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b178047xa05018d8d3a0&690
“那武松提着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学生时代课堂背诵《水浒》章节的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由于文学名著无穷的艺术魅力,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你方唱罢我又翻拍登台。新版电视剧《水浒》力排众议,对潘金莲重新评价,把她塑造成一个含情脉脉,为感情走极端的多情红颜薄命女子。潘金莲由于《水浒》的流芳百世而跟着遗臭万年,是残暴的代名词,让潘姓家族跟着蒙受耻辱。历史上对潘金莲褒贬不一,为她翻案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包容。
她原本也是一个清纯女子,被人陷害后被迫嫁与猥琐的武大为妻。那时她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是没有能力决定自己命运的,两人外形上的巨大反差让她心有不甘,由此为两人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她身上有很多面,纯情、泼辣、风情万种……在大户人家当丫鬟时,她是个天真少女;嫁给武大郎后,她变成认命的女人;见到了英俊挺拔的小叔子后,武松由内及外的男人气概让她情窦初开,爱慕不已,主动追求爱情,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武松念及兄弟感情不为所动,潘金莲美梦破灭。后来遇上了西门庆,由此引发残杀武大,最后被武松讨还血债的传奇故事。
这起由叉竿支撑窗户不慎掉到西门庆头上而引来的千古奇案,似乎也引起了建筑史上门窗设计者们的高度关注。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犹为晚,此后设计者们废弃了此类窗户,由支撑式改为左右开关至现在的铝合金滚槽推拉,从源头上杜绝了此类案件的再发生。
武松杀嫂在文学名著里是一个十分出名的案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由于这一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让人望而生畏.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指导思想,止住了世代多少女性渴求幸福的脚步,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而了却一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较低的国家之一。婚姻本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然后才谈得上责任和义务。现在很多的家庭丧失了这个基础,仅仅是为了责任和义务而维系着。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潘金莲式的悲剧人物生活在无爱的婚姻里苟延残喘,婚姻对她们意味的是牢笼,是枷锁,是坟墓。对自己的命运一声叹息,同床异梦,两颗心相距万里,表面上维持着中国社会家庭繁荣的虚假场景......
这一案件的前因后果,令人深思,叫人掐腕叹息。如果法治健全,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程序来完善自己的幸福。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桎梏着女性的行为规范,只有等待夫家厌倦了休掉,才能归还自由之身,所以造就了潘金莲的铤而走险,为自己的结局划上了可悲的句号。
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来评判武松,那他的英雄形象是要大打折扣的。他不过就是借着酒劲残害珍稀动物,然后凭借“打虎英雄”的称号凌驾于法律之上私设公堂,擅自了人性命的一介鲁夫。他的行为,与当今人们提倡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背道而驰。他无视法律的尊严,用暴力的手段以恶制恶,这样的人出现在现实,会给社会带来恐慌。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待女性有不同的结果。
古代西方可以为女人发动一场战争,女人在男人眼里至高无上。
如希腊故事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世人皆知。
古代中国可以用女人熄灭一场战争,女人在男人眼里成为供品。
著名的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蕃。一直以来她们被宣扬为具有民族大义的人,可是有几人能读出她们内心深处的寂寞?
夜深人静,看完有关潘金莲的章节,掩书沉思,心情随《水浒》人物命运起伏。一部《水浒》,就是一幕形形色色的中国社会现状,从不同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恍惚中,似听见路上的嘈杂声,一群着清代服饰的人簇拥妙龄女子潘金莲向衙门走去。只见她击鼓鸣冤,跪在法庭前,声泪俱下地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血泪的控诉,对自己一时糊涂杀人的悔恨,恳请法官念在初犯,给自己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只听透过黑黑的夜幕传来法官威严的声音:本案只注重结果,过程是什么并不重要。提醒陪审团们注意,在这个案件中,她到底是杀人还是没有杀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