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诗歌情感 |
分类: 冬雁诗歌 |
《冬天里的疯言疯语》
《美》
那么多人喜欢白雪
我想做一个像雪那样的女人
白天我模仿她的姿态手舞足蹈
我面带微笑像花儿一样开放
夜里我的身体开始僵硬
思想被冷风啃的遍体鳞伤
表情生冷的像个花瓶
《欲》
夜,彰显着火焰
美好,抑或邪恶
朦胧中,我站在高处
想触摸光明,却不慎失足
我的躯体,如同一片廉价的雪花
不知会湿了谁的眼睛
《真》
现在,是黑夜么?
怎么会有那么频繁的鬼魅交易
好奇?
你想知道真相,只有装成鬼
《呐》
我原本不是哑巴
只是,当有些真话
从喉咙里发出声音时
疯子!他们总是这样用砖头拍我
从此,我的嘴巴就成了摆设
《神》
那些妖魔鬼怪的横行
就是因为,当年西行降妖的师徒
都站在了寺内
贪享香火的供奉
《死》
如果不能摆脱
这种思想疼痛的间歇
那么,这个世界上
只有一条路可走
《风》
能让世间万物复苏
亦能让这一切
瞬间成为一堆废墟瓦砾
《雪》
逍遥的飘过了几个世纪
无论你怎样的作摆
我只记得你阳光下的样子
《雨》
匆匆忙忙的赶路,就是赶着
雪钻入你怀抱的时辰
一场花事的顺水推舟
《花》
一生最大的愿望
不是开在空中
而是开在放蜂人的心上
《月》
你在那一端,把一种白挤压再挤压
成细微的珍珠。用一根银线
把它们穿成隔世的窗帘垂挂下来
我站在帘的这端
《思》
昨晚的月亮,脸色病的发黄
小雪今天赶来探视
我不说,谁会知道它病根
如今我的脸色跟它一样
http://s11/mw690/001FpmFQty6F93aryZk8a&690
闲侃一刀:
组诗《冬天里的疯言疯语》,读后觉得还不错,有一定味道,作者的诗情和才情都有。唯一不足的是,诗歌不管你采取暗喻、借喻等表达技巧,但句子不能有语病。这组诗歌的毛病就在于此,好几句都存在病句,而且在“的”、“地”、“得”的使用上混淆不清。看来,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一定要注意熟练掌握语文的一些基本常识,不少诗人也存在类似通病。
谷冰:
简洁明快的抒情,不拖泥带水,没有斜逸的枝蔓,淋漓的语言直达读者的心灵,给人以思考。比较欣赏:《欲》《雨》《月》,但有的语词欠斟酌,不够准确,没有触动心灵最柔软的部位;有的流于一般的思考,无新意;有的与题目不够契合,如第一首的《美》,后三句显然与美不靠边。个见,仅供参考。
冰夏:
本组诗作者特别想运用诗歌隐喻方法把事物形象化,也十分刻意想让诗中的“象”活跃起来,喻意无限延伸,但依诗中的一些比喻并不能算是合理性,也不具备“合法化”。例如“ 思想被冷风啃的遍体鳞伤 表情生冷的像个花瓶”。
第二点,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把题目拿来诠释,拿来定义。作者大部分用这两种方法来表达他(她)怎么看待事物。
第三点,应该注重比喻的美感,避免语言的生硬。例如<<死>>、<<真>>一句话读完,我们会窒息在你的界定里,那么决绝。例如<<雪>>什么是作摆呢?你都记得阳光下的样子。赞美还贱视它?<<呐>>你喊就大胆喊,怎么去写哑了?“我的嘴巴就成了摆设”多么生硬的语言。
从该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处于年少时期,冲动的萌芽并未消除。
听雪探春:
一首好诗,具备多种元素。诗的“好”客观存在,说与不说胖瘦一样!而一首诗的不足或欠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尽然雷同。这一组诗,阅读无障碍,其“好”这里不再绕舌。这里,仅列几例不足或欠缺,“个见”录下,共勉之!
这组“大众化”的诗,总体印象是思想大于诗艺和诗意。故,诗韵的丰沛和厚重需首当其冲。
总观这组诗,多“痛”内出剑。但诗刃“钢性”有余,当应“绵里裹针”为之。
一组诗,整体的风格、情绪、语境,其基本的格调当统一。建议:“美”、“雪”、“雨”、“花”、“月”、“思”归于抒情或情诗类;而“风”、“死”、“神”、“呐”、“欲”可纳入哲思或讥讽的呛味菜系。“思”柔,值得一提,“花”虽三行,却可品可把玩。而“美”次之,题目似乎不太贴身,且“我”字多而赘。
新诗难写、且无标准。但,每一首诗都应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都应具备“新、奇、巧、妙、狠”中任意几项。凡诗之,不复制他人,也不可复制自己。
十行以内的短诗,尤需奇思妙想、奇句妙语岀彩。恰到好处地“曲”、给小诗披上一层面纱,结尾雷人一“狠”,把读者砸懵。读者回过神来会心一笑,甚好!一句话把人说跳,也能把人说笑,有“痛”就让花花草草帮你喊。
——(首次捉笔评诗,仅感想而已,见笑了!)
欣泽:
第一组诗中看得出来作者给雪赋予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白天的雪带着生机喜迎而来的感觉,到了夜晚的雪因为无人探访而变得萧索刺骨。”面带微笑像花儿一样开放/表情生冷的像个花瓶”微妙的写出了夜晚与白天的雪不同差异。只是略微的没有把控好对夜晚的雪的悄然无人问津的追及。
第二组诗中个人觉得“夜,彰显着火焰
美好,抑或邪恶”这段删去之意丝毫也不破坏整体想要传达的意。个见。“我站在高处想触摸光明,却不慎失足。”不慎失足与自发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有两种可能,作者的侧重之意在站在高处触摸光明的点上。只是不慎失足缺少了一种平稳推进的感染。
第三组诗很传达的意很完整。自问自答的句式让人联想戛然而止,所以这段生硬且不容抗拒在接受它本身命令的语符。
第四组诗有鲁迅先生的笔调,有对社会的认知之后奈何的妥协。这样氛围着实只能让人陷入语气固定构协的圈中,初看触动震撼,转刻既忘。
第五组诗没有头绪,难道因为贪婪人们寄奉,师徒从此不再降妖将魔,而让现在此刻的魔怪猖獗吗。是这个意思吗。
第六组诗若忽略这个最不起眼的小标题的话,我以为你还没有写完。
第七组诗寓意很常见。
第八组诗有些脱轨与偏离。每一句与每一句延展开的来联想都不符合实际。阳光下的雪,要么早就融化了,要么正在融化吧,绝对不会在空中飘吧,呵呵。
第九组诗味道很美,但不符合之前匆匆忙忙与顺水推舟两词性的搭配吧,顺水推舟传达的是悠然缓慢,请问作者这样表达用意何在。
第十组诗有些含糊,我原本以为你还在写雪。结果已经转移到了花上,开在放蜂人的心上,这两段不错跳跃性的推进。寓意很美,也很颇耐寻味。
第十一组诗中诗眼是隔世的窗帘吧,再衔接上你在那一端,我站在帘的这端,两相对应,无不连生遗憾。
第十二组诗,我所想到的是“病的发黄的月色”照着小雪,所以小雪看似也如同你病得发黄的脸色。对吗。除了列明这月色,雪与你脸色都发黄之外,你还想传达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