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016-09-07 17:31:09)
标签:

山西省

中小学教师

全员培训

教育厅

分类: 教育政策法规

山西省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山西省2016—2018年度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针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山西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定位

1.教师研修目标

师德修养重践行。学习师德案例故事,强化“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案例,引导学员说一个身边的师德故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课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

学科素养有提升。通过案例式课程学习,更新学科素养观念,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学科教育价值和思维方式方法。

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科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学会诊断学习难点的方法,掌握难点解决的策略,形成难点学习检测的技能,能够自主设计一份学科重难点问题解决的教案。

2.示范校建设目标

教师研修有动力。以经验提升为立足点,以问题解决为关键点,以分层选学为着力点,以协作研修为生长点,有效唤醒教师内心深处的自驱动力。

研修模式有活力。形成自主参与、源于情境、多样可选、符合规律的模式。

机制保障有合力。领导保研修,团队助研修,激励促研修,评价落研修,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机制。

网络支持有效力。融入校本,嵌入研修,提供资源助学、工具便学、平台推学、专家导学四项服务,将网络支持渗透校本研修的全过程。

3.团队建设目标

管理团队:建立“省—市—县—示范校”四级管理体系,发挥其对全省全员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支持和服务作用,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指导团队:立足区县长远发展,建立一支“三结合”的研修指导团队。打造一支由区县教研员、特级教师、示范校教研组长组成的研修指导团队,为全员培训提供业务支持。区县教研员负责教研活动评价支持,特级教师提供学科教学支持,示范校教研组长提供校本教研组织指导。

4.资源建设目标

提供选择性资源面向全员,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层课程资源,同时提供分学科分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汇聚生成性资源通过培训过程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征集、遴选和再加工,建设校本研修生成性资源库,形成一批重难点问题解决的案例,同时提供资源上传、下载、分享工具,为全省教师的常态化应用提供资,最终形成共享的省级资源库。

二、培训对象

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11个地市的高中(职高)、初中、小学教师。

职高类专业技术教师或非任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需学习教辅类研修内容,也可自主选择学科内容进行学习。

三、研修内容

1.师德系列研修内容

主题

简要描述

研修内容

适用对象

师德修养

学习师德案例故事,强化“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案例,引导学员说说身边的师德故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课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师德系列小故事;

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教师心理保健课程;

依法执教案例分析;

师生沟通策略

全体参训教师

 

2.学科素养系列研修内容

主题

简要描述

研修内容

适用对象

学科素养

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方式,帮助老师理解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立德树人,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老师实现三项改进,一是更新理念,从学科知识为本转向学科素养培育。二是深化目标,从三维目标指向到学科素养导向。三是教学改进,从学科知识点教学设计转向基于主题与情境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科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

基于学科素养的重难点教学;

学科素养与教学设计

全体参训教师

 

3.教学技能系列研修内容

结合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为中小学教师分层设计三个培训主题,每个主题设计三年的递进研修内容,配备相应的任务,供教师根据个人特点及需求进行选学。三年研修内容设计如下:

主题

简要描述

研修内容

适用对象

主题一: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教学技能

基于重难点,聚焦教学关键技能,沿着“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路径,树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以评促教”的教学观,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备课技能

课标精神讲解;

教材整体分析;

学习难点诊断;

目标内容确定

适用于新任教师或任职5年以下教师

教学技能

课堂情境创设;

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难点对策

作业命制

作业命制技能;

分析反馈方法;

教学改进策略

主题二: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校本研修技能

以“学科重难点”为抓手,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沿着“课例研究——主题研究——微课题研究”的路径,掌握学科重难点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同时,初步掌握重难点教学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技能;

课堂重难点教学问题;

生成性课例分享

适用于成熟教师或任教5-15年教师

主题研修

主题研修策略;

重难点教学关键问题;

生成性案例分析

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指南;

重难点教学教育价值;

生成性课题研修

主题三:

基于重难点解决的以学定教能力

聚焦学生学习难点,侧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围绕“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活动与思维的融合”、“评价与作业的改进”等关键环节,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帮助参训坊员学会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

目标与内容

目标与内容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目标与内容确定;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适用于骨干教师或任职15年以上教师

活动与思维

活动与思维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活动与思维渗透;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评价与改进

评价与改进设计策略;

基于重难点的评价与改进实施;

案例研讨与资源生成

2016年完成72学时研修内容,包括线上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22学时。在研修过程中,坚持网络研修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以成果为导向,学员根据个人需求选学相应的内容,完成学习和实践的任务,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课中问 问中学 学中做 做中变”的混合培训,将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贯穿始终。

2016年全员研修具体安排如下:

阶段主题

研修时长

研修任务

任务描述

研修资源

研修成果

阶段一:

结伴研修 定计划

两周

T1:制定研修计划

围绕研修主题及拟突破的学科重难点,撰写本次研修计划

方案解读、平台操作;

教学行为改进指导类课程;

师德修养等通识课程

作业1:个人研修计划

阶段二

经验反思 定起点

两周

T2:确定研修起点

围绕研修主题及拟突破的学科重难点,反思“在讲授重难点方面,自己有什么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完成一份前测单

重难点导读课程;

学科素养类课程;

研修技能课程;

教学行为改进指导类课程

作业2:前测单

阶段三

铺路搭桥 学策略

四周

T3学习策略方法

学习重难点课例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完成一份研修单

重难点示例课程;

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进的工具示例;

