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邮箱里收到了20份家长发来的学习体会,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写下来一份份充满真挚情感的体会,我已将这些体会集结成册,上交到学校。
现将部分体会转载过来和各位家长分享,没有时间征得原作者的意见了,请见谅!
江 彬
第二讲《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学习体会
通过近期神龙小学组织进行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学习,我们从中了解到了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以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更有效的配合学校一起做好孩子在6年小学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在这里对学校的缜密考虑表示感谢。这种培训使家庭教育突破了保守性和封闭性,使家长能积极吸收社会上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衷心希望这种培训能够持续下去,实现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全方位良性成长环境的建立。
三(5)班刘宇晨家长
第三讲《在家庭教育中走出儿童观的误区》的学习体会
这几天儿子放学后,每天都带回来关于学生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和有关试卷,我也阅读了并做了试卷,让我领悟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道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家庭教育中走出儿童观的误区》,以下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应感谢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贯彻,还应感谢江师们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通过学习在家庭教育中走出儿童观的误区的有关内容,我了解到了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和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我们辛苦养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将来生活幸福,有所成就。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起,我们就担负起了养育后代的责任,但是怎样养呢?不是说给孩子吃饱穿暖就OK了,更重要的是从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方面培养。
孩子的性格一般从3-5岁正在逐步形成,所以孩子5岁以前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将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我们的孩子都已度过了这个时期。
孩子从小到大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生活在家庭之中,都接受着家长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还有就是要优化家庭教育,有些东西一定是父母带给孩子的,是潜移默化的,是老师代替不了的。主要有3个方面:1、合谐温馨的家庭环境;2、父母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3、整洁优美的家庭陈设和布置。我想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孩子不学好都不可能了。但是,在知识的学习,团队意识的培养,必须是学校执行的,是家庭无法取代的。
我有时候也在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听父母的话,同时让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做父母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一定要会引导孩子,开导孩子,还要会讲故事。有一则寓言:鹰和鸡都是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老鹰很聪明,从小教小鹰跳跃,教它飞翔,待到小鹰长大了,终于能在蓝天之下展翅翱翔,在暴风雨中搏击长空;可鸡就不同了,老母鸡总是把小鸡揽在自己的翅膀下,不让小鸡独立活动,小鸡长大后连矮矮的墙头都飞不过去。我们要做鹰妈妈,千万别学鸡妈妈!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田径运动员,一次车祸被迫截肢,眼看就要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而要成为残疾人,他痛苦万分,不原接受这个现实。这时医生说,在他截肢的骨骼里发现了癌细胞,幸亏发现的早还没有扩散,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小伙子立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从悲哀中走了出来,继续积极地去走他的人生之路。这个运动员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医生说的是谎话。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不仅可以进行道德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里面可以有很正面的心理暗示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童心童趣,照顾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依据。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即增加了对孩子的了解,又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还应当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与人交往,甚至包括与成年人交往,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有神龙小学这么好的家长学校,有这么多的优秀教师,我们做家长的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清除我们教育孩子中的陈旧观念,走出儿童观的误区,使之转变为适应现代发展的儿童观,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观念,就一定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三(5)班 程子凡妈妈
第三讲《在家庭教育中走出儿童观的误区》学习体会
通过学校开展的“家长学校”活动,我们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父母,从中获益匪浅。连续几期的学习内容,使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科学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长期以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种种误区:或者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学校,家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疏于交流,教育方法也流于粗糙;或者大力包揽孩子的一切活动安排,只注重成绩,强加给孩子各种兴趣,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从学习孩子带回来的《在家庭教育中走出儿童观的误区》内容,通过专家的讲述,我们明白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决心更加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培养和孩子良好的关系,身教言传,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人才。
三(5)班郭一帆家长
第四讲学习《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家长体会
通过第四讲《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孩子在小学生阶段四个方面明显的心理特点:注意力方面,保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兴趣方面,摆脱了幼儿时期图画书的喜好,逐步开始独立思考;记忆力方面,逐步结束了以前的死记硬背,开始有目的、有选择的理解记忆;思维方面,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了逻辑思维。
结合以上心理特点,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紧密配合学校教育,通过创造各种渠道为孩子营造好“家这个安全的港湾”。多陪孩子阅读好的书籍,让孩子浸润在想象的海洋;多陪孩子看看充满亲情、友情的电影,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理解孩子,逐步帮他们形成良好的情趣,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5)班赵珈艺家长
第四讲《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整个小学阶段,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兴趣的激发,通过做事成功的激励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触外部世界,逐步帮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情趣,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认真的态度等潜质。
同时,我还明白了一点,就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而且受同龄人的影响增大,并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能初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同龄)调整自己的行动,有时会发现他们开始对抗老师和家长。所以,此时对他们要耐心地给予帮助和正确的引导。
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要晓之以理,端正他们的道德认识;动之以情,丰富他们得到的情感;持之以恒,磨练他们的道德意志;导之以行,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
总之,家长们要多鼓励、表扬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成长关键期。
三(5)班潘宣霖家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