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乡土味的陕北民歌信天游,曾经一度地让我如痴如醉。
我所居城市的人们妆扮得当,大街上俊哥靓女如潮,但都如过眼云烟,不如我们单位这样一对会唱信天游的陕西中年夫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是从小就沐浴过黄土高原毫无遮挡的阳光,他们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给人一种健康纯朴的自然美。妻子来自陕西米脂,眉目清秀,肤色白里透红,双眼含笑,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写在她的脸上,伫立在眼前,犹如一朵黄土高坡的山丹丹花。丈夫也是陕西汉子,那种热情豪放,慷慨粗犷在他身上一览无遗.一柔一刚,真是绝配的一对。每当看见女人笑眯眯地走过,脑海里总会跳出这样的信天游: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子,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
毛格闪闪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脸,米脂婆姨赛天仙
看见她,你就知道什么叫天下闻名的米脂女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丰满而不失窈窕。姣好的肤色,细如凝脂,不施粉黛,感叹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闲聊中,知道她家喜食五谷杂粮,每天都要吃小米粥,煮好后的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层油脂。也许小米含有什么特殊成分,使女人吃了艳若桃花。我只知道小米有助眠的功效,没想到还有养颜的功效。
没有认识更多的陕西人,但这对夫妻待人热情,自然如风,像陕北民歌一样深深地打动着我。陕北民歌悠扬高亢,充满了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其中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以吟唱的形式来表达,土气、大气、雄浑,十分朴素的语言,流畅自然的韵律,极其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特征来。表达爱情的方式直白,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二人疙崂里走。
几天前应邀,来她家学做陕西油泼辣子。看这米脂婆姨做家务事是一件愉悦的事,手脚麻利,不拖泥带水。一会功夫,窗明几净,灶台整洁,没有一丝杂乱,还忙里偷闲地哼着信天游: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见个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
听着她原汁原味的陕西口音的信天游,让我思绪飞扬,如同透过树叶的阳光,陕西给我的印象斑驳陆离,叠印出这些画面:13个王朝古都,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宝塔山,黄河水,窑洞,兵马俑,壶口瀑布,羊肉泡馍,以及现在广而告知的油泼辣子和陕西凉皮......
我和她玩笑道:“你是在黄土高坡上放羊时,通过对歌信天游,认识头扎羊肚毛巾的你家哥哥的吧?”
她一阵爽朗的大笑:“我哪放过什么羊啊,你是在书里看来的故事吧,我和他是在学校认识的。”
油泼辣子是陕西的传统调味食品。由于它的香浓味异军突起,风靡大江南北,引领辣椒世界新潮流,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广为流传,但没有几个人是做出了正宗味的。邻居米脂婆姨做的油泼辣子,达到了色香味的高度统一.看她制作的油泼辣子,能勾起你的食欲感,她毫无保留地教我这样做:八角、花椒、桂皮、胡椒、茴香、肉寇、丁香等香料用粉碎机碾碎与辣椒面混合在一起,油一定要用菜籽油,这样制作出来的辣椒油才够红亮。大火热油到冒烟,关火冷却至没有烟倒进辣椒里,油完全覆盖辣椒面,然后用筷子均匀地搅拌,撒上少许炒熟的白芝麻即可。泼好放上个五、六分钟后,给里面滴几滴醋,香味马上就能被调动起来。
趁热打铁,我又赶紧请教她陕西凉皮怎么做,她去取来面粉,省去了复杂的传统揉搓工艺,用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教我,对于我这样一个追求简单生活的人来说,是十分的受用:把面粉调成糊状,然后在一平底的不锈钢小盆里刷一层油,倒少许面糊薄薄地均匀摊开,放蒸锅里蒸上几分钟即成,待凉后用手一揭就得一张,以此类推。油泼辣子配陕西凉皮,盛夏一道凉爽开胃的陕西名小吃,我对此情有独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油泼辣子与陕西人的豪放性格相映成趣,让人品尝的不但是一种美食,还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单凭“油泼”这两字,陕西婆姨们刚柔兼济,温柔里透着泼辣的个性可见一斑。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总是根植于与之息息相关的沃土。简单知足地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http://s14/middle/5b178047xaae6d18fadc5&690
http://s8/middle/5b178047xaae6e4bc195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