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梦想与热爱"有感
(2022-12-07 08:30:30)
读"梦想与热爱"有感
按语:近期,丹棱电视台[[齐乐之声]]栏目第126期播出了由该节目主持人谭庆对我的学生刘敬宗同志的专访,由于被访人刘敬宗对我的敬重,特为齐乐之声写了一段感言。
刘敬宗,男,四川丹棱人,生于1961年12月,中共党员。1982年,乐山地区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1994年破格晋升为农艺师,2000年再次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2007年9月,成为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员。丹棱县委、县人民政府第三批(2008年)、第四批(2011年)拔尖人才,十大优秀人物(2013年),眉山市第二届(2004年)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丹棱县第十一次(2002年)、第十二次(2006年)和第十四次(2016年)党代表;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二次(2006年)、第三次(2011年)党代表;2003、2005年,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代表。
刘敬宗 先后获得四川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市人民政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丹棱县人民政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多次获得丹棱“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农民日报》《四川科技报》的“优秀通讯员”称号;多篇新闻稿件,获眉山市人民政府“优秀新闻(摄影)奖”。
主持人问:"那您在做这份事业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对你影响很大的人,你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刘敬宗回答:"有!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汪毓辉老师。他是1982年从井研调到丹棱县主持本县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老师,会说、会写、会做是我最敬重他的三点。最佩服他的是写论文,能够上省级、国家级期刊,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我也发表了许多像他一样级别的论文。"
感谢丹棱电视台的主持人谭庆为我们带来这个好的砺志节目。读,听完"梦想与热爱",感触颇多,刘敬宗同志对我如此之敬重,借此平台,诚挚地向学生刘敬宗和本节目主持人和众读者说声":谢谢"!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常感渡日如年,而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总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我举家迁来丹棱40个年头了,我生命和事业的精华岁月留在丹棱土地上,我爱丹棱,更爱丹棱的父老乡亲。丹棱,我的第二故乡。因工作需要,1982年我被丹棱县委,政府商调来这里主持完成本县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之重任。在我的工作队伍里组织上为我配备了三位刚从眉山农校毕业的农技人员作我的学生和助手,刘敬宗同志便是其中一员。于是我与刘敬宗便得以相识,相交,相知。
也许由于我们对农业科学共同的爱,对热爱的事业执着,艰轫追求的相似性格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也让我俩走得更近些,我们互敬,互信,互砺,终成忘年挚友。
刘敬宗由于他有农业科技腾飞的梦想和对所从事工作炽火般的爱,有所作为,终成丹棱电视台的新闻人物,这一事实让我这个老师除了高兴,祝贺外还有点感悟:常言道,"天份加勤奋等于成功"。对此等式我执疑,因只有天份加勤奋并下不一定就能成功,我认为,还必须加上"准确的自我定位"才行。如一个系科研的料,用于商场之战其成功率定会大绛。在我眼里,刘敬宗就是块搞农业科技的好料,他从业之路选对了!和他同时来的另两位学生后来都从政去了,只有刘敬宗了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他酷爱的农业科技的土壤上。
成功的另两大要素"天份","勤奋"那个比重大?无庸置疑,勤奋的比重当然要大得多。有句古语叫"业,精于勤"!此话有理。智商再高,不踏踏实实做事,能出成果吗?当然不能。在此,让我借用美国石油大亨给儿子一封信结束时一段话来说明此问题。洛克菲勒给儿子戒言:"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世界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胜"。我们周围,比敬忠同志聪明的人比比皆是,但在热爱的事业上一丝不苟地付出40年的人却实难找。最后我用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一句铭言作本文结尾:"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
汪毓辉
2022年12月5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