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凡是写到关于美国的,调门可能就低了一点,用我丈夫的话说,“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篇文章都显得没精打采,可怜兮兮的!是吗?回顾了一下,似乎是有那么一点点。
唉,有什么办法?谁叫咱儿子现还在美国,谁叫我是他妈呢!儿行万里,海角天涯。每逢佳节,当妈的能不惦记吗?尽管他在那儿一直干得挺不错。
十年前赴美留学多难!即使在高校的教师当中,一双子女都能顺利通过托福、GRE考试获美国奖学金赴美留学的也绝对是凤毛麟角呢。呵呵,这真的不是吹牛。
儿子从国内重点大学五年制本科毕业后,1998年入美国名校普度大学攻读硕士,当时是普度某专业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正因为他这个中国学生品学兼优,该专业后来又一连招收了好几个从他母校毕业的中国学生。
2000年底,儿子获硕士学位,毕业典礼在圣诞前举行。我请了事假同丈夫一同赴美参加我儿的毕业典礼。顺便也为了看望当年刚刚赴美读研的女儿。当时中国人钱囊还羞涩,海外学子的毕业典礼能让父母专程赶来分享的还真是不多! 那年,我们先到女儿学校所在地居住了半个月,再到儿子那边。
这几年,同胞们出国旅游变得稀松平常,但那时,美领馆对我国公民赴美签证之刁难,却是人所共知的。当我们一家人穿着明显的中国内地的服装,又不举旅游团体的小旗,走在美国的街上,会招来不少询问的眼光:“你们是日本人吗?”屡次遇人讯问。“不!我们是中国人!”掷地有声的回答!我恨不得举个标语牌,一路声明:“我们是中国人!”
毕业典礼在普度大学的大礼堂举行。这个礼堂真大啊,三层观众席,可容纳六千观众,堂皇而气派!主席台上布置得华丽而庄重——印着系标的各系的系旗排在主席台的两侧,校长和校董身着条形花纹的道袍,头戴方帽,仪表堂堂地坐在第一排。后面两排站着身着毕挺制服,戴着雪白手套的合唱队和乐队。在主席台旁的一侧墙上,有着巨大的投影幕布。
毕业典礼开始了。礼堂外,是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一个银色冰冷的世界。礼堂内,热流涌动,笑语声声,所有的来宾都是毕业生的亲属,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各种肤色的毕业生都穿着崭新的黑色道袍在礼堂外候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掩不住的庄重和笑容。
校长回顾了学校成立一百多年来教学上的丰功伟绩后,接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然后便是隆重的毕业生发证仪式。春季毕业以本科生为主,排着整齐队伍的本科毕业生随着台上宣布的一个个名字一一与校长握手。忽然,观众席里爆发出一阵尖叫声,我不由得吃了一惊,以为是有人在扰乱会场秩序!
后来,这样的尖叫此起彼伏,才知道这也是他们的文化,尖叫者是那些正走上主席台被校长接见的毕业生的亲属!他们中有些人除了尖叫,还站起来欢呼呐喊!像看演唱会似的!
随后是硕士研究生的授证仪式。
硕士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身着衣领颜色不同的道袍(记得每件袍子的日租金是39美元),也是按序排队上台。被叫到名字的研究生,由校长将学生头戴的方顶硕士帽前方的帽穗从左边梛至右边,就表示该学生获得了硕士銜,然后拥抱一下,呵,呵,规格明显比本科生高出一档!
当我儿的中国名字被大声地宣布那一瞬间,当我儿被校长紧紧拥抱的那一刹那(大概中国学生较少,那一拥,够实在的),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刷刷地流个满面。我们娘儿仨,几乎都忘了摄影摄像,举着机器的手,哆哆嗦嗦,难以自制——多少等待、期盼、努力和艰辛!多少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兴奋啊!——但是,我们毕竟是内敛的中国人。我、女儿、丈夫,在这一瞬间,都默不出声,只是安静地坐在观众席里边,任凭喜悦的泪花汨汨地涌出,涌出......
女儿和我,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后面的旗帜是他们的系标)

儿子与我们相拥
礼堂外的走廊上,人流涌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