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马敲风
铁马敲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829
  • 关注人气: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文学时间】11级汉3班 龚莹   品析《生与死的一行列》中的刚二

(2011-12-19 00:44:44)
标签:

王统照

生与死的一行列

文化

分类: 学生读书笔记·现代文学

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11210/11525/115254D8a70_b.jpg龚莹   品析《生与死的一行列》中的刚二" />   http://auctionimg2.kongfz.cc/20110216/2188/218858yB5T_b.jpg龚莹   品析《生与死的一行列》中的刚二" />

文章提笔即引入一段众人的话语,借百姓平常之口反映社会生活现实。老魏勤恳的做了一辈子好人,“却偏偏不拣好日子死”。生死岂是个人所能抉择?然而,一个貌似平淡却满含刻薄的“拣”字,生动的展示了生者对死者的冷漠,没有多余的同情与悲悯,反而是责备。只因为“落着棉花瓤子的雪,刀尖似的风”。后半句话,“老魏还有这口气,少不得又点头咂舌的说:‘劳不起驾!哦,劳不起驾了!’”这句话在说明老魏生前不好麻烦人、谦恭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说话者本身是很了解死者的。这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第二段对刚二这个角色的介绍。

刚二是老魏近邻,和死者接触颇多,也甚为了解他的生平,他专为人抗棺材的本职也恰好服务于本文中老魏葬礼的大情景。因此,刚二成为了《生与死的一行列》中重要的一角。

乍读第一段时,我们会误以为那是出自一个典型的刻薄的农村妇女形象的话语,可当深读时,却发现刚二这个角色自身就存在着矛盾性。

首先,刚二的语言就前后矛盾,正如刚开始提到的,他在絮叨着老魏“不拣个好日子死”,但在安葬老魏时,久不做事的刚二也大声道:“是呵,我早上还说老魏叔死的日子没拣好,现在想想这也难得。”早上还嗔怪着“我们却替他出殡”,然而下午他又说:“我今天累死,就是三年没有酒喝,也要表表心儿,替死人出点力!”其实,文章提及了这一转变的催化剂之一。正如阿毛一系列对“好日子可不是老魏的述说,“这几句话似乎使刚二听了有些动心,咳嗽几声,可没答话。”刚二在走道中对老魏的回忆是幸福快乐的,或许这流露出的是他对老魏的怀念?

再次,刚二是个职业的抬棺者,所以他对于生死之事本应淡漠如常,如他自己所说:“我看惯了棺材里装死人,一具一具抬进,一具一具抬出,算不了一回事。”但后来他又问老祖父说道:“老魏这等不声不响的死,我倒觉得,自从昨儿晚上心里似乎有点事了!”在听过老祖父对老魏生前的一段回顾,简单平实却充满了无尽大爱的生命里程后,一个普通的不善言谈、不会表达的农村人,他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心里的事是怎样的一种情愫,但当看到“他说时泪痕在眼眶内慢慢的滚动,又慢慢的噙回去。”我们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悲伤,对老魏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综合看来,刚二对老魏其实更多的有着怀念,对于他的死有着内心的沉痛与悲哀,他并不是如开头所说的冷酷无情。我要为刚二正名!作为一个农村百姓,他没有更多的理性去纠结自己的言语,所以他会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不加掩藏,这才是本真的性情。以扛棺木为职业,他没有多余矫情的悲悯,显出一丝淡然,也正因此,显示出刚二的真诚质朴。他活在“生活的匣子”里,过着简单贫苦的日子。他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一个像他一样无数生着的贫民,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着,我们又岂能责怪他开始所说那些话的无知与麻木?

行走在为死者送葬的一行列,谁又知道刚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老魏?这样的“生”与“死”或许本就是一行列,一行“被逐出命运的宇宙之外”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