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树人情怀
树人情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18
  • 关注人气: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观众心理学》

(2016-06-05 11:26:26)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推荐书目
读《观众心理学》
       前一段时间我得到了挚友给我的六本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当我读完林语堂先生的两套专注后,就开始读余先生的作品。在六本书中我首先选择的是读《观众心理学》。为什么我先选这本书来读呢?因为这本《观众心理学》是我未知的领域,过去我曾经读过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也利用整块的时间段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专著,我学过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但观众心理学是我未曾读过的书籍,对这本新书我的兴趣非常浓厚。
读《观众心理学》
       我坐在剧场、坐在影院会被演员在现场的,在屏幕的表演所感染。我自己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常常登上当地的演讲台获得了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捧回了一个又一个一等奖。当年的比赛我记得每场只有一个一等奖,后来我被周围朋友、同事称之为“一等奖专业户”。平时我的碎语并不多,我喜欢站在合适的讲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也许是我喜欢三尺讲台的原因之一吧。当年观众为何给我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二十多岁的我当年是没有想那么多的,就知道努力真的能够获得一点点小小的成果。
       前几天我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观众心理学》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读解读观众的心理,导演是如何琢磨观众的,演员的表演是如何吸引观众的,观众为什么会被引导进入情景,为什么大师的表演让观众愿意去相信,观众肯定不愿承认自己是傻子的,但有时一部戏,一部著名的戏是在观众心里是可以留下痕迹的。
       老师是演员吗?我认为有时是的。老师是导演吗?有时也是的。学生不仅有时当观众,我认为学生更应该参与到剧情中,不仅去想,去思考,还有可以去参与,去表演,去体会。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面,参与感,我想就是综合体验感吧。这是我读《观众心理学》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得到一点体会。从各种书籍中体会人生,体会教育,体会培养花朵的过程。
读《观众心理学》

读《观众心理学》

读《观众心理学》

读《观众心理学》

读《观众心理学》

读《观众心理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