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筷子趣话

(2012-11-28 06:10:48)
标签:

筷子

古今

文化

分类: 衣食住行

   http://s5/mw690/5b178047x01a8fe07c6e4&690

   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

   我家的筷子很普通的,长期用的都是造型简单,天然本色的竹筷子。

   去饭店就不同了,档次较高的场所,总是做工很精致的筷子,喷上颜色,十分的光滑。且不说这颜色是否对人体有害,光是那光滑的筷子,就时常让人遭遇尴尬的场面。去夹那些同样光滑的豆类,不易得手,让人难堪。众目睽睽之下,空筷而归,中看不中用。

   用过西餐的刀、叉、匙,看过一些少数民族的手抓饭,感觉最方便实用的还是咱们老祖宗发明的筷子。

   促成筷子的诞生,应该是远古时期人类从茹毛饮血向文明进步过程中,因熟食烫手而急中生智的小创意。不要小看这普通的两条细棍,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挑、夹、拌、喂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灵活自如。传承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取代它。

   据民间传说,洪荒年代,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不入。在荒郊埋锅造饭,有时忙于赶时间,食物太烫而无法下手,就去折树枝来替代手指食之,这大概就是筷子的最初雏形。

   我母亲经常的用语是:吃一箸菜。我翻了一下字典,原来这“箸”字是很有来头的,据说史书里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纣王时期,古人最初把筷子定义为“箸”。箸,“助”的同音词,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后来发现箸和住又是谐音字,有停住的意思,感觉不吉利,索性用停止的反义词“快”。由于是用的竹木制品,再给“快”字上加个竹头,就成为今天的筷子。

   筷子帮助吃饭的同时,还能活动筋骨。有科学家指出,持筷子还运用到物理学杠杆原理。用筷子夹食物时,牵涉到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的多块肌肉,这些关节和肌肉需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对儿童是一个好的锻炼。由此可知道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为什么就用不来筷子,这实际是从小就学习的结果。

   吃饭用筷也是一个人文明修养的具体表现。特别要注意回避与众人聚餐时的不拘小节:

   1. 目中无人,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挑去。

   2.把筷子当牙签,挑牙缝。

   3.筷子在自己的口腔里进出,沾上残渣又去夹菜。

   4.用筷子在饭桌上打孩子。

   筷子由于大部分是用竹子制成,容易折断,产生成语叫宁折不弯,形容人的意志刚烈。记得看过一个历史故事,秦朝有个永福公主,因不满父皇的婚配,当众折断筷子,表示自己宁折不屈。文革中有这么著名的一句话:吃吃喝喝小心糖衣炮弹,筷子头上有阶级斗争。由筷子映射到政治层面。

   筷子在现代社会还衍生出新的涵义:

   有的地方习俗送新人筷子,寓意快生贵子。

   送恋人,寓意比翼双飞,成双成对,永不分离。

   送商业合作伙伴,寓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筷子的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木质、竹质、塑料、不锈钢等,还有那用于收藏的象牙质、玉质、骨质……

   陪伴寻常百姓一生的还是那朴实无华的木质竹质筷子与粗茶淡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