况下,让宝宝接触动物,也不要让宝宝在动物较多的地方乱跑。遇见动物(主要是狗)时,教育宝宝不要突然伸手去摸,也不要立刻转身奔跑,更不要突然拿起石头、木棒之类的东西,以免引起狗的误会而遭咬伤。
  • 最好不要让宝宝伸手给动物喂食。
  • 与动物接触后,记得让宝宝洗手。父母自己与动物接触、为宠物清理排泄物后,也要记得彻底洗净双手,以防病原传播。

                                     咬伤后应急预案

    可用手帮宝宝挤压伤口,使淤血尽快排出,但绝不可以用口吸出(以免病原祸及大人)。接着,用肥皂水(肥皂水呈碱性,可帮助破坏狂犬病毒)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最后,用碘伏涂抹伤口。即使皮肤破损很轻微,自行处理伤口后,也应及时去看医生,以便判断是否要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情况严重的,更要先注射抗狂犬血清,再注射人用狂犬疫苗)。越早接种,安全系数越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