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粗粮宜常吃,但不宜多吃

(2010-09-01 15:53:16)
标签:

粗粮

常吃

多吃

保健

家庭医生丛书

健康

分类: 《家庭医生2009年度精华本》

                              

                     粗粮宜常吃,但不宜多吃

      本文摘自家庭医生系列丛书《家庭医生2009年精华本》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优质,穿精美的衣服,用各种精华护肤品保养,当然,还少不了吃精细的美食……然而,过于精细的饮食却成了诸多疾病的诱因,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结肠肿瘤、肥胖等“富贵病”,与饮食过度精细均有一定的关系。

    于是,近年来粗粮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很多人对其还是一知半解,要么只是口头上说说,粗粮永远进不了肚子;要么就是盲目地吃,不但没有得到粗粮的好处,而且还“折磨”了自己:胃痛、腹泻、营养不良……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粗粮重新进行一番“扫描”,以分清其利弊。吃得明明白白,才能健健康康。

            外表粗陋,内在精品

    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大米、白面等经过精细加工的细粮而言的。粗粮主要包括谷类如玉米、小米、高粱等,豆类如黄豆、红豆、绿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因口感欠佳,且外观粗陋,粗粮一直受到人们的冷落,难登大雅之堂。但从营养学角度看,粗粮中却有着宝贵的精品成分。

    精品一:丰富的植物纤维

    首先是丰富的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物质,包括不可溶和可溶性纤维素。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对便秘病人特别有益。同时,它与可溶性纤维素协同工作,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从而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等多种疾病,是出色的防癌“专家”。

    精品二:皮中“靓馅”——维生素和无机盐

    其次是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去壳后的糙米为例,最外一层(含谷胚)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和无机盐;谷体中主要含淀粉,而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较少。所以,当糙米碾磨成精米时,最外一层被去掉,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随之流失,维生素B1更是所剩无几。

小麦也一样,随着加工越来越细,无机盐和维生素含量逐渐下降。如富强粉的维生素B1含量为0.24毫克/100克,而精白粉的维生素B1含量为0.06毫克/100克,因此,常吃精白米、精白面粉而不注意补充维生素B1,就容易得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

    精品三:低热量、多元化的综合营养成分

    最后是低热量、多元化的综合营养成分。粗粮品种繁多,与细粮相比,可以满足机体多方面的生理需求。例如:玉米被公认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除了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外,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K等也相当丰富;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芦丁,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大有益处。

                           有所为,有所不为

    粗粮虽然是个宝,但如吃得过多或吃法不当,则不利于健康。因此,我们在认识粗粮优点的同时,对它的缺点和不足也应该了解清楚。

    老人、小孩量力而行

    由于粗粮的加工是不充分的,所以外皮较坚硬,一般不容易消化。这对需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胃肠功能差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来说,则需要量力而行。过多摄食粗粮,容易加重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症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更需要补充的是热量和蛋白质,因此需要更多细粮,粗粮比例应相应减少。

    体质虚弱、面如菜色者少吃

    粗粮吃得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这是因为,这些矿物质会与粗粮里的植酸和食物纤维结合形成沉淀,难以被人体吸收,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一定要注意不要过量。所谓“面有菜色”,就常是粗粮吃得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粗粮中的纤维素还具有干扰某些药物(主要是降血脂药和精神科药物)吸收的作用,从而降低药效。对于正在用药的病人来说,吃粗粮前应先向医生咨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糖尿病病人,看准GI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还须特别注意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英文缩写为GI),它反映了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GI值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和下降,造成血糖的波动。研究表明,GI值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食物的种类、物理结构、加工方法等。

    一般来说,含支链淀粉多(往往表现为黏度大)、容易糊化的食物GI值更高。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GI值较低。同一种食物,煮得越久,加工得越细,GI值也越高。

由于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GI值普遍较低。然而,即使同样是粗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加工方法,GI值也会有所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应尽量选择GI值低的粗粮种类和烹调方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例如,在购买粗粮时,尽量不要选购黏性大的,如黏玉米、黏高粱米等,因为它们的GI 值是比较高的。烹调时,除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 应避免长时间高温炖煮。加工时间越长, 温度越高,食物的GI值也越高。因此,稠粥、松软的发酵面包和点心等,还是少吃为妙。 

    总之,粗粮的食用很有学问,总的原则是:除了做辅助治疗(比如辅助治疗糖尿病)时主张多吃外,其他情况下,粗粮应作为细粮的补充食物。两者搭配着吃,粗中有细,才健康有益。

好书齐分享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3/29/14/20/1285ab0501fg214.jpg家庭医生系列丛书《家庭医生2009年度精华本》购书网址推荐

卓越邮购网址:

http://www.amazon.cn/%E5%AE%B6%E5%BA%AD%E5%8C%BB%E7%94%9F/dp/B0037254G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