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幸运的事情是因为我是周三注册的,只需要交当周三天的住宿费,而前面三个中国学生就比我早来了一天却要交一整周的费用,那可是80欧啊。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本人从来没有检查找钱的习惯,老师拿着500元大钞出门换钱,又给我找钱时,我看都没看就收起来了,当时行李都乱堆着,手头东西也很杂,钱都七零八散的四处分布着,下午又去了中国城,还有超市,花了一些,直到我第二天想起整理一下账目时发现怎么算都少了6、70块钱,翻遍了行李也没有,于是我想可能是在办注册的时候丢的,当时太乱了,那可是6、700块人民币啊,第一次丢这么多钱,心疼的要死,难过了整整一上午,后来下午就又去超市了,汗……
。直到今天去找小米办手续,她点名问我当时给了老师多少钱,找了多少,应该给多少,我告诉她我不记得找了多少,但我的确丢了6、70块钱,她说你确定吗?那是因为少找了你80块。这下我可高兴了,失而复得的钱就像白捡的一样,哈哈。以后一定要检查找的钱,这是个教训。
继续讲我到巴黎当天的行程:经历了将近12小时的飞行,再加上一个上午的折腾,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迫切需要洗个热水澡清醒一下,中国同学们说要去中国城,于是就约好时间等我去门口找大家。等我修整完毕下楼坐电梯的时候,明明按了1层,出来却发现仍然在2楼,很疑惑又没敢再坐电梯怕坐到地下室去,带着满头问号走外面的楼梯才到地面,直到我走出去半小时才回忆起法语老师说过,法国人习惯把中国的1楼叫做底层,电梯里显示的是0,而我们的2楼他们叫1楼,依次递减一层,虽然我的门牌号是3层的,实际上是在4楼。回来时一看果然有0层的按钮。
早上还乌云密闭的天空到了下午却艳阳高照,之后的几天都是这样。刚一出门就迷路了,在学校里转了一大圈都找不到来时的门口,想找个人问路那叫一个困难啊,人太少了,终于对面来了一个男生,却不懂英语,我那蹩脚的法语他也听不懂,俩人正抓狂时又来一个帅哥,这个会讲英文,谢天谢地。学校门口就有公车站,大家决定坐公车去中国城,站牌上有详细的每一趟车经过该站的时间表,冬令时、夏令时、周六日和工作日都不同,果然很准时。中国城在巴黎的13区,实际上离学校不远,坐车只要20分钟就能到,法国的公车都是司机收钱,1.5一张单程票,大家凑了一堆钢镚上车却被告知涨价了,1.6,法国的交通资费每年的7月1日都会上0.1欧。
下面是学校附近一个很长的桥,在车上照的,只是一小部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在途中看到的很长很长的电车,司机不管卖票,可以打卡,上一届的同学说几个月才查一次票,被发现没打卡罚40欧,发现没票罚60欧,依然很多人逃票,感觉法国人逃票真是一大风景啊。

这就是中国城的车站,这一片很热闹,街道也不很干净,但是看起来欣欣向荣的。

来到中国城,一路上看见各色的黄种人,却说着听不懂的语言,这里虽然叫中国城,实际上是亚洲城的统称,里面还有泰国越南等国的很多餐馆和超市,学长们带我们去的第一个超市就是东南亚人开的,难怪我买的东西都那么奇怪。
中国城里诡异的麦当劳,居然是中式建筑。

从我下飞机到中午三点半还滴米未进呢,先解决温饱问题,这是我在法国吃到的第一顿饭——中国餐馆里的叉烧饭,7.5欧元,虽然尽量不去换算成人民币,还是飞快的在脑海里自动把小数点后移了一位,75RMB啊!!!味道还可以,看着嫌少,吃到最后都撑得不行了。中国城粤菜比较多,饭都是甜甜的。在之后的几天我深有体会的是:吃肉比吃菜便宜多了,几毛钱可以买一大块肉,却买不来几个小西红柿。


其实中国城里的东西跟国内大不一样,感觉有些货品还停留在中国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中国城看见算命的了,这一点倒是原汁原味。烤鸭店的门口什么时候都络绎不绝,周日都在排长队。


从中国城回来已经下午六点了,可我还想起没有拖鞋,他们几个都已经去过超市,我只好硬着头皮按照指示独自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走了大概10分钟在我就要怀疑自己的路线是否正确的时候,Champion的字样出现在眼前,似乎是个连锁超市,规模比家乐福小,这里的加油站都是家乐福集团的,看惯了中国石油的字样觉得家乐福加油站怪怪的。

拖鞋又丑又贵,而且只有一个款式:人字拖,挑来挑去买了双似乎是童鞋的拖鞋,因为它最便宜
,4.9。带着字典去超市,对着货架上的商品一边看图说话一边查字典,有一趟忘记带了,差点把擦玻璃的清洁剂当作洗洁精买回来……
出于环保很多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人们带着五花八门的袋子不用存包就可以购物,把商品放进自己的袋子里,结账时一一掏出来,没有人会检查你的袋子里是否还有没付款的物品;同样是为了环保,很多东西都是家庭装的,以减少包装,分量越少就越不划算,苦了我在庞大的桶装洗衣液和洗洁精前面徘徊良久,几乎找不到适合我用的小包装的。
这是学校后门通往超市的路,树被修剪成奇怪的方形。这几天走在街上感觉巴黎市容并不是很干净,只是空气干净没有灰尘而已,地上依然能见到少数的废弃物,传说中的五步一堆的狗屎倒没有那么多,大概是因为还没到市中心吧。

分类垃圾桶,不要拿拖鞋砸我呀,连垃圾桶都要拍
,师夷长技以制夷嘛。还没研究出来怎么个分类法,桶的颜色的不同,回收的垃圾类型就不一样。到现在俺进到宿舍楼下的分类垃圾室都很茫然,每个桶里分别放着塑料制品、纸类还有衣服等。总不能把手里的一堆生活垃圾一样样掏出来再分门别类吧。

学校门口的站牌,够不显眼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的情况下勇闯超市,出来已经8点了,太阳仍然在天边卖力的发光发热。凭借在天津锻炼出来的认路本领,我提着沉重的东西蹒跚回到新家,漫长的一天终于要结束了。
(明天上午有个类似于开学典礼之类的会议,中午供应免费自助,也是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老师互相熟悉,紧接着下午就要正式上课了,到此我这几天的回忆录还差一篇,抽空补上,从此步入正轨。)
学习是枯燥的,生活是平静的,点缀着一团团小火花,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了记忆的项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