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2009-11-23 11:35:25)
标签:

小孩成人化

榜样作用

童真

成长

育儿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本文摘自家庭医生系列丛书《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家庭医生解读小孩成人化

 1.现在的宝宝面对各种信息不知如何筛选,更不知道如何拒绝成人世界中的某些负面观念和言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纯洁和童真,无时无刻不在被侵袭和冲击着,儿童的“成人化”进程日益加速。

  2.成人的言行是儿童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模仿则是儿童学习成人的主要方式。

             近墨者黑,成人的榜样作用

 可可现年7岁,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做生意,经常四处奔波。为了便于照顾,无论在市场讨价还价,还是在酒店猜拳划令,乃至迎门送客,可可均陪伴父母左右。不知不觉中,可可学会了生意场上的许多“行话”,班里竞选班长,他私下请同学吃饭拉选票;逢年过节,他还主动提出要送礼给老师,希望老师在考试时多多“关照”……对此,可可的父亲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在人前称赞儿子的“老练”。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儿童如果整日成长在成人的世界中,形影不离地与成人为伍,成人世界中的许多阴暗东西便有可能在儿童面前暴露无遗。而此时,儿童尚不具备道德上的判别能力,在他们眼中,成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接受成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当成人对儿童的这种模仿予以肯定或赞赏的时候,这些被模仿的行为方式以及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就会通过强化机制在儿童身上得以进一步巩固。因此,如果成人的行为方式不经过滤地展现在儿童面前,或者成人有意把自己的庸俗或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表现给儿童看,那么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可可社交行为的过早成人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庸俗化”,就是其父母不经遮掩的成人生活给他带来的后果。

          “杀人”无声,“浮躁”风行的结果

欢欢今年8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这本该是一个快乐的年龄,可欢欢过得一点也不轻松。以下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早上06:30起床;

06:45早饭;

07:00坐车;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07:30~08:00早读;

08:00~11:20上课;

12:00午饭、休息;

14:10~16:50上课;

17:00~18:30上课外辅导课;

19:30到家;

20:00晚饭;

20:30~22:00做作业、温习功课;

23:00睡觉。

有一次,妈妈无意中发现他在日记中写道:“活着真的很累,一天到晚就这样忙着,人生又有什么意思……”

简简单单的一张时间表,却让大人看了也觉得喘不过气。如此紧张而忙碌的童年,没有半点空间和时间留给孩子去体验生命,感受爱与付出的美好,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问题少年,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十分突出,而且还对一两门业余爱好非常精通。可对于自己的这一切“成就”,他们并没有对教育他们的父母或老师心存半点感激,恰恰相反,相当一部分人对父母乃至对社会充满敌意,更有甚者,还对父母起杀心……这些均是当下“揠苗助长”式教育所带来的恶果。

 

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

              去成人化,正确对待成长过程

要让儿童去成人化,就必须把儿童当儿童看,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束缚他,而要让他自由地在属于他们的世界中去经历、去体会、去磨炼,并在经历中积累经验,在磨炼中锻炼意志,在体会中收获成熟。

此外,成长不仅追求结果,更看重过程。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为了让儿子的心灵不遭受战争的负面影响,故意把这场战争说成是一场游戏。因为对儿童来说,他们在很多方面尚缺乏“免疫力”,承受不起过于沉重的心灵打击。而作为成人,在儿童具备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之前,有义务、有责任去保护他们,让他们有理由相信“人生是有趣的”“世界是美好的”。而一旦让他们拥有了这样的信仰,我们就不必担心他们在成长中遭遇的挫折会击垮他们,我们也不必担心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会因一时的失足而丧失生存或拼搏的勇气。

给宝宝的童年留点天真总之,一个健康的社会,不需要成人化的儿童。正如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所说:“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

 

 快速归纳:

1. 儿童会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接受成人的价值观。

2.让宝宝渐渐长大,不宜揠苗助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