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讲堂——何为“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6-10-26 11:17:50)
标签:

净口

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王晋文

分类: 今日课堂

http://p2.pstatp.com/large/101c0004834abebd1621

​“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封建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原本就不是写给普通百姓去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认字,也没有晋升为社会管理层的文官制度。

http://p3.pstatp.com/large/101c0004834baeb6fd24

        它是写给仕大夫(贵族)甚至是君主的,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追求境界。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事过境迁,夕日的封建社会早已经化为就历史的烟尘,但是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俊杰成就了英雄伟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古语的背景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那时候的社会不要说和今日社会,就是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二千多年的社会,都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周朝封诸侯八百,每一个诸侯都是一个国;每个国都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权,但是绝对不是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诸侯国又分封为若干个贵族家族,每一个贵族家族就是一个家,相当于一个庄园;这样的家和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家是天壤之别的概念,今日社会之家庭那时候只能够称为户,今日社会之普通公民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够称为奴隶或者隶农。 

http://p1.pstatp.com/large/101c000483497cb5cf53

         二、佛教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学佛开始到现在,真正了解到的不多,涉猎到的经书也仅有《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已,在偶尔同师兄们一起放生或者共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学习的太少!有一段时间一直想多读些经书,多背些咒语等等!但是现在想通了,不这样了!因为任何善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专心、专攻,就一定能有成就!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坚持专念“阿弥陀佛”,一心奉行生活中我们人人都见过、都明白的道理“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慢慢的发现,古人诚不欺我,阿弥陀佛教给我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只有做好人,才能有成就,学佛才能得力!

        古人说:“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净空法师说:“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

       认真学习,一心奉行善知识,沉稳心态,深呼吸,而后用清净心来面对、来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善知识都是相通的!多读书,多读好书,可以帮助我们明事理,辨是非!一心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使我头脑清明,更能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看待事物善于从根本上分析!

         三、道德经释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道,天地运行,无道,天地运行,足道而不足道,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无私而道常隐,天地无情而道常显,上尊为神灵者,因其有道寻道。凡人皆有善根,皆可成道;然世事繁杂,沉沦困惑而忘却善根;为人者,向善向道,生无道之乡,道亦广宣;为人者,迷入邪宗,生有道之地,自堕无知。

        有名,日月方定,无名,日月自定,为名而不为名,自名而自不名,日月有情而人乃存,日月无情而人乃安,日月照辉星辰相配,因其有名,朗朗宇宙无定故,因其无名,荡荡乾坤有定因;非恒有名,乃恒无名;遁天地,隐日月,心之所为,存天地,显日月,名之所动,无名有名,自可称名,常颂名号,谓之神灵。

         无名之名,天地运行而不怠,常在而常不在,常不在而常在,刍狗以生,圣贤以生,美玉以生,屎溺以生,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观不可弃,由此万物赖以生,由此万物赖以亡,称之可在,不称亦在,是谓无名,心智始发,万相始名,其初,无名。

         有名之名,天地承载而不息,因有情故,因有心故,常在而常在,指刍狗以为刍狗,指圣贤以为圣贤,美玉屎溺各安其位,人心动而天地定,由此万物有以生,由此万物得以名,称之即在,不称之不在,关切与心,入相而起,是谓有名,其因,有名。

        欲者念也,妙者道也;念者人之心,道者人之路。有欲为有欲故,无欲以无欲故;非欲者以为作,非欲者以为引,常明道而体用,常明心而恒守;欲者始于念不终于念,道者起于欲不溺于欲,有心以为本,无心以为上,唯无心故,方得其妙,方寻其道。

        无欲有欲,有道者用之,无道者却之;何为道也?何为道者?非窥天机以为鄙用,非居方外以轻红尘。真人何故以为真人,贤者何故以为贤者?全其真而为,得其贤而为。

        大道运行不怠,日月临而无声,天地公而无私,养心以观,炼体以从;得上圣高真之妙要,修平易常见之正道;道者合乎用,妙者合乎理,行者存以德,归藏以为启,此徼也。

        妙也徼也,有也无也,分而论者,从于一也;观之以为心,用之以为心,清浊归化,明暗自如,善恶同源,日月一体;观天地以为本,秉仁义以为行;明廉耻以为用,修道德以为承。

        不拘于宇宙,不泯于红尘,道者合乎道,德者存以德,人者归乎仁,心者存以真;净口以束,澄心以明,观身以察,修真以入,悟道以得,返虚以归,此同名也。

        玄者不同于玄,以玄入门径以得玄者。赖以有心,道显,因以无为,道隐;隐显而生天地,清浊而养众人,赖以有识,因以寻道,以其玄入其玄,堪为门径,寻道之高妙,从德之简约。

http://p2.pstatp.com/large/101e0001ae4933738bee

         三、商业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之所以重新去评说这句古语,是因为今日之商业社会和夕日之封建社会有很大的相似。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小政府、大社会,这与周朝时的情形一样;当时的周天子仅直辖今日之渭河平原,更广大的国土被众多的诸侯国所管辖。商业社会的大型企业,具有不受政府直接控制的行政和财政权力,它们构成了商业社会的支柱,这和夕日的诸侯国难道不是有很大的相似吗?至于众多的贵族家族,就相当于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这和夕日的贵族庄园难道不是也有很大相似吗?至于在商业社会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来说,不就是夕日的市民、自由农和隶农吗?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却有惊人的相似。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对于处于商业社会的我们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http://p3.pstatp.com/large/1022000207b017534ae7

  【图语:中华孝道故事】

         当今社会是商业社会,企业就是社会的基础,那些主导行业发展的巨型企业就是诸侯国,那些具备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规模企业就是贵族庄园,而更多的小企业只能够说是作坊和自耕农。一个巨型企业往往具备了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世界上每年有一百亿美元销售额的企业连世界500强都进不去,而GPD有一百亿美元的国家不过只有五十个。2004年《财富》全球最大十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合计达到了一万八千多亿美元,远远超过拥有十三亿人口和一万三千多亿美元GDP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把沃尔玛当作一个国家,那么2003年它的2630亿美元的销售额可以在全球各国GDP排行名列第21位。这些巨型企业在经济概念上和封建社会的诸侯国有什么区别呢?它们难道不是在经营天下吗?至于拥有着几百名、几千名员工,上千万、上亿元资产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它们难道不就是封建社会的那些贵族庄园吗?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打造当代商业社会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新概念,并且以此来激励和引导众多的优秀商业精英去成就未来中国社会的新商业成就。  

         如何使这些诸侯国(巨型企业)称霸天下(全球),难道不就是商业社会时代的"平天下"吗?如何去创建、去经营管理这些诸侯国(巨型企业),难道不就是商业社会时代的"治国"吗?如何去创建、去经营管理这些贵族庄园(规模企业),难道不就是商业社会时代的"齐家"吗?如何逐步培养自己未来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华和品质,难道不就是商业社会时代的"修身"吗?探索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就的道路并没有铺着鲜花的地毯,更多的还是艰辛和坎坷,要想使自己具备优秀的才华和品质就必须要树立远大和理想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这难道不就是"心正"吗?"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谋求商业成就的五个发展阶段,只有一步一步的走完每一个阶段,才能够成为未来称霸天下的商业英雄。

http://p2.pstatp.com/large/101e0001ae4a913337b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