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了就难忘(潮州)

(2018-10-31 19:07:16)
标签:

潮州古城、广济楼

城墙、下水门、竹木门

开元寺、牌坊街

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旅游

**********************闻名世界的潮州韩江广济桥******************************
http://s11/mw690/001FrIbazy7p7AMlJ348a&690
****************************************************************************
    粤东地区的潮州市,一直是个想去一游的地方。过去名声赫赫的潮州府、潮州八邑和潮州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现在也无处不潮商的潮州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那伤心彻骨的潮州名篇;三十多年身边那些来来往往的潮州朋友;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夫茶、潮州小吃、潮绣......云一般地在心里飘浮,当我明白平时脱口即出的“潮汕人”不过是建国后这几十年的行政区划所致时,就更想一睹潮州真容了。
   潮州开元寺·横额
    2018年10月4日驱车由福建泉州至广东潮州,入住湘桥区天华大酒店,休息了一会儿,便趁天光未退进入潮州古城。一到开元路口,便见人山人海,繁华喧嚣扑面而来,我们赶紧转入开元寺。全国有许多以“开元”冠名的佛教寺庙,规模都很大,且气势非凡,这与那位著名的盛世皇帝唐玄宗有关。唐玄宗崇佛,738年下诏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佛教寺庙,并以其年号“开元”命名,故而潮州开元寺也应运而生。
    唐代,印度佛教在中国进入全盛时期。现在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格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十年“文革”期间,开元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筑和文物大量被毁。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修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漫步在古刹恢弘的殿宇廊庑间,我在两块横匾下注目良久,一块是大悲殿上的“心无挂碍”;另一块是弥勒佛金身前门上的“度一切苦厄”。
   潮州简史·韩愈
    潮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南澳象山文化时期;其建制始自秦汉,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设义安郡,治所在海阳县,即今潮州市潮安县。隋开皇十年(590年)由义安郡改立潮州,辖今潮汕地区、梅州和福建漳州,潮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之后名称和辖域几经变化,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潮州之名完全定型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潮州古城里郑厝巷口有一座“太山北斗·十相留声”牌坊,这“太山北斗”就是称颂唐代大文豪韩愈(768——824)的。潮州的知名与开化与韩愈关系甚大。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而激怒唐宪宗,被贬潮州任刺史。前往贬所的路上他写下悲凉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在闭塞落后的年代想知道遥远的潮州并不容易,大多数人都是从韩愈的诗中而初识其名,且深筑潮州很荒僻、韩愈很凄惨的印记。
    然而,韩愈在潮州致力于灭鳄鱼灾,兴办教育,兴修水利,选贤任能,传播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关心人民疾苦等等事功,颇有建树。对潮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备受潮州人民感念。现在的韩江、韩山、韩堤、景韩亭、韩文公词、昌黎路、祭鳄台等地理名和景点名,都是潮州后人为纪念他而改名或命名的,甚至雄伟的广济楼也被俗称为“韩江楼”。韩愈“到官才八月,于今香火遍瀛洲”“赢得潮州江山皆姓韩”,赢得潮州历代官吏和百姓由衷的千古爱戴和尊崇。看来韩愈没那么惨。
