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016-09-07 17:31:09)
标签: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育厅 |
分类: 教育政策法规 |
山西省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山西省2016—2018年度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针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山西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定位
1.教师研修目标
师德修养重践行。学习师德案例故事,强化“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案例,引导学员说一个身边的师德故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课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
学科素养有提升。通过案例式课程学习,更新学科素养观念,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学科教育价值和思维方式方法。
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科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学会诊断学习难点的方法,掌握难点解决的策略,形成难点学习检测的技能,能够自主设计一份学科重难点问题解决的教案。
2.示范校建设目标
教师研修有动力。以经验提升为立足点,以问题解决为关键点,以分层选学为着力点,以协作研修为生长点,有效唤醒教师内心深处的自驱动力。
研修模式有活力。形成自主参与、源于情境、多样可选、符合规律的模式。
机制保障有合力。领导保研修,团队助研修,激励促研修,评价落研修,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机制。
网络支持有效力。融入校本,嵌入研修,提供资源助学、工具便学、平台推学、专家导学四项服务,将网络支持渗透校本研修的全过程。
3.团队建设目标
管理团队:建立“省—市—县—示范校”四级管理体系,发挥其对全省全员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支持和服务作用,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指导团队:立足区县长远发展,建立一支“三结合”的研修指导团队。打造一支由区县教研员、特级教师、示范校教研组长组成的研修指导团队,为全员培训提供业务支持。区县教研员负责教研活动评价支持,特级教师提供学科教学支持,示范校教研组长提供校本教研组织指导。
4.资源建设目标
提供选择性资源。面向全员,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层课程资源,同时提供分学科分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汇聚生成性资源。通过培训过程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征集、遴选和再加工,建设校本研修生成性资源库,形成一批重难点问题解决的案例,同时提供资源上传、下载、分享工具,为全省教师的常态化应用提供资,最终形成共享的省级资源库。
二、培训对象
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11个地市的高中(职高)、初中、小学教师。
职高类专业技术教师或非任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需学习教辅类研修内容,也可自主选择学科内容进行学习。
三、研修内容
1.师德系列研修内容
主题 |
简要描述 |
研修内容 |
适用对象 |
师德修养 |
学习师德案例故事,强化“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案例,引导学员说说身边的师德故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课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 |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师德系列小故事; 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 教师心理保健课程; 依法执教案例分析; 师生沟通策略 |
全体参训教师 |
2.学科素养系列研修内容
主题 |
简要描述 |
研修内容 |
适用对象 |
学科素养 |
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方式,帮助老师理解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立德树人,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老师实现三项改进,一是更新理念,从学科知识为本转向学科素养培育。二是深化目标,从三维目标指向到学科素养导向。三是教学改进,从学科知识点教学设计转向基于主题与情境的学习活动设计。 |
学科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 基于学科素养的重难点教学; 学科素养与教学设计 |
全体参训教师 |
3.教学技能系列研修内容
结合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为中小学教师分层设计三个培训主题,每个主题设计三年的递进研修内容,配备相应的任务,供教师根据个人特点及需求进行选学。三年研修内容设计如下:
主题 |
简要描述 |
研修内容 |
适用对象 |
|
主题一: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教学技能 |
基于重难点,聚焦教学关键技能,沿着“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路径,树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以评促教”的教学观,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
备课技能 |
课标精神讲解; 教材整体分析; 学习难点诊断; 目标内容确定 |
适用于新任教师或任职5年以下教师 |
教学技能 |
课堂情境创设; 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难点对策 |
|||
作业命制 |
作业命制技能; 分析反馈方法; 教学改进策略 |
|||
主题二: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校本研修技能 |
以“学科重难点”为抓手,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沿着“课例研究——主题研究——微课题研究”的路径,掌握学科重难点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同时,初步掌握重难点教学研究方法 |
课例研究 |
