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 2015年1期 陈丹燕 《灾难的礼物》 素材解析

分类: 手写书 |
http://s12/mw690/001FpzCBzy6Pc6uyYZR7b&6902015年1期
经典短篇阅读素材学堂
陈丹燕短篇小说《灾难的礼物》素材精解与运用
出镜作家
小说速读
庆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因为突如其来的地震,爸爸妈妈遇难,庆庆变成了孤儿,一条腿被压坏了。伯伯将庆庆接到他居住的南方城市。伯伯从前是右派,伯母和他离了婚,他一个人生活。
伯伯一直忙,翻译的很厚的外文书正在校对,那时伯伯已经是第十九年没有工作了,当了右派,就没有了。以前靠卖爷爷奶奶的遗产,现在靠翻译的稿费生活。伯伯日日夜夜坐在大写字桌前译着俄罗斯文学,对家务事并不上心。
洁洁经常缠着庆庆讲悄悄话,但是庆庆内心讨厌她,因为看到她修长结实的双腿,触及了庆庆内心的伤疤。洁洁的老师要她们准备游泳衣,可她妈妈给她了一件从前自己上中学时穿的老式的泳衣,不合身。洁洁来给庆庆诉苦,庆庆却内心有点高兴。
那天,伯伯忙完工作和庆庆聊天,他告诉庆庆“世上的事的确不公平,不公平。充满了各种各样可怕的灾难,它像我小时候玩的藏猫猫游戏一样,在某个拐角躲着,等你刚走到那儿,它就跳出来,你就该倒大霉了。”庆庆问伯伯:你怕吗?伯伯回答“一开始怕,好多人自杀啊!后来不怕了。我觉得这一方面是磨难,另一方面也给了受磨难的人世界上最难得的礼物。俄罗斯文学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叫:在血水里泡三遍,在盐水里熬三遍,再在碱水里煮三遍,就彻底干净了。”庆庆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伯伯的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庆庆发现楼里还住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她想觉得世界上无论什么悲惨的事都有,趁着伯伯不在,痛快哭了一场,然后去做饭。这时伯伯回来了,看到庆庆在厨房,伯伯有点惊喜,又高兴,铺上了雪白的桌布,小屋里喜气洋洋。饭后两人去散步,庆庆被生活中细密绵长的平淡的美好感动,内心中要好好生活。
过了不久,孤老太太的孙子孙女来看她,伯伯将本来是给庆庆买的巧克力给了老太太。庆庆从伯伯眼中看到了宽广、明朗、温暖和深厚。她懂得了伯伯所说的灾难的礼物。
她找出那件红色泳衣,送给洁洁。她突然感到正在慢慢从灾难里走出来。
主题提炼
在人间的灾难之火里,有人被烧成焦木,而有人炼成纯金。这句话是小说的题记,也是理解小说的钥匙。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在。灾难的面前,有些人畏惧了,退缩了,举手投降、甘败下风,;还有些人却可以忍受下来,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折磨世人的灾难,将其变成上天赠予自己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一颗在烈火中淬炼成金的纯洁的心。有了这颗心,也就有了豁达的人生观、开阔的胸怀、坚定的信念以及无私奉献的深广的爱。
关键词:坚强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世上的事的确不公平,不公平。充满了各种各样可怕的灾难,它像我小时候玩的藏猫猫游戏一样,在某个拐角躲着,等你刚走到那儿,它就跳出来,你就该倒大霉了。
“你怕吗?”我问。
“一开始怕,好多人自杀啊!后来不怕了。我觉得这一方面是磨难,另一方面也给了受磨难的人世界上最难得的礼物。”伯伯安安静静、毫不犹豫地说,“俄罗斯文学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叫:在血水里泡三遍,在盐水里熬三遍,再在碱水里煮三遍,就彻底干净了。”
这是文中伯伯和庆庆的对话。伯伯将自己被错误打为右派的经历告诉了庆庆。明明是惨痛的不可言说的过往,但在伯伯讲来,却是云淡风轻。因为伯伯有一颗坚强有序、不容动摇的内心,任凭外面的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灾难、摧毁,他的内心反而更加深沉、从容。
关键词:奉献
人在世间要受到许多痛苦与灾难,但是,当人们身处这些痛苦与灾难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这种奉献,使自我的生命葆有了尊严,显示出熠熠光辉。
过了不久的一个早上,伯伯买菜回来,告诉我楼下的孤老太太有客,她孙子孙女偷跑出来看奶奶了。伯伯手忙脚乱地翻出一盒已经送给我的巧克力,央告说:“庆庆,伯伯再给你买,这盒先给老太太救急。”又扛了他的行军床,扶我走下楼去。
老太太满脸是泪地搂着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伯伯把行军床递给男孩子,趁他们不注意悄悄把巧克力塞给老太太,老太太捏捏伯伯的手,转身骄傲地大声说:“来,宝贝儿,奶奶给你们吃巧克力。”
初夏的灿烂阳光照在伯伯脸上,照在他满脸深深的皱纹里,在那洁净明亮的夏日阳光里,伯伯的眼睛突然令我想起秋天的蓝天,那份宽广,那份明朗,那份温暖,那份深厚!这时,好像在我心里的什么地方有扇小门砰地打开了,我懂了,伯伯所说的那灾难的礼物。
伯伯被划为右派,剥夺工作,没有亲人。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他尽其所能去帮助别的可怜的人。他将善良和温情传递给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让那个老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光和热。伯伯的举动也在无声地感染着庆庆,也就有了庆庆后来给洁洁送泳衣的行为。这种奉献精神,正如秋日的蓝天,宽广明朗、深厚温暖。
技法锦囊
1.对比
十四岁时,我特别喜欢夏天。喜欢晚上躺在靠窗的大床上,听风在高大的杨树间吹过,那声音听起来像遥远地方有许多人在歌唱,莫以名状的圣洁和温暖。
文章开头,作者营造了一种平静、温暖的画面,与后面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形成鲜明反差,平静的生活在瞬间被打破。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读者还沉浸在风吹杨树的平和意境中时,却不知灾难已经悄然来临。这种强烈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加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2.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等待以后行文会用到。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窗台上我的红游泳衣在滴水,它使我想起白色的跳水台,后面有片摇摇晃晃的小树林。我最喜欢游泳,喜欢清水在腿上滑过,我能游得像鱼一样快。听着这些声音,我总是又安静又快活。
作者在文章开头埋下的伏笔,在结尾处有了呼应,可谓用心良苦。使用伏笔应注意:一是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某个细节,那么在后面的行文中要注意显示出这个细节,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