   牌坊街·骑楼
    走过很多城乡,大多已不见古老的牌坊,但都有立牌坊以彰节义、功德、科第突出者的记载和传说。古时崇尚以德治国,故充分使用了牌坊的表彰和纪念功能,宣扬“嘉德懿行”者美德美名,光其宗耀其祖,以此鼓励后人崇之效之。且成为实物史料。曾几何时,说我国是个牌坊之国也不过分。但时代变迁,牌坊一度硬被冠以恶名不断地被摧毁,几乎消失殆尽。而像潮州人民竟能大面积地恢复古牌坊街,真乃凤毛麟角,难能可贵至极。令人透视出潮州人非同一般的气质——敢为天下先。
    潮州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潮州府。入宋以后,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因此,潮州城牌坊尤盛,牌坊林立,蔚然成街。然而,1950年12月至1951年4月潮州的牌坊街没有逃过时代命运,拆除牌坊36座,仅剩3座,“文革”又捣毁2座,仅仅“忠节坊”一座幸存。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潮州市政府大规模修复古牌坊22座,新增“三阳门”“十相留声坊”两座。使潮州古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而且市委、市政府主动迁出了古城区。此堪称壮举。
    气宇轩昂的座座牌坊耸立在太平路、东门街等街道上,与清末民初兴建的南洋建筑风格的排排骑楼构成古城内在的主体,相映成趣,浑然和谐。骑楼下的商铺店面鳞次栉比,小食店、餐馆、茶馆、酒肆、绣品店、杂货铺等等皆潮州特色。在众牌坊下不断地驻足、仰视、赞叹、拍照甚至育童,更是街上的一大特色。游人在古色古香中微醺,在古风悠然里惬意。一入夜,古城华灯齐放,光艳弥漫,街道、牌坊、骑楼如着盛妆,如梦如幻。
   城墙·广济楼
    城墙、广济楼、下水门楼、竹木门楼等等建筑当然也是古城的主体,它们的庄严与雄壮是潮州古城的心安和繁荣的保障。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接天连碧的广济楼。潮州古城广济门上的城楼被称为“广济楼”,因紧邻滔滔韩江又叫“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古城七座城楼之首。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现“广济楼”匾为著名书法家萧所书,“东为万春”为国学大师饶宗颐重书,“岭东首邑”为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笔。
     广济楼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仰天俯地,大气磅礴。有这样一段文字最能道出它与韩江、广济桥关系的文学意境,即“东楼观潮”:“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锋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
   广济桥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夜色中最后游览的是广济桥,也叫湘子桥。这座古桥因极高的科学价值而闻名,是上了教科书的。这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桥。
    广济桥位于广济楼正对面的韩江之上,所谓“长桥卧波”即说的是它。它是古代广东通往闽浙的交通要津,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筑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1958年加固整修,拆除十八梭船,改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桥下游一公里处建造韩江大桥,广济桥结束了作为交通枢纽的历史使命。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明代设计为依据,修建成旅游观光步行桥。
    我走上桥头时,恰逢广济桥国庆节灯光秀,我被迷恋在流光溢彩之中。广济桥身绣华灯,五彩缤纷的灯光随曼妙的音乐流动闪烁,词曲是悠悠的潮州故乡情。真是让人心情穿越、恍若梦境。
    还能说什么呢?言语总是贫乏的。潮州,潮州古城,来了就难忘。
****************************************************************************

