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和祥林嫂的比较”浅析

标签:
杂谈 |
文章来源:何阳
“孔乙己和祥林嫂的比较”浅析
最早读到鲁迅还是小时候在妈妈买的厚重的《鲁迅全集》里,感受已很朦胧。只记得许多字认不得,孔乙己很可怜。在作文中模仿《孔乙已》里的“秋风一天凉比一天”造句,写了“春风一天暖比一天”的句子,被老师勾了表示赞许的红圈,让我激动了好久好久。又长大一些,读到了书里的《祝福》,只感到祥林嫂很悲惨,故事很感人;当然不可能理解到日后当了语文老师时,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是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的高度,只是觉得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时,许多人一听便躲瘟疫似地走开了,显得祥林嫂更可怜、更令人同情。还有就是开头一段话,我当时已背得滚瓜烂熟:“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徽的火药香。”到现在也还这样认为:这是用最生动冶炼的笔墨勾勒出的中国传统过年气氛的绝唱。便是至今看见年节将近之时,人们熙来攘往地忙,“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听着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有鞭炮或稀稀拉拉或心惊肉跳地响,闻到“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徽的火药香”,仍不由想起了那句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那么同为鲁老笔下的悲剧人物,他们有着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孔乙己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的读书文人酸腐的形象,爱面子,讲究繁文缛节,迫于生计由不得不窃取之道。而祥林嫂是一个受封建条规束缚的旧中国妇女,因为丈夫、儿子的相继去世使得她大受打击,别人把她看成为不祥之人。
其共同点是两人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受到各种各样的压迫。
不同之处则在于孔乙己代表了旧时酸腐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在那个畸形的社会中,难以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方向。而祥林嫂她是作为一个旧社会的女人形象来描写,她不仅受到了孔乙己那样的压迫,更是受到了那个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社会的歧视、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使她终于疯狂。
对比而言两个人的可怜之处似乎不在一个层面上,从情感上讲,祥林嫂更可怜。从理智上讲,孔乙己更可怜。一个读书人,不能很好地养活自己,那种迂腐让人很可怜他,而且他是有能动性的,是有这个机会去认识自我和这个社会的悲剧的,并且也是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但祥林嫂确乎是没有这个机会和可能的,主动性并不掌握在它的手中。她只是一个被别人控制的棋子。做为一个弱者特别是个女人,不仅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还被人视为煞星,遭受到的不平已经到了极点,在这点上说,可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