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财莫要一刀切

(2008-11-04 11:29:52)
标签:

3money

财经

理财

戚春伟

杂谈

分类: 投资理财

 

 

    每个人的资产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投资理财须因人而宜,切忌跟风。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兴旺发展,最近这几年国内金融机构日渐开始重视理财业务。无论银行、保险,还是证券、信托,在各自领域构筑理财“阵地”,个个都想帮助百姓通过科学理财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顺带着,机构自己也能从理财市场“蛋糕”中分得一口饭吃

  过去有钱人家都有账房先生替自己管理财务,如今银行就是咱老百姓的“账房先生”了。因此,银行跟百姓关系最密切,其管理人员更是注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除了推出品种繁多的理财产品外,不少银行都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理财中心,誓将理财大业经营到底。但话说回来,有了理财产品,建了理财中心,就一定能把理财业务做到家吗?或许未必。

  我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曾告诉我这样一“笑话”:有位客户到该行理财中心咨询业务,理财人员热情地建议不妨做份理财规划。恰巧那位客户也觉得,现在常听人说只有科学的规划才是理财的“最高境界”,因此表示赞同。随后,理财人员对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制作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但一周后,当客户拿到十几页的计划书,翻了两页就搁到一边说报告太长太复杂,看不懂。你们有哪些好产品直接告诉我吧,弄得我那同学哭笑不得。

  老同学在说此事时,总忍不住笑,因为那位理财人员是他的哥们,至今感叹白费力气,对牛弹琴,他闻之便嗤笑不已当然是善意的。不过,听了这事,我倒有点想法。

  不论是为更好地服务百姓,还是为了与外资银行“抗衡”,国内银行通过创新理财产品、加强理财宣传、设立理财中心等途径,力求进一步发展理财业务,都值得肯定。但期间,难免有瑕疵需要修正。正如朋友说的笑话,实际就说明:如何才能吃准不同客户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理财方式与之拉近距离,乃是摆在理财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花无百日红,人更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同理,金融消费者在投资倾向、金融知识掌握程度、对理财产品的操作能力等方面,也必定存在差异。有些客户文化层次较高,为之服务轻松省力,而有些客户则较缺乏金融知识,常人云亦云或只认准实际产品。怎么办?这就要求理财工作者在先期了解客户投资倾向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随后再针对其要求,采用相应的理财方式来服务。譬如,对缺乏金融知识的客户,理财工作者不妨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少用金融术语,而是通过聊天来了解其需求,用通俗的语言把理财建议传达给对方,引起他们的理财兴趣。至于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客户,就可锁定目标群,通过重点营销来开拓。

  总而言之,理财莫要一刀切。这不仅适合理财者个人,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财工作者来说同样适用。因为,在开拓理财业务的过程中,照搬样板不一定每次都能做好。只有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找到一件合适的衣服,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代客理财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