    1、潮州古城之城楼和城墙。
****广济楼。
    潮州古城广济门城楼被称为“广济楼”,因紧邻滔滔韩江又叫“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古城七座城楼之首。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
    “广济楼”匾为著名书法家萧所书,“东为万春”为国学大师饶宗颐重书,“岭东首邑”为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笔。
     广济楼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仰天俯地,大气磅礴。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出它与韩江、广济桥关系的文学感觉,即“东楼观潮”:“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锋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
****************************************************************************


****************************************************************************
    2、潮州古城之开元寺。
    位于潮州湘桥区开元路。前身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笃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佛教寺庙,并以其年号“开元”命名,潮州开元寺应运而生。唐代,佛教在中国进入全盛时期。元代潮州开元寺名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叫“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格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十年“文革”期间,开元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筑和文物大量被毁。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
    我对横匾上的“心无挂碍”“度一切苦厄”,注目良久。
****************************************************************************
http://s7/mw690/001FrIbazy7oKsDDwbQ96&690

http://s4/mw690/001FrIbazy7oKsLkhN173&690

****************************************************************************
    3、潮州古城之牌坊街(拍部分牌坊)。
    牌坊具有表彰和纪念功能。古时以德治国,将“嘉德懿行”者,即在节义、功德、科第等方面的突出者,书帖坊上旌表,宣其美德美名,光其宗耀其祖,以此鼓励后人崇之效之。明代以前多为木制,明清两代为石制。
    潮州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潮州府,粤东的政治中心。入宋以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因此,潮州城牌坊尤盛。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潮州城曾有牌坊91座;城外乡间57座,享有“牌坊城”之名。城内大街太平路有39座,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式,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宇轩昂,故被称为“牌坊街”。
    据《潮州古牌坊一九五〇年实录》记载,至1949年10月潮州共存牌坊39座,其中太平路19座,义安路3座,其他街巷13座,金山、韩山4座。
    1950年12月19日潮安县城关镇通过拆除牌坊决议,并报潮安县政府批准,至1951年4月拆除牌坊36座,仅剩“岳伯”“省郎”“忠节”3座。“岳伯”“省郎”两座在“文革”中被捣毁,仅剩位于北马路的二柱一门的“忠节坊”幸存。
    1986年12月潮州被国家列入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之后古城墙、广济楼、广济桥的修复动工,牌坊街的动议浮出。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潮州市政府历经五年大规模修复古牌坊22座,新增“三阳门”“十相留声坊”两座。使潮州古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而且潮州市委、市政府办公机构也主动迁出了古城区。
    潮州市委、市政府修复古城牌坊街的壮举可谓功德一件,居功至伟。同时也可以看出潮州人敢为先下先的气魄和品格。
****************************************************************************
****两京科道·金榜联芳坊。
    位于开元路口北。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所建。
    郑安,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解元,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南京河南道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居官二十年,弹劾不避权要,两袖清风。
    郑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任吏科给事中。
    “两京”,分别指京师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明朝自永乐以后定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http://s1/mw690/001FrIbazy7oKCEKZvq60&690
****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
    位于金聚巷口。为明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建。
    李春芳,明海阳鹳巢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长沙、顺德知府。
    三弟春魁,举人,浦江知县。侄一庄,举人,汀州通判,封郎中。思寅,刑部郎中。思悦,南京户部郎中。思振,铜陵知县。
    台、省均为古官制,代表皇帝发布命令的地方,即中枢机构。褒封,指李一庄受封郎中;李大受受封御史。科甲济美,指鹳巢李氏一门直系出了四进士、两举人。鹳巢李氏一门数代人均是科举出身,这在潮州府诸县绝无仅有,成为在地方有重要影响的科举家族。
http://s5/mw690/001FrIbazy7oKtHkkRe24&690
****大理少卿·经略边务坊。
    位于义井巷口。为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所建。
    吴一贯,字道夫,潮州彩塘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授上高县知县。升任浙江道御史,弘治年间巡查浙江、福建、南畿,以骨鲠之臣闻名。晋大理寺右少卿,曾经略边关,规划创建八达岭长城,上安边策数万言。
http://s11/mw690/001FrIbazy7oKtJaehAda&690

http://s10/mw690/001FrIbazy7oKCwH7Hr09&690
****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
    位于甲第巷口。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
    林炳星,清海阳人。乾隆七年(1742年)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累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
    林炳星曾任湖北、湖南军务,故称“吴楚重镇”。其曾祖林廷举、祖林振光、父林锦万皆因之而赠封武义大夫、武功大夫,故称“四世大夫”。http://s1/mw690/001FrIbazy7oKtLtVXW50&690

http://s2/mw690/001FrIbazy7oKCrBKnLc1&690
****赐锦重光·封叠被坊。
    位于大石狮巷口。为清雍正甲辰(1724年)科进士、河北深泽县、河南巩县知县邱轩昂建。
    邱轩昂,潮安凤塘人。其父必藩、祖屡年得赠文林郎。貤,转移之意。清朝规定,受封的官员可以将封衔转给家人,以光宗耀祖。

