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亚勤和宁铂的故事(续一)

(2025-01-16 06:38:47)

张亚勤和宁铂的故事(续一)

家教分析:故事《张亚勤和宁铂的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的中心是讲“信心和勇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大量的资料显示出人意料:家庭教育塑造人的信心和勇气。

自信和勇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神童”张亚勤的“誉海内外在于他充满自信和勇气。“神童”宁铂的“悄悄消失在于他缺乏自信和勇气。自信、勇气决定“成败以及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其实,自信和勇气不只是对神童很重要,普通学生、所有的普通人也都是这样,自信和勇气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成长和进步的每时每刻、事事处处、点滴小事都离不开自信和勇气,自信和勇气不仅是决定大事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众多工作、生活中的小事概莫能外。不知有多少小事是因为缺乏自信和勇气而错失良机甚至酿成失败,不知有多少小事是因为充满自信和勇气而不失时机取得成功。只是这些小事常是生活工作的末节,被人忽视,不被人关注而已。人出事往往就出在小节上,在无数小节上有无自信和勇气决定成败。

因为充满自信和勇气的人,最显著的能力特质是不畏失败、敢于尝试。他们深知,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机会。张亚勤等众多充满自信和勇气的人,不畏失败、无所畏惧的超凡能力特质来源于对失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性认知:即使不成功,我也能从中得到教训。” “宁铂现象” 和大量类似案例反复表明,这种认知是缺乏自信和勇气的人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正如培根在《论人生》中所言:“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家庭教育塑造人的信心和勇气那么,主要是什么使张亚勤充满自信和勇气呢?主要是什么使宁铂缺乏自信和勇气呢?尽管造成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成败是其中最不可忽视原因!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发育,从模仿父母开始,通过言传身教,学习适应人类社会,并逐步掌握在人类社会中进行活动的各种能力。据许多权威媒体对张亚勤母亲言传身教的行为举措的报道,张亚勤的母亲时常严肃地跟张亚勤说:我们家没有什么背景,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有生存的能力,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你是个普通的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太原到合肥,坐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中途要倒两次车。但是,12岁的张亚勤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不仅没有送他去学校,甚至连托运行李都是他自己去办的。”张亚勤母亲“普通人家的孩子”“平常心”“ 没有送他去学校”等这些言行,看似很普通,实则超凡脱俗,实则是“为之计深远”!这些家庭教育举措是张亚勤超凡的自信、勇气和自我认知等素质养成的动力源泉。许多国家级著名媒体都对张母的不俗言行纷纷作出报道,就很好的说明了教育专家对她言行的教育意义高度认可和重视,说明张母的家庭教育言行具有国家级水平。张家的家庭教育能够造就“享誉海内外”的天才张亚勤,可以想见,张亚勤母亲的这些言行只是其家庭教育的冰山一角,其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一定是丰富且睿智的。

笔者试图在网上搜索有关宁铂的家庭教育故事,结果比较令人失望,家长正面家教言行像张亚勤母亲那样的具体细节都几乎找不到。也许宁铂的家长对他也进行过“自信、勇气、意志”等情商之类的家庭教育,但从宁铂的“悄悄消失”来看,至少这种家庭教育没有张亚勤的家长做的成功。也许宁铂的家长对他没有像张亚勤母亲那样注重情商教育,没有进行过多少“自信、勇气、意志”等非智力之类的家庭教育,导致宁铂“意志薄弱,害怕失败,缺乏勇气”。笔者认为后一种猜想可能性比较大。

家长对宁铂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大败北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就是家长允许媒体和学校对宁铂的“聪明”大肆宣传,没有认识到这种宣传对孩子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危害。尽管这种宣传对家长有利可图——扩大名度、有利于名校录取,但这种对孩子“聪明”的大肆宣,“等于是在告诉孩子,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这种急功近利的无知行为,给宁铂带来无法挽回的人生厄运。正如《故事》所言: 宁铂则因为自己身上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期望,反而觉得无法承受,甚至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

会背30多首诗,能赢两盘棋就被家长允许全国热炒,并且也没有见到宁铂家长对这种“重智商轻情商”的炒作有任何质疑的言行。这种家庭教育现象的巨大危害,北宋王安石就以一篇《伤仲永》作了生动的诠释。还有大家熟知的教育名著《卡尔·威特的教育》,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作者老威特的儿子少年小威特,用了少许时间就做出了世界顶级数学家欧拉三天才做出来的数学世界难题,老威维特也“不允许随便表扬小威特!”这等举世震惊的“聪明”也不允许随便表扬,相较记住几首诗、赢两盘棋被家长允许大肆炒作,两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举措可为大相径庭。家教的大相径庭必然导致家教成果也大相径庭:老威特培养出的“神童”成长为世界名人,这好像是德国人吸取了中国“伤仲永”现象的教训(王安石写《伤仲永》的时间大约为1075年,《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作于1818年,前者较后者早743年);宁铂家长培养出的“神童”“悄悄消失”,家长和学校“急功近利、有利可图”的无知行为使早慧的宁铂“泯然众人矣”,成功演绎出现代版的“伤仲永”。

更为不幸的是,一些大肆炒作“聪明”的“宁铂”现象给国家办“少年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教育初心蒙上的阴影,人们没有从家庭教育这个“根本”上找原因,就让高校对办“少年班”丧失信心,甚至不少高校停办少年班。可以想象,如果中国天才少年的家长都吸取点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智慧,都像《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作者老维特那样,“不允许随便表扬孩子”,那么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实现办“少年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教育初心!

  总之,笔者坚信:家庭教育塑造人的信心和勇气,”更会影响国家成败兴衰的教育百年大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