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附近有一条蜿蜒的河,河堤沿岸,林立着装修各异的大小餐馆。这些餐馆“土”字当头,特色经营。柴火鸡、土菜馆、农家炖鱼.......尤其那柴火鸡,土灶、土铁锅、柴火、土碗、长条木凳,倍感亲切。精明的商家挖掘人心深处存留的记忆,用温情包装,再现儿时的生活画面,让人触景生情。
柴火鸡,顾名思义,用柴火炒的鸡。周末,我们全家老小也来到了这家餐馆寻味柴火鸡。
柴火鸡餐馆环境幽雅,一片小树林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宽敞的茅屋,里面排列着十多个烹制柴火鸡的土灶。这家柴火鸡的生意好极了,场院里停满了自驾车,食客们忙着排队活鸡点杀。
柴火鸡的制作过程是公开的。宰杀好的鸡装在一个托盘里,作料有泡椒、泡姜、郫县豆瓣、秘制辣椒及配菜土豆、豆角、萝卜等。柴火在土灶里点燃后,大厨当着食客的面开炒。只见大厨往锅里倒入菜籽油,下姜和花椒,接着下鸡煸炒,烹入料酒,炒至鸡肉收缩,再下泡椒、泡姜、郫县豆瓣、秘制辣椒进行调色调味,在锅的周围贴上粗粮馍,然后盖上竹编锅盖焖烧。至八成熟时,放入土豆、豆角、萝卜接着闷烧。
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待柴火燃尽,柴火鸡也大功告成。
稀疏的炊烟中,弥漫着柴火鸡的香气,此时的土灶变成围炉而坐的餐桌。用川菜的手法,交织着东北乱炖的粗犷,新疆大盘鸡的豪爽,原滋原味的柴火鸡受到了大伙的称赞。母亲兴致勃勃地聊着年轻时用柴火做饭的炊烟景象,我大哥则披露儿时上山砍柴的趣事。品美食,谈往事,食材注入了情感,味道也变得多姿多彩。
店主看着大快朵颐的食客感到了满足。他告诉我们,所有的食材都来自农家。土鸡是去乡下收购的跑山鸡,菜籽油是农家自产自销,蔬菜是菜农送货上门,绝对的绿色原生态。
餐饮业的生存靠的是传承与创新,柴火鸡的经营方式是成功的。根植于民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以朴实粗犷的风格,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土灶、土碗、柴火、大锅炒菜,怀旧的情结与舌尖相遇,触动心灵,赢得了人们的共鸣。大厨从神秘的后厨现身展示厨技,让人偷师学艺,体验做菜的乐趣。
与其说柴火炒菜好吃,还不如说人们是在用味道回忆过去的生活。
小时候,家里曾经用柴火做饭。烟雾从烟囱里袅袅而起,温暖着一片天空,炊烟丰富了人们对食物的想象空间。“回家吃饭罗.......”暮色里回旋着母亲召唤儿女的声音。
后来,柴火换成了煤.......
再后来,煤换成了电磁炉、煤气、天然气.......
灶具越先进,对味觉的感知,反而没有了童年记忆里的清晰。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骨子里却在追寻那些原始本真的东西,如儿时的那土灶、那柴火、那炊烟.......
做柴火鸡的土灶,也是围炉而坐的餐桌。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316/mp6456662_1426513290071_4.jpeg
土鸡及土碗装的配料展现在眼前,看着厨师炒菜,趣味盎然。
色香味俱全的柴火鸡。吸足了鸡味的豆角、土豆、萝卜比鸡更好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