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肖涛老师的评论!

(2011-03-31 20:55:58)
标签:

90后

李唐

小说

评论

肖涛

左岸

杂谈

分类: 小说

感谢左岸网肖涛老师的评论!虽然这两篇小说现在看起来都很不满意,但这对我这个小说新人来说,是莫大的一个鼓励!谢谢!

 

李唐:这么写挺好

文/肖涛

http://www.eduww.com/thinker/thread-81890-1-1.html

http://www.eduww.com/thinker/thread-82270-1-2.html

1. 小说应该怎么写,没人知道,或者没人配让不知道的人知道,因为何为小说也人云亦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边界,当你命名自己写的东西为“小说”时,那么它就要被以“小说”的尺子来衡量、来品读、来消费。现在我们就以读小说的目光来看李唐的《穷孩子》这个文本。

      不错,李唐这个名字正在崛起,他的前途也不可限量。

      我喜欢这种品质的写作者,即便他的文本大都是从“我”出发,也并不意味着那个叙述主人公乃自恋独语的表征,反倒是以带有痛感的身体为源点的话语场营构。

      “我”讲述“我”和“我家人”的故事及其错杂关系的变动、扭曲、断裂、变异、纠结不清的问题意识和复杂感受,从而建造起一个叙述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幼小主体,逐渐被弱化、被忽略、被遗弃,而只能以游走的行径和自虐的方式,试图来挽回那逐渐颓败的和谐秩序,却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以至于坠入渺茫不可测度的惶惑境地。大概就是《穷孩子》中渗透的小说内涵。

        恐惧感,弥漫于语词的上空与字里行间,甚至你能感觉到作为隐含叙述者的李唐,内心温婉而柔软的皱褶和纹理,已经逐渐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从而产生了物我互化、主我与客我的交融,最终小说也成了一阕悲悯而绝灭的抒情诗。

        家庭共同体的破裂,一方面与经济相关,另一方面更与共有记忆的破碎有缘。也就是说,导致一个三代同堂家庭走向分解的主导原因,或许来自于“进城话语”;同时,更与“1961”这个集体记忆之无法让家庭共同体内的成员再度产生认同有关。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的情感关系,在成为“城市人”/“经济实体”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自我认同的问题。“1961”及祖父母老两口,作为接续家庭关系的“诉苦话语源”,就跟中国家族文化中的老人传统与秩序伦理一样,它与新的现代生活,在产生断裂之同时,也无法形成更有力的召唤力量。

       李唐的语言质地,已经能把话说好,并力求准确而清晰的表达清楚。叙述视点在不同空间内的穿梭(记忆空间、家庭空间、“我”的空间、学校、街头、医院……),亦保持了叙事线头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美中不足的是,因旁知视角的年龄差异、经验缺失和身份卑微,都决定了这个小说尚打不开更多可以探讨的话题。当然缘故在于我就草草读了一遍,所以这话也不必当成绝对之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于李唐的写作,必须以“在路上”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并对之保持着一份热切的期许——

      写下去,就是硬道理。


2.《暗香》不再用“我”的视角来处理一些与成长相关的应景话题,而是以限知性视角即高一学生阿丁的感觉,来捕捉那些新奇而惶惑的碎屑化表象。这些表象构建了阿丁的生活世界,也组成了他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层面。

      李唐小说能祛除躁动和浮气,能拒绝自恋和宣泄,以一种比较老道而忘我的纯小说技术,来贴着阿丁的言行举止、表里思绪,如影相随、不动声色地将其视界与思域,打造成一个由关系网络构成的辐射带,并形成一个有多种可能性向度的坐标轴。各种曲里拐弯、一波三折的小小体验,莫不与特定年龄段的人生相契合。弥漫文本内外的感触,其实包含了很多可以形成对话的空间。


 

3.在技术层面上,李唐已经具备了一个天才小说家的本领;在修辞方面,他的写作,也是自为性的,毫无旁征博引、炫技卖弄的野心。质文合一,文质彬彬,这些基本的生态与素养,值得信任。

       现在李唐要避免的就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那种小打小闹。我以为,做一个小说家,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将这种与文字为伍的旧日子过下去。过不好是能耐与方法的问题,过下去是态度的问题。或许,李唐需要的就是那份一以贯之的职业小说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