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研学感悟(蔡明宇妈妈)
(2019-12-10 17:47:59)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家校桥梁 |
研学实践感悟
上周我作为家长志愿者参与了本次黄石研学活动,在这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我最深刻的体验就是老师们的不易与辛苦。老师们在授课的同时,需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提醒掉队的同学,关注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教育孩子们看管好自己的物品等等,可以说是非常的忙碌。
然而身边这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也让我重新体验到了童真的乐趣。第一天午餐后,我们来到了黄石矿山公园。由于早起的兴奋、三个小时路程颠簸加上冬日午后的暖阳,下车后的孩子们都有些疲惫和燥热。但是当孩子们戴上黄色旷工帽时,精神立马振奋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进入矿井后,孩子们充满了求知欲。有的孩子从一进入矿井起,就一路摸着洞壁前行,想寻找洞壁上的奇特;有的孩子不放过地上的每个小石块,都要捡起来观察一番;有的孩子紧紧跟着讲解老师身边,生怕错过什么神奇的小知识。当工作人员关闭矿洞内的灯光,为孩子们展示“流光性”等特色时,孩子们一阵阵地惊呼,为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而我们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跟着一起欢呼、探索起来,所有的烦躁与不快都消失不见了。
两天的陪伴下来,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身上的发光点。小女生有女生的细致和感性,小男孩有男孩的创造与精彩。当同学们在毛主席雕像前,聆听旷工爷爷讲述革命时期挖矿及生活的经历时,黄小麦同学就为此流下了心酸的眼泪。在“岩以造物”环节,男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先设计方案,再去寻找可用的石头,最后搭建出一架飞机、一艘轮船。短短的时间里,孩子们搭建的形象至极,让老师和家长们拍手称赞。画巨型天坑图时,同学们有的细致涂色、有的走到天坑前细细观察、有的发挥想象为天坑加入新的元素。
虽然两天的时间很短,孩子们真正吸收到头脑里的知识有限。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或多或少的通过看、听、摸、做等环节,吸引了他们的专注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表达力。相信这种学习模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一定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