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一个好朋友电话告诉我,我过去的一个朋友赚了钱,前些年在郊区租了块农地,造了个“三园”(果园、瓜园、菜园)。“农地周围种杨种柳,地中间种桃种石榴,专门辟出一块,种瓜种菜。平时,精心侍弄,闲时,读书念诗。瓜果熟落时节,满世界找朋友请‘尝鲜儿’,这老兄在市场上戴顶大草帽卖菜的架势,地道一个老农民”。我听后不由得哈哈大笑。曾经何等样的一个大俗人,竟奔“陶渊明”去了。
去年,深圳房价大跌。一位同事在二线关外不远处一著名楼盘买了一套二手毛坯房,由于成交利索,他便与老业主高兴地聊了起来。卖家是一位三十来岁、衣着高档时尚的女性,是深圳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的老板,她说她:“每赚点钱就去买房子,几年下来一共买了十几套,然后陆续卖掉。现在准备把公司转让。”我的同事感到不解,问:“公司赔钱吗?”“公司很赚钱,但这种业务需要关照,经常与关系户应酬,吃饭喝酒、卡拉OK、打麻将,早出晚归,很没意思。我觉得孩子的教育重要,带孩子早点儿出去见见世面重要。生活应该平静、优雅”当我的同事还沉浸在赞许和感慨之中时,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出:追求有闲。
去年,特区报报道:一对资深记者夫妇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去“彩云之南”长期漫游,在云南旖旎的风光中,书写着他们生命感知的论文和生命快乐的日记。他们还计划国内、国外的下一站...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一次演讲说:资本市场能给人自由,可以不依赖任何单位和组织。我想,无论是走进田园、回归家庭,还是踏上旷野,他们手上一定提着电脑,因为电脑可以操作股票、操作收租、操作购物、操作捐献、操作孝敬,操作他们财富和良知的保值、增值。有闲必须有钱。
有闲有它的意义,有闲的最低意义就是不争。对于人口大国,人们安于有闲,是好事,因为心静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如果你感觉能力不济,放弃高薪高位,让后起之秀早“秀”而选择有闲,那你就“闲”出了高尚,“闲”出了高境,“闲”出了高贵。
我努力有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