课例研究技能; 课堂重难点教学问题; 生成性课例分享 |
适用于成熟教师或任教5-15年教师 |
主题研修 |
主题研修策略; 重难点教学关键问题; 生成性案例分析 |
|||
微型课题 |
微型课题指南; 重难点教学教育价值; 生成性课题研修 |
|||
主题三: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以学定教能力 |
聚焦学生学习难点,侧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围绕“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活动与思维的融合”、“评价与作业的改进”等关键环节,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帮助参训坊员学会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 |
目标与内容 |
目标与内容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目标与内容确定;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
适用于骨干教师或任职15年以上教师 |
活动与思维 |
活动与思维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活动与思维渗透;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
|||
评价与改进 |
评价与改进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评价与改进实施;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
2016年完成72学时研修内容,包括线上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22学时。在研修过程中,坚持网络研修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以成果为导向,学员根据个人需求选学相应的内容,完成学习和实践的任务,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课中问 问中学 学中做 做中变”的混合培训,将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贯穿始终。
2016年全员研修具体安排如下:
阶段主题 |
研修时长 |
研修任务 |
任务描述 |
研修资源 |
研修成果 |
阶段一: 结伴研修 定计划 |
两周 |
T1:制定研修计划 |
围绕研修主题及拟突破的学科重难点,撰写本次研修计划 |
方案解读、平台操作; 教学行为改进指导类课程; 师德修养等通识课程 |
作业1:个人研修计划 |
阶段二: 经验反思 定起点 |
两周 |
T2:确定研修起点 |
围绕研修主题及拟突破的学科重难点,反思“在讲授重难点方面,自己有什么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完成一份前测单 |
重难点导读课程; 学科素养类课程; 研修技能课程; 教学行为改进指导类课程 |
作业2:前测单 |
阶段三: 铺路搭桥 学策略 |
四周 |
T3:学习策略方法 |
学习重难点课例,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完成一份研修单 |
重难点示例课程; 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进的工具示例; 课例研修/以学定教方法论类课程 |
作业3:研修单 |
阶段四: 助学助困 解难点 |
四周 |
T4:解决研修难点 |
沿着“重难点分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检测”的路径,改组自己的经验,完成一份优化单和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
重难点示例课程; 教学改进指导类课程; 信息技术应用等通识课程 |
作业4: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
四、研修方式
1.管理模式
实行“管理线、指导线、执行线”三线支撑的项目实施机制。建立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落实层级化的专人负责制,确保层层有人领、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严格依据按照项目责任书切实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省、市、县、校四级项目管理体系与专家指导体系。各级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定政策、建立机制、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沉淀成果;各级项目专家指导团队作为省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有效结合,切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的专业指导、成果提炼和典型挖掘等工作。
2.组班模式
按地(市)区(县)组班建坊,原则上200人组建一个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1名工作坊坊主。坊主为区域教研员或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区域管理员汇报。
3.各角色职责
(1)区(县)管理员工作职责
A.建章立制。制订本区(县)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区(县)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
B.组建团队。确定分学科指导团队负责人,分学科建立教师工作坊。支持并推动工作坊组织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C.督促学情。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及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
D.培育典型。提炼区县、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推出样板学校、样板教师工作坊,遴选并提炼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编写研修简报,包括研修计划、总结、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
(2)工作坊坊主工作职责
A.制订计划。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教研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修指导方案与实施计划。