    位于家伙巷口。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进士第二、礼部尚书王大宝建。
    王大宝,海阳归湖人。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累官至礼部尚书,赐爵开国男。理学家朱熹赞其:“其人刚正,忠实有余”,名列《宋史》。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反对议和。弟大鼎、大圭、大纲,分授承奉郎、承务郎、东莞令。
    秋台——王大宝曾任刑事长官,古称秋官,尚书古称台阁,故称秋台。
http://s3/mw690/001FrIbazy7oKtPLvDIb2&690

http://s14/mw690/001FrIbazy7oKBWWWOVed&690
****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
    位于石牌巷口。为清乾隆进士、钦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所建。
    “玉署”“木天”均指翰林院;“仙班”指朝班。刘起振70岁中举,88岁中进士,103岁跋山涉水前往杭州晋见首次南巡的乾隆皇帝。终年103岁,称“人瑞”。
http://s16/mw690/001FrIbazy7oKtRCx437f&690

http://s7/mw690/001FrIbazy7oKC60xNk96&690
****大理司平·两浙都运坊。
    位于辜厝巷口。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所建。
    郑崇,明海阳鲲江乡人。洪熙元年(1425年)典试名列第一,铨选大理司务,转评事,擢太仆寺丞,升两浙都运使盐运同知。任职大理寺,“明察秋毫,剖决确当,牍无留案”;任盐运同知,“力刷卤政,惠被海民”。
http://s7/mw690/001FrIbazy7oKtXkhFk36&690
****太山北斗·十相留声坊。
    位于郑厝巷口。为唐朝四位被贬、宋朝三位被贬、三位随亡宋而来潮州的十位宰相所建。
    其中唐代宰相为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宋代宰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太山北斗,是指韩愈。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谏迎佛骨表事被唐宪宗贬为潮州刺史,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悲凉诗句。但见此坊纪事,韩愈“到官才八月,于今香火遍瀛洲”,赢得潮州江山皆姓韩。看来韩愈没那么惨。

    据说与明末闽南人黄道周有关系,没查到资料。
    黄道周(1585——1646年),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总端”。道光四年(1824年),从祀孔庙。
http://s1/mw690/001FrIbazy7oKD3XwM820&690
****圣朝使相·覃恩三锡仿。
    位于翁厝巷口北面。为清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使相”,是对兼大学士的总督的称呼。“覃恩”,是旧时帝王对臣民的封赏或赦免。“三锡”即“三赐”,因郑大进为显宦,其自曾祖始三代皆得赠大夫。
    郑大进(1709——1782),清代名臣,揭阳梅港都山美村(今揭东县玉窖镇)人,出身书香世家,少有神童之誉。清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授太子少傅衔。
    郑大进是乾隆年间一位才华出众,具有经济天赋和改革精神的实干家,深得皇帝倚重。他改革盐价及征腊征粮办法。注重兴修水利,赈灾救灾,体恤民情,惩治邪恶势力。功绩卓著。
    郑大进心胸豁达,宽厚大度。他家乡山美村与相邻池厝渡村常因诸如地界之类的事情产生纠纷。山美村乡族想借其权势压制池厝渡村。郑大进告诫乡亲:“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两村村民深受感动,自此旧怨全消,和睦相处。
    位于铺巷口。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林大钦,潮安金石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21岁高中状元,为粤东地区唯一状元,授六品翰林院编修。
http://s4/mw690/001FrIbazy7oKDmvzO3b3&690

http://s3/mw690/001FrIbazy7oKDr6p4Ca2&690
****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
    位于军厅巷口。为福建左布政使黄琮所建。原坊建于明崇祯初年。
    黄琮,饶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官至云南提学(明代称文宗)、福建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明清称方伯)。
    该坊的另一层意义是纪念抗日英烈。1939年此坊西北处为日本驻军司令部。7月15日,国军独九旅625团在团长伍少武指挥下攻入潮州城,与日军展开巷战,包围日军司令部及各据点,激战三昼夜,伤亡400多人。三营长黄修身身先士卒,横尸坊下。后日军援兵赶到,攻城功亏一篑。
    人们怀念英烈,便到坊下祭拜,日寇便将此坊拆除,但阵亡将士英魂永在。
http://s15/mw690/001FrIbazy7oKDwvEw60e&690

