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草堂小学蓝继红校长:润泽的教师,润泽的孩子
(2009-02-25 15:49:26)
标签:
教育润泽成都市草堂小学四川省特级教师蓝继红杂谈 |
分类: 04-校校精彩 |
校长:蓝继红老师,
提到怎样做老师,我总是联想到一个词语:润泽。
“润泽”,一般用来表示湿润的程度。引申一下,也可以用它来表达那种舒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细腻地滋润肌肤的感觉。我想,把这个词和“在草堂做老师”连接起来,也许是恰当的。
先从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教育随笔说起——
这些天,这篇随笔一直牵着我的思绪。
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初读这篇随笔的时候,对这位美术教师,我非常感佩。正是她的爱让这个爷爷去世、母亲也下岗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了一个“美丽”的春天。但朝深里想一想,当这个孩子拿着这幅有蓝的天,白的云,青的草,绿的叶和红的花的画回到家中,看到的或者还是母亲愁苦的面容,晚上或者还会在梦中想起去世的爷爷。这个春天,这个春天结束的时候,妈妈也许仍然没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这个时候,孩子还会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吗?
其实,我们何必非得要这个孩子画出一个美丽的春天呢?四季轮回,各有颜色。所以有爱憎厚薄,皆是因为感受者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如果心境发生了变化,其感觉也会不同。所以,春也好,秋也好,你尽可画你的爱,我则画我的不爱——于是春也可亲,秋也可爱。
如果是我,就由着孩子画。可能他会画《春天来了,爷爷你在哪里?》——画面是青草覆盖、小花摇曳的墓地;也许他会画《妈妈的春天》——画面是春光灿烂下的,母亲愁苦的脸……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工出细活”。经验告诉我,大量的细致入微的工作还在后面排着长队等着我呢!
尊重孩子真切的生命感觉,宽容、理解孩子的“不同”,用爱去慢慢地滋养孩子敏感柔软的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以为,这是真的教育。
“润泽”,一般用来指湿润的程度。引申一下,也可以用来表达那种舒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细腻地滋润肌肤的感觉。我以为,润泽,这是真的教育的一种形象化的表述。
由此,我联想到今天怎样做老师——当然是我一贯的主张:教师要立德、立行、立言。在草小做老师,师德一定为先。
无需报怨职业给我们的要求过高,不要有太多的苦恼: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越来越不好教,学校的要求越来越严……一种缘分,让我们缘结教育。珍惜,然后感恩。把灰蒙蒙的心灵窗户擦亮,放进晴朗的阳光。先让自己的心宽松起来、自己就会从容起来、优雅起来、润泽起来。我们教育生命的成色也会明亮起来。
从我们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有了另外一种生命存在的形态——教育生命。一个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生命的成色如何,这些构成一个学校师德建设的最核心内容。
迄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借班上的一节研究课的细节:
在孩子们熙熙攘攘的议论声中,我已经悄然步入课堂。
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找到了走进借来的这一班学生内心世界的路径。“特级?她就是特级嗦?”模仿着孩子们浓浓的川音,她微笑着说话了。继而,又有几分调皮地望着同样笑个不停的孩子们调侃到:“不相信我是特级,为什么?”
孩子们纷纷发言——
“因为你穿牛仔裤,衣服上还有毛毛领。”
“因为你没有带眼镜”
“特级教师应该年龄很大的,脸上长皱纹的……”
我时而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时而又拍拍那个孩子的肩,轻松地笑了起来,乐呵呵地说:“我不是特级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要在一起上一节有意思的课。上完后,我们再来给这个问题找答案,好吗?”
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追求,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而师德就是教师在心中恒久坚守的那份对教育的本真,对教育的承诺,对教育的激情,对教育的不由自主的爱,以及对自己的一份期许。这些被教育、被孩子所召唤出来的东西,是真正的内心的愉悦,是教师生命幸福的源泉。我的理解,师德建设的密码也许就在这里。作为一个校长,我时刻提醒自己,能否离教师近一点,再近一点,更近一点,从而帮助每个教师体验这种教育的幸福呢?这种幸福与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口号、标语、措施、若干个“不准”、若干个“必须”或者关系并不大。
自古以来,教育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
我们都来做润泽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