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习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成长。










附件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神龙小学江彬“百姓学习之星”事迹材料
进入21世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速,教育的基石与精髓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神龙小学的江彬老师正是一位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师。
刚大学毕业初入职的江老师,和每一个刚刚毕业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一样,以为自己学到的大学知识已经够用并且可以进入到职场发挥作用了。可就在一次入职报告
里的一段话引起江老师的思考,“其实我们学过的大学知识百分之七十正在淘汰,若我们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这句话深深地震
撼了江彬老师,虽然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愿意相信的事实,但是江彬老师以尊重科学为前提,她告诉自要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于是,在这终身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江彬老师从不间断地学习,把握住学习的精髓,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她正是从以下这四个方面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而时习之
寒来暑往她坚持每天读书每天看报,读林语堂的文集,让她如沐春风;读周国文的经典散文集,让她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工作;读世界经典名著,让她在名家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运用到实践中去……
江彬老师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喜欢聆听专家的讲座,无论是著名演讲家李燕杰的演讲还是著名教育家任小爱的报告,她都是早早地来到会场,坐到第一
排,边聆听,还边用照相机录制专家的报告,回家之后反复观看,探究名家大师的教诲。在宁波全国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的讲演现场江彬老师受到了任小爱专家的高度
赞赏。任小爱专家说:“一个老师不仅要做能干、能说,还要成为能写的老师。江彬老师每天坚持书写教育随笔,把她的学生的成长及时记录下来,这就很了不
起。”她接着说:“像江老师这样的老师一定可以在教育的第一线发光发热。”
江彬老师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向周围的老师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围的老师,都有各自优点特长,江彬老师就不断观察各个老师的教育教
学风格,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长期以往,她带领的班级不断地进步,取得了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荣获了市级“百优”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江彬老师为人谦逊。她发现不仅可以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还可以向身边的学生学习。一个班级有四十几位同学, 每个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这四十多个家
庭都给予了孩子们最好的教育,这四十多个孩子的优点长处是来自他的家庭的,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引下江老师观察发现:有的孩子特别的细心,于是江老师也就沉
下心来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有的孩子的课外知识非常的丰富,于是就鼓励这样的孩子把自己的所知所感及时在班级里和同学们分享沟通;有的学生的互动环
节中自信大胆,江老师也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从中获得师生的教学相长……
一个教师,正是因为有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身边感染着自己,鞭策着自己,这是不断学习的旅程,更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阅读使之明智。江
彬老师把自己读过的书进行分类整理,要推荐给学生读的书,就写下推荐感言,拍下几幅图片,推荐给学生阅读。江老师发现有些书籍可以推荐给家长阅读,便于家
长在相对适合的教育观引领下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于是在读完这类书后写下读后感分享给广大家长及新浪网友,供大家参看。不仅如此,江老师还把适合教师的
读的书,自己读完后也写下读书感悟,分享给周围的教师浏览。
江老师在不断阅读学习中体会到书中的精髓,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更远,读书可以让我们不被现实禁锢,读书可以使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感悟世界的博大!
江老师的读书不仅分享给了他人,还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江老师的语文课是学生都特别喜欢的课。下课后学生总是围着江老师身边与之交流。语文课真有意思,语文课真过瘾呀!
互学使之进步。江老师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这样学生也有新鲜感,在与老师的学习互助中一起体会共同进步的喜悦。
谦逊使之成长。江
彬老师在向学生学习后发现自己克服了很多不足,比如有时有急躁情绪,有时对待学生的成长还是存在理解体谅不够的地方。通过学习她看到身边孩子那么可爱,她
懂得了孩子的成长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理念,于是她尝试着适时放下急躁的情绪,亲身去体会,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为孩子着想,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去研究孩子的
成长规律,去学习新知识,与学生共成长。
不亦说乎
江彬老师,在学习后能够静下心来书写学生成长的“树人”博客。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一直耕耘着,每天书写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每天用相机用语言用文字去书写
自己对教育的点滴感悟,对教育发展足迹的记录,对教育深深的体会,到截稿时为止,她在新浪“树人”博客里写下了三千五百多篇博文,“树人”博客的访问量达
到了四十五万余次。这一篇篇博文不仅是在记录,而在记录中江彬老师逐步明白了人民教师的工作是多么神圣,从心底热爱这份阳光底下最普通而伟大的职业!
