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标签:
小孩成人化榜样作用童真成长育儿 |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
本文摘自家庭医生系列丛书《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家庭医生解读小孩成人化

欢欢今年8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这本该是一个快乐的年龄,可欢欢过得一点也不轻松。以下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早上06:30起床;
06:45早饭;
07:30~08:00早读;
08:00~11:20上课;
12:00午饭、休息;
14:10~16:50上课;
17:00~18:30上课外辅导课;
19:30到家;
20:00晚饭;
20:30~22:00做作业、温习功课;
23:00睡觉。
有一次,妈妈无意中发现他在日记中写道:“活着真的很累,一天到晚就这样忙着,人生又有什么意思……”
简简单单的一张时间表,却让大人看了也觉得喘不过气。如此紧张而忙碌的童年,没有半点空间和时间留给孩子去体验生命,感受爱与付出的美好,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问题少年,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十分突出,而且还对一两门业余爱好非常精通。可对于自己的这一切“成就”,他们并没有对教育他们的父母或老师心存半点感激,恰恰相反,相当一部分人对父母乃至对社会充满敌意,更有甚者,还对父母起杀心……这些均是当下“揠苗助长”式教育所带来的恶果。
要让儿童去成人化,就必须把儿童当儿童看,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束缚他,而要让他自由地在属于他们的世界中去经历、去体会、去磨炼,并在经历中积累经验,在磨炼中锻炼意志,在体会中收获成熟。
此外,成长不仅追求结果,更看重过程。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为了让儿子的心灵不遭受战争的负面影响,故意把这场战争说成是一场游戏。因为对儿童来说,他们在很多方面尚缺乏“免疫力”,承受不起过于沉重的心灵打击。而作为成人,在儿童具备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之前,有义务、有责任去保护他们,让他们有理由相信“人生是有趣的”“世界是美好的”。而一旦让他们拥有了这样的信仰,我们就不必担心他们在成长中遭遇的挫折会击垮他们,我们也不必担心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会因一时的失足而丧失生存或拼搏的勇气。
总之,一个健康的社会,不需要成人化的儿童。正如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所说:“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
1.
2.让宝宝渐渐长大,不宜揠苗助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