    位于四进士亭巷口。为明正德丁丑(1517年)科进士、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所立。四人同科及第。
    萧与成,潮阳人,至孝,秉性高洁。爱民,不使百姓缴纳虚粮。爱乡,身先士卒,带领乡勇打击入侵倭寇,保住棉城。他带头疏通以利运输和防御,经费不足,它变卖家产。他还是个文学家,多有著述。
    苏信,饶平人,决狱明断,施政公平,百姓称颂。
    陈大器,潮阳人,为官政绩卓著。
    薛侃,揭阳龙溪(今潮安庵埠)人。性至孝。师承王阳明,崇心学,公开批评朱熹理学,影响遍及全国。
http://s11/mw690/001FrIbazy7oKDzgrNMca&690

http://s13/mw690/001FrIbazy7oKDBzP2Y5c&690

http://s1/mw690/001FrIbazy7oKDHTSKIc0&690
****理学宗儒·銓曹冰鉴坊。
    位于羊玉巷口。理学宗儒坊也叫“四狮亭”,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该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系四柱三间三楼石坊。因正中两柱前后各立一对石狮子,又称“四狮亭”,这在潮州牌坊中绝无仅有。
    唐伯元,澄海苏湾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江西万年知事,北京礼部制司主事,湖广秋闱主考,尚宝司司丞(专掌皇帝玉玺、符牌、印章),升任吏部选司员外郎,代行郎中之职。
    銓曹冰鉴,意为选拔、官吏、清白、明镜,表彰他任职吏部时的政绩。
    唐伯元师事吕怀,精研天理良知之学,践覆笃实,为文士所崇敬,被誉为“理学宗儒”
    位于柳衙巷口。为明御史徐洪宥建。原坊在明正德丁丑(1517年)夏立。
    徐洪宥,海阳(今潮安)龙湖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授广西临桂县教谕,以学行优秀,征为南京山东道御史,敢直言,不避权要。
      御史可称“柱史”,以示重要。
http://s6/mw690/001FrIbazy7oKDR84O9e5&690
****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
    位于分司巷口。为明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及赠太常卿祖林瓒、父林乔樌建。
    林熙春(1552——1631),潮安庵埠宝陇村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卒赠三代尚书。
    林熙春为官历万历、瑞昌、天启、崇祯四朝,清廉自守、勤政爱民、热心公益、政声颇佳。“大老”是对资望甚重的显宦和德高望重的老者的尊称。
    原坊为崇祯元年立于太平路分司巷口,1951年拆除,2006年重立于太平路分司巷口北侧。
****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
    位于载阳巷口。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
    黄锦,饶平宣化都(今大埕镇黄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撰《明神宗实录》。为人刚正不阿,拒绝为魏忠贤建生词。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崇祯自缢,悲痛欲绝。
    清顺治二年(1645年),出任福王朱由菘福建隆武政权礼部右侍郎、晋为尚书。郝尚久反清时,黄锦倾家荡产助饷。事败后逃亡潮州石庵山隐居,83岁去世。黄锦博学善文,著有《华耕堂集》。
    黄锦官至尚书,可称“宗伯”;做过侍读学士,故额题“宗伯学士”。
http://s7/mw690/001FrIbazy7oKDZg2QCb6&690
****戊辰八贤坊·盛世元凯坊。
    又称“戊辰八贤坊”,位于广源街口。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八人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建。崇祯戊辰年为1628年,他们被潮州人称为“后八贤”。
    辜朝荐,海阳(潮安)金石大寨人。官至礼部科给事中。明亡,支持郑成功、郑经反清复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它到台湾除支持郑氏父子屯垦开荒、寓兵于农外,还写下了台湾最早一批诗文作品,被誉为“台湾文化的开拓者”“早期传播者”。逝世后,台湾民众特建祠纪念他。
    郭之奇,揭阳县城东门人。明亡,倾家荡产支持隆武政权及永历帝抗清,后被清兵所逮捕,拒降被杀。
    黄奇遇,揭阳渔湖广美人。
    宋兆禴,揭阳渔湖围村(今榕城区)人。
    李士淳,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洋坑村)人。
    梁应龙,世居海阳(潮安)东津。
    杨任斯,普宁人,落籍海阳(今潮安庵埠文理村)。 
    陈所献,饶平人。