在书写教育随笔中,她潜心研究,发现现代10后孩子与80后、90后和00后的孩子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在不断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孩子
成长尤其是飞快的,若想把把社会上最好最优最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孩子,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学习,不
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是她的为师之道。她用博客播种希望,一路走来,她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个幸福的班主任”。
(一)博客的温度——“水煮三心”
教育是一种对内心的唤醒,在江彬老师执教生涯中,始终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爱心篇。学
生过生日时,江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为孩子送上温馨的祝福表达爱意。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感动于自己是五班的一份子并由衷地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心。江
老师对每一个在校过生日的孩子都是这样,不仅拍下一组组照片,还写下一段段激励孩子成长的文字……这样当多年后,离校的孩子在回看这些,将是多么的温馨与
感动呢?
细心篇。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老师在处理事情时非常细心:针对个体事件,从孩子的言行甚至眼神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采取让孩子自悟的方式让孩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针对群体事件利用专题时间让孩子们开展讨论。
耐心篇。学生柯清雅在《写给江老师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在您这里学了六年。您讲了上百个故事给我们听,教了我许多道理。你的爱就像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们。只有您对我们那么耐心……
潘宣霖的妈妈在江老师征集博客改进建议中写道:江老师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天一博,现在上网看您的博客已成了我的习惯。家长可以从中轻松了解孩子的学
习状况和在校表现及作息安排,配合起来方便,心里也觉得很踏实。您还开通微信,保证不上网的家长们也能够及时得到信息。细心、耐心加爱心,非常不容易”。
江老师用她的爱心感染着她的学生学会感恩,以她的细心赢得了无数家长的赞赏和尊敬,而她的耐心,则使“树人”成长为神龙小学教改园地的一朵奇葩。
(二)博客的视角——“教育眼光”
我们每天都在“看”这个世界,而教育的眼光关注一切与生命成长有关的东西。江老师不仅用自己的热情、智慧和细致入微的行动,更用自己教育的眼光,把学生成长的历程变成了教育的力量。在她的词典里“一切都是教育,教育通向一切。”
她说,在教育实践中我和所有的班主任一样,有调皮学生伴我左右,但我总是不间断地观察他们。我不停地反问自己,我带给了他们什么,我是否尽一切力
量丰盈了他们的生命?班上有个一直让她头疼的孩子,江老师在他身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一次,在《我的写作梦》的教学结束后,她写下一篇特殊的博文。文中,
她深情地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何家兴,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美丽的梦。鹰翔长空,鱼游万里,是时候给自己,给大家精彩亮相啦!老师愿和你一起为梦想
而努力!
孩子是天使,总会给期待他的人带来回报。何同学读懂了老师,更懂得了自己的成长。
(三)博客的力量——“慧聚人生”
没有一种成长像生命成长那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捉摸,在这样的奥秘面前,我们常常会发现以往的教育规律无用,以往的教育方法无效。正因为如此,没
有一种实践活动像教育那样充满了智慧挑战。也正因为如此,教育并不孤独,江老师认为,教育工作者可积聚社会力量为教育服务。
七年来,班级内当天发生的重大事情,江老师总要如实写下来,和学生家长及广大网友讨论,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做教育。在树人博客的分享中,江老师发现了一批教育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
正是因为江彬老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一点一点地研究,一点一点得耕耘使她在神龙小学领导的关怀下,成长为了市级百优班主任,她所带的班集体也荣获了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去实践的。江彬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教师,每天与学生扎根在一起,去观察,去发现,去反思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她每天的教育随笔就是教育实践的梳理总结,在梳理中她明白了教育教学的得与失,在总结中逐步养成汇集长处,改正不足的习惯,正是有了这样的习惯,使她有幸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这份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学习的力量。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学习是每一个人心底宁静的港湾,学习是每一个人通向世界的桥梁。
附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