B.专业引领。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研修工作实际,每年组织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主题研修活动,促进学研用相结合,帮助学员把所学知识、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中;有效激发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研修学习氛围,建立研修学习共同体,真正使参训学员在研修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
C.答疑解惑。参与答疑活动,汇总学科问题;跟踪项目进程,及时给予解答学员问题;批改本学科学员的自荐作业。
D.汇聚成果。注重培训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组织本学科的评课、竞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好成果提炼、推优与积淀工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工作坊研修计划、一期研修总结。
(3)示范校管理员
A.示范校制定本校网络校本研修方案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聚焦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研修主题,明确研修目标,强调研修过程设计,重视研修成果,体现学校、教师的个性发展特点。方案包括研修目标、研修主题、研修内容、阶段活动任务安排、校级培训者团队及职责分工、组织管理和考核激励制度、生成性资源建设及更新机制等。
B.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学校依据校本研修方案,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利用网络提供的课程资源、研修工具,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研修活动。要求要有完整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文档的归存、阶段总结。
4.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活动安排
阶段 |
主题活动 |
教务活动 |
线下活动 |
阶段一: 结伴研修 定计划 |
活动:学校开展“身边的师德故事”交流研讨活动 |
从“初见”到“再见” |
项目需求调研 |
阶段二: 经验反思 定起点 |
活动:组织教师选择一个学科重难点进行行动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
创意“晋”课堂 |
第一次线下跟进指导 |
阶段三: 铺路搭桥 学策略 |
活动:组织研讨活动,针对拟定的重难点进行研讨 |
寓教于乐,教学游戏大家“享” |
第二次线下跟进指导 |
阶段四: 助学助困 解难点 |
活动:组织妙招分享活动 |
分享研修成果,争做幸福种子 |
项目总结会 |
六、考核评价
(一)基本原则
考核旨在以评价促研修,促进研修目标的落实;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三个维度记录并考量;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维度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满分100分,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包括制定计划、主题课程研修、常规研修和生成性成果等规定学习行为;
拓展学习,旨在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分数来自学员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获得的积分。
(三)成绩认定
学员合格成绩:60分。
学员需要在规定阶段依次完成相关学习获得分数。
拓展学习不设上限,欢迎学员积极参与获得积分。
(四)考核细则
学员
任务学习 必修内容 (100分) |
主题 |
制定计划 |
课程学习 |
活动 |
主题课程研修 |
生成成果 |
实践作业 |
|||
10分 |
20分 |
8分 |
20分 |
10分 |
20分 |
12分 |
||||
个人发展计划 |
课程学习,每学时1分 |
参与研修活动,每次2分 |
问题单 |
研修单 |
妙招提交 |
妙招评价 |
研修总结 |
|||
结伴研修 定计划 |
1份,10分 |
4 |
1次,2分 |
/ |
/ |
/ |
学员自荐妙招,坊主对学员自荐的妙招进行评价,满分20分 |
学员撰写项目总结,满分12分 |
||
经验反思 定起点 |
/ |
4 |
1次,2分 |
1份,10分 |
/ |
/ |
||||
铺路搭桥 学策略 |
/ |
6 |
1次,2分 |
/ |
1份,10分 |
/ |
||||
助学助困 解难点 |
/ |
6 |
1次,2分 |
/ |
/ |
妙招三选一 学一招 改一招创一招 |
||||
拓展学习 (不设上限) |
说明: 1.拓展学习积分包括:贡献积分、活跃积分和魅力积分,每15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 2.学员每天的积分有上限,最多为40积分/天。 3.学员在项目期间的总积分无上限。 |
|||||||||
贡献积分 写作业:2个积分/1篇 传资源:2个积分/1篇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
活跃积分 看课:1个积分/20分钟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参加活动(答疑):1个积分/1次 |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
工作坊坊主考核
考评维度 |
得分细则 |
分值 |
|
研修组织力 |
组织管理 |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5分;85%-94%:计4分;70%-84%:计3分;50%-69%:计2分,50%以下不记分 |
5 |
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5分;80%-94%:计4分;60%-79%:计3分;50%-59%:计2分;50%以下不得分 |
5 |
||
研修简报 |
撰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计划、一期线下研修活动情况、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本项满分30分 |
30 |
|
研修指导力 |
作业指导 |
点评本坊学员自荐作业,90%以上:计20分;80%-90%:计18分;70%-80%:计16分;50%-70%:计14分,50%以下不记分 |
20 |
推荐本坊学员30%的优秀作业到项目组资源库,计10分;15%-29%,计8分;14%-5%,计5分;5%以下不计分 |
10 |
||
研修活动 |
发布网络研修活动,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参与研讨,每次10分,至少2次,满分20分 |
20 |
|
个人学习力 |
看课 |
观看网络课程达到200分钟,得10分 |
10 |
满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