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彬名师工作室活动《上好一堂班会课》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我的故事 |
上好一堂班会课
——江彬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
10月18日上午,江彬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的湖畔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付辉博士进行专题讲座,围绕着如何上好一堂班会课和大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班会课是班主任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付辉博士向在场班主任们介绍了何为主题班会的概念和意义,并和大家探讨了目前主题班会存在着一些常见误区,主要有:理念陈旧,忽视学生;预设过多,生成不足;参与不够,效率低下;对话虚假,预设过多。付博士介绍,好的班会应该是理念先行,思想先行,观念先行,要在正确的理念、思想和观念之下进行班会。要杜绝班主任中心式主题班会、自上而下式的班会。要杜绝“知识中心式”的主题班会,仅重视知识培养,忽视道德情感。杜绝在班会课堆积各种活动,游离主题。要在班会课中开展紧扣主题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班主任和学生都要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核心和灵魂。
付博士对一堂好的班会课提出了几点要求。主题班会要走向主体间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首先要把学生视为主题班会中的主体,主题班会不是班主任一味地将自己的意志、想法和做法强加给学生,也不知班主任单纯地向学生传达上级部门的意志,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为主题班会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实质性主角。班主任为主题班会的主体。主题班会还要走向过程性,主题班会是要解决学生身上突出存在的某一类问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主题班会还要走向对话性,对话要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和有意义。主题班会还要走向教育性,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主题班会还要走向生活性,主题班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主题班会还要走向针对性。
江彬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班会课应当尊重,贴近学生,从深度和广度切入,点线面相结合地开展班会课。
上号一堂班会课是所有班主任的基本功,让我们全体班主任从班会课开始,提升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力,做不愧于时代使命的新时代教师。
《如何上好一堂主题班会》会议记录
主题:如何上好一堂主题班会
主讲人:付辉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地点:湖畔学院
主要内容:
导入:关于班主任现场学习力的一点思考;
中小学主题班会的几个走向
一、何谓主题班会?
定义: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班集体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围绕某一教育主题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性:专业性、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主题性、教育性。
二、主题班会常见误区有哪些?
比如预设过多,生成不足;参与不够,效率低下;对话虚假,预设过多;资源杂乱,缺少针对性
思考与讨论:
1.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定需要小组讨论,为什么?
2.好的小组讨论是怎样的?(小组各自特性,利于碰撞火花、小组要有主心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好的德育是怎么样?好的班主任?好的课堂?——
班主任:主题班会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学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对话走向深度、广度、温度)
班会资源如何选?(贴近学生生活、日常捕捉瞬间)
比如班会资源杂乱,缺少针对性:班会资源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连?是否有助于主题班会目的的实现?是否与主题班会的主题吻合……
(一)走向主体间性
真正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物质和精神、灵与肉的交流活动,
教育就是主体间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因此主题班会需要走向主体间性(交流、互动、沟通)
1.视学生为主题班会的主体。努力做到班会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都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成为“实质性主角”,尽最大可能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班会的全过程。
2.视班主任为主题班会的主体。发挥班主任作为指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角色的主体性。特别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引领,不断把主题班会推向新的境界。
(二)走向过程性
世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1.班主任要耐心引导学生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主题班会主要解决学生身上突出存在的某一类问题,这些问题有其产生的根源、土壤和环境,不可能是班主任“一讲,学生就改;一点,学生就通;一骂,学生就好”,而是有一个过程的。
2.班主任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主题班会的功效。比如“节俭”,终极目的是要培养一个节俭的人。
(三)走向对话性
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某方面的突出问题,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离不开对话。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的自我、师生与班会资源、内容的对话等多种形式。
意味着:
1.班主任准确理解对话理论的关键内涵和核心要领,厘清对话理论的误区。
2.意味着班主任和学生都要修炼对话的艺术,提高对话的水平和效果;
3.意味着班主任娿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将对话渗透于主题班会的每一环节。
4.意味着班主任要转变角色,视自己为倾听者、对话者。
主题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需要怎样的对话?
1.真实性的对话(不是虚假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有温度的对话。(言语不是冷冰冰的)
3.有深度的对话。(对话内容不是表层、肤浅的)
4.有广度的对话。(与多人对话)
5.有意义的对话。(不是做样子的)
班主任“对话力”的培养
1.倾听能力,倾听是对话的根本、前提。
2.归纳与重构能力
3.表达能力
(四)走向教育性
(五)走向生活性
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江彬老师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