    以上八贤都是饱学之士,且为官清正、功绩卓然,又正气凛然,高风亮节。崇祯戊辰科是潮州科举上的巅峰,最为人津津乐道。此坊也是潮州科举坊中最后一个科举坊。清代科举出身的士子远不及明代多了。
    位于东门街古井西侧。为明嘉靖甲辰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建。甲辰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七位中林光祖、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四位是揭阳人,章熙、苏志仁、成子学三位是海阳(潮安)人。后人称为“前七贤”。
http://s15/mw690/001FrIbazy7oKEDApEaee&690
****少司马·大总制坊。
    位于东门街口南面。为明兵部侍郎、三边总制翁万达建。原坊嘉靖二十五年(1563年)立,明国十三年(1924年)六桂堂重修。
    “司马”为《周礼》六官至一,掌军事、军需。明代兵部尚书相当于“大司马”,兵部侍郎为“少司马”。“三边”是指蓟镇(今津蓟县)、宣化和大同。“总制”即总督。
    翁万达(1498——1552年),揭阳县江里举村(今汕头鮀浦镇)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使,陕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偏、保军务,人称三边大总制,升兵部尚书。明隆庆(1567——1572年)年间,明穆宗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
    翁万达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明代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事功最为卓著、诗文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张居正评价说:“(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明世宗褒其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岭南第一名臣”。
    潮汕人将翁万达、陈北科、林大钦并称为“潮汕三杰”。    
http://s8/mw690/001FrIbazy7oKEFeY2r27&690
****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
    位于三家巷口。为明封知县赠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建。
    诰敕乃诰封、敕封的合称。明清时皇帝对五品以上官属的封典叫诰封;对五品以下用敕命授予,叫敕封。
    陈志颐,明海洋秋溪(潮安官塘)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为官能恪尽职守,常有建树,受过“赐金币,内膳”奖赏。
    节镇三省是指陈志颐奉皇命整顿贵州和湖广的五开、广西的南州等处军政,政绩颇著。此坊作“节镇三省”以彰其功。
    陈以贲以子陈志颐敕封宣化知县,继而诰封梧州知府(正四品)。http://s10/mw690/001FrIbazy7oKEH8pmNd9&690
****侍御坊。
    位于三家巷口。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立。
    成子学,海阳(潮安)龙湖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任两淮监察御史,苑马寺卿。师事王阳明。
    监察御史称侍御,苑马寺卿是明朝官名,主管皇帝用马及政府牧马场。
http://s7/mw690/001FrIbazy7oKEIA0uO96&690

http://s10/mw690/001FrIbazy7oKEKNRix29&690
****************************************************************************
    4、潮州古城之广济楼对面的古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楼(广济楼)正对面的韩江之上。横跨汉江,连接东西两岸,是古代广东通往闽浙的交通要津,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筑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1958年进行加固整修,拆除十八梭船,改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桥下游一公里处建造韩江大桥,广济桥结束了作为交通枢纽的历史使命。
    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明代设计为依据,修建成旅游旅游步行桥。
    我来到桥头时,正遇广济桥灯光秀。华灯随曼妙的音乐流动闪烁,词曲是悠悠的故乡情,真是心情穿越、如梦如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