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中)
家教分析:虽然故事《不能让孩子死读书》发生在30年前,但他展示的家庭教育观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实践,仍有较高的家庭教育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于,首先,她“不能让孩子读死书”的主张和生动实践虽然很朴素,但却深刻地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先进教育理论。即“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不让所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知识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死知识。其次,笔者认为,故事《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主张和实践对于克服目前新形势下忽视生活教育的种种家教顽疾非常有针对性,使家教回归教育本质和正规,故事的主张和实践不失为一剂良药,学习和实践该故事的七点朴素理念及方法就是对症下药。
(1)陈苏光“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然而她教子有方”,家庭教育硕果累累,有学问的人和没学问的人都应该清楚,这说明一个事实,教子有方与家长的学问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2)“没有文化只有过苦日子。”说明陈苏光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期望穷则思变,正是信念和期望促使她家庭教育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农村家长正因缺乏这些信念和期望才使得“寒门难出贵子”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3)陈苏光“养了4头猪,两头牛。”靠勤劳致富的精神追求,不仅供养孩子上学,在克勤克俭做人方面也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传递了精神方面的正能量。
(4)“叫孩子读书,但不能死读书。”陈苏光认为,小孩子如果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对读书只会有帮助:为理解课本知识打下生活体验基础,为践行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取得生存技能创造平台,孩子具有丰富的干点“杂活儿”的实际体验,既有助于学习知识,也有助于运用知识。
(5)让孩子参与割草、放牛、砍柴、卖柴、算账、做饭,这不仅仅是做家务,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出力流汗的劳动中体验劳动成就“做人、做事、生活”的技能、快乐和幸福,培养孩子对家庭、父母、自己乃至社会的责任感,学习做人、做事、生活,生活即教育;
(6)“孩子们想玩的时候,就是叫他们读书也读不进去。”陈苏光认为,读书应该在学校里读,孩子回到家,除了帮助干点家务活,有多余的时间,就该让孩子尽情的玩。陈苏光对孩子“想玩”的分析、看法、评价非常开明,所以态度也比较释然。这不仅充分释放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也极有利于孩子保持好奇心、好心情,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好奇心、好心情、好关系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强大内动力;
(7)“她读书主要靠课堂45分钟,”“放学后帮父母做点家务活,其实是一种放松。”“到了夜深入静时,她又会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今天老师讲的内容都懂了没有,还有哪些没有记住,尽量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在学习上“有张有驰文武之道”,以家务劳动放松大脑,一举两得,夜深人静时“想一想”,属尝试回忆复习巩固学习法。徐九妹的学习方法极具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是许多尖子生学霸的成功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