课例研修/以学定教方法论类课程

作业3:研修单

阶段四

助学助困 解难点

四周

T4:解决研修难点

沿着重难点分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检测的路径改组自己的经验完成一份优化单和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重难点示例课程;

教学改进指导类课程;

信息技术应用等通识课程

作业4: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四、研修方式

1.管理模式

实行“管理线、指导线、执行线”三线支撑的项目实施机制建立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落实层级化的专人负责制,确保层层有人领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严格依据按照项目责任书切实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省、市、县、校四级项目管理体系与专家指导体系。各级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定政策、建立机制、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沉淀成果;各级项目专家指导团队作为省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有效结合,切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的专业指导、成果提炼和典型挖掘等工作。

2.组班模式

按地(市)区(县)组班建坊,原则上200人组建一个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1名工作坊坊主。坊主为区域教研员或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区域管理员汇报。

3.各角色职责

1)区(县)管理员工作职责

A.建章立制。制订本区(县)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区(县)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

B.组建团队。确定分学科指导团队负责人,分学科建立教师工作坊。支持并推动工作坊组织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C.督促学情。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及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

D.培育典型。提炼区县、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推出样板学校、样板教师工作坊,遴选并提炼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编写研修简报,包括研修计划、总结、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

2)工作坊坊主工作职责

A.制订计划。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教研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修指导方案与实施计划。

B.专业引领。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研修工作实际,每年组织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主题研修活动,促进学研用相结合,帮助学员把所学知识、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中;有效激发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研修学习氛围,建立研修学习共同体,真正使参训学员在研修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

C.答疑解惑。参与答疑活动,汇总学科问题;跟踪项目进程,及时给予解答学员问题;批改本学科学员的自荐作业。

D.汇聚成果。注重培训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组织本学科的评课、竞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好成果提炼、推优与积淀工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工作坊研修计划、一期研修总结。

3)示范校管理员

A.示范校制定本校网络校本研修方案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聚焦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研修主题,明确研修目标,强调研修过程设计,重视研修成果,体现学校、教师的个性发展特点。方案包括研修目标、研修主题、研修内容、阶段活动任务安排、校级培训者团队及职责分工、组织管理和考核激励制度、生成性资源建设及更新机制等。

B.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学校依据校本研修方案,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利用网络提供的课程资源、研修工具,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研修活动。要求要有完整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文档的归存、阶段总结。

4.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活动安排

阶段

主题活动

教务活动

线下活动

阶段一:

结伴研修 定计划

活动:学校开展“身边的师德故事”交流研讨活动

从“初见”到“再见”

项目需求调研

阶段二

经验反思 定起点

活动:组织教师选择一个学科重难点进行行动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创意“晋”课堂

第一次线下跟进指导

阶段三

铺路搭桥 学策略

活动:组织研讨活动,针对拟定的重难点进行研讨

寓教于乐,教学游戏大家“享”

第二次线下跟进指导

阶段四

助学助困 解难点

活动:组织妙招分享活动

分享研修成果,争做幸福种子

项目总结会

六、考核评价

(一)基本原则

考核旨在以评价促研修,促进研修目标的落实;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三个维度记录并考量;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维度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满分100分,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包括制定计划、主题课程研修、常规研修和生成性成果等规定学习行为;

拓展学习,旨在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分数来自学员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获得的积分。

(三)成绩认定

学员合格成绩:60分。

学员需要在规定阶段依次完成相关学习获得分数。

拓展学习不设上限,欢迎学员积极参与获得积分。


(四)考核细则

学员

任务学习

必修内容

(100分)

主题

制定计划

课程学习

活动

主题课程研修

生成成果

实践作业

10

20

8

20

10

20分

12

个人发展计划

课程学习,每学时1

参与研修活动,每次2分

问题单

研修单

妙招提交

妙招评价

研修总结

结伴研修 定计划

1份,10

4

1次,2分

/

/

/

学员自荐妙招,坊主对学员自荐的妙招进行评价,满分20分

学员撰写项目总结,满分12分

经验反思 定起点

/

4

1次,2分

1份,10

/

/

铺路搭桥 学策略

/

6

1次,2分

/

1份,10

/

助学助困 解难点

/

6

1次,2分

/

/

妙招三选一

学一招 改一招创一招

拓展学习

(不设上限)

说明:

1.拓展学习积分包括:贡献积分、活跃积分和魅力积分,每15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

2.学员每天的积分有上限,最多为40积分/天。

3.学员在项目期间的总积分无上限。

贡献积分

写作业:2个积分/1篇

传资源:2个积分/1篇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看课:1个积分/20分钟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参加活动(答疑):1个积分/1次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工作坊坊主考核

考评维度

得分细则

分值

研修组织力

组织管理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5分;85%-94%:计4分;70%-84%:计3分;50%-69%:计2分,50%以下不记分

5

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5分;80%-94%:计4分;60%-79%:计3分;50%-59%:计2分;50%以下不得分

5

研修简报

撰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计划、一期线下研修活动情况、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本项满分30

30

研修指导力

作业指导

点评本坊学员自荐作业,90%以上:计20分;80%-90%:计18分;70%-80%:计16分;50%-70%:计14分,50%以下不记分

20

推荐本坊学员30%的优秀作业到项目组资源库,计10分;15%-29%,计8分;14%-5%,计5分;5%以下不计分

10

研修活动

发布网络研修活动,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参与研讨,每次10分,至少2次,满分20

20

个人学习力

看课

观看网络课程达到200分钟,得10分

10

满分10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