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G与挤海绵

(2009-09-02 16:17:45)
标签:

3money

财经

晚间杂谈

分类: 其它

 

 

 

3G来了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 

 

 

 

 

 

 

    大约是从今年4月1日,随着中国移动在全国八大城市正式启动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工作以来,3G概念就俨然成了无线通讯业最大的热点,广告打得是铺天盖地,股市里但凡能与3G挂上点钩的,也是火得不得了,股价一个劲地往上涨…….乍一看,3G时代已经全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事实果真如此吗?于是我们不得不盘点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与3G的交集……

 

  ——楼下的百货公司门口搭着一个小型的舞台,有人在那里搞宣传促销活动,大喇叭里播出的音乐吵得人心神不宁——这是在推销天翼3G手机。

 

  ——每天下班回家的公交大巴上,移动电视里也在不停地播放着“动感地带”的新广告,周杰伦、潘玮柏、S.H.E齐齐上阵,大喊“我的地盘,3G生活听我的”。

 

  ——刚刚到家,电话就响了,那边一把甜美的声音亲切地问道:“有没有兴趣换一个新的号码?3G的!”

 

  以上的这些,就是在“3G时代”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几项内容……

 

  还有一条就是——自从“3G时代”来临之后,我现在用的GSM网络电话,也就是一般人说的第二代数字电话业务,再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的优惠套餐了……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貌似“3G时代”离我还挺远的,不过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于是,我决定去问一下身边的人……

 

  ——“3G手机?能干什么啊?”

 

  ——“我拿手机只是打电话、收短信而已,哪里需要那么多功能啊?”

 

  ——“开什么玩笑?我现在这个多便宜啊?干嘛要换啊?”

 

  这是最多的几句回答,看来,“3G时代”离我们大家也都还有点距离……

 

  而中国移动的中期业绩报告似乎也证明了这点——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称,中移动上半年的3G业务网络覆盖达到38个城市,拥有近96万户的3G用户,而与此同时,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第二代的G网用户每月新增客户依然超过了600万户。

 

  既然数据也显示3G的前景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为什么这帮无线通讯业者还要这么大力地进行推广呢?

 

  还是业绩期待值的问题,按照中国移动的半年报显示,目前,仅中移动一家的G网客户数便达到了4.93亿户之多,再加上中国联通拥有的客户群,已接近饱和状态。

 

  而中国的无线通讯业从无到有再到现在这中接近饱和状态,只不过用20年的时间,这就使得每年的增长率数字高得惊人。而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高增长率居然被视作了理所当然,“你应该、可以继续保持这么高的增长率的。”

 

  于是就像挤海绵一样,当挤到最后发现实在是挤不出水来的时候,不是考虑想办法把干枯的海绵放回水桶里吸满水再重新挤过,而是直接找了另外一块海绵,也不管这块海绵里是否已经充满了水,就开始不顾一切的挤了起来……

 

    而这种不顾一切强行推出的做法,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除非中国移动停止G网业务,就跟当年停止第一代模拟数字业务一样,强行将大家都转到3G网络中去。不过当年使用模拟数字手机的用户数量和现在使用G网的用户数量可谓是天壤之别,很显然中国移动根本不敢冒天下之不韪再这么干了,最多就是用点“不再搞促销”之类的阴招,不过,这种招数用出来,除了招来一些骂声,很难起到什么效果……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业绩期待值降低些,别把眼睛光盯在新开户这个数字上,想办法多提高一下老客户的每月平均消费金额,也就是所谓的提高客户“含金量”。

 

而3G网络呢,还是再等等吧,等用户们的资讯需求更多了;等用户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等用户们的使用习惯改变了,等这块海绵里的水吸饱了,再拿出来挤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