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中国人婚恋数据:女博士恋爱次数最高 “奶爸”比大熊猫还稀少

(2016-01-11 15:51:50)
标签:

杂谈

原文来源 | 界面、网易新闻等


2016年伊始,“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晚婚晚育假取消,这些都成为民众广泛关注的婚恋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群的婚恋状态、婚恋行为以及婚恋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甚至可能颠覆国人的印象。

1月10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晚婚才是常态。被调查者中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28岁,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占83.07%。

若说晚婚晚育情况已不足以让人们感到惊奇,那么该报告揭露了一个和人们传统思维中大相径庭的现象。从《报告》综合恋爱次数上来看,博士高居榜首。调查显示,博士的平均恋爱次数是6.87次,高居第一。

此前,曾有不少人调侃博士饱读诗书,但是“恋爱白痴”,《报告》颠覆了这种看法。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恋爱经历调查发现,博士群体在恋爱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从数据上来看,在博士中女博士的恋爱次数更高,平均为7.12次,男博士在恋爱次数上还拖了女博士的后腿。

此外,《报告》中还指出一个有趣的情况,调查显示,幸福也会“遗传”,父母的感情状况会对子女婚姻、恋爱、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报告中指出,离异双方再婚及离异都未再婚家庭的子女结婚略晚,均为26.04岁,其次是分居家庭和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25.81岁和25.67岁才结婚,而父母感情状态良好的家庭结婚相对较早。

调查还显示,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平均幸福感差距略大,分布在5-7之间,父母的感情状态对于子女的幸福感影响很大,离异家庭及分居家庭结婚孩子幸福感指数较低。

其中,分居家庭孩子的幸福感为5.55,离异都未再婚家庭、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和离异双方再婚分别为5.81、5.96和5.99,父母感情一般家庭为5.99,丧偶家庭为6.5左右,感情良好的家庭幸福指数最高,达到6.68。

95后吃禁果平均年龄未成年

在被调查对象中,初次性行为年龄集中在18岁~23岁。从地域维度来看,来自不同省份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年龄略有不同,其中港澳台地区较早,平均发生在19.24岁,北京、广州等发达区域性行为时间也较早。而山东省、辽宁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则都在22岁之后。从年龄划分,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平均在22.17岁,80后为22.10岁,而90后第一次性行为时间则发生较早,平均是19.78岁,95后则更早,平均在17.71岁。

被调查对象中,本科学历以下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均在21岁之前,而大学本科在读和研究生在读者性行为年龄均比毕业生早,分别为19.76岁和21.34岁。但博士在读生却比博士毕业生略晚,分别为21.65岁和21.27岁。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与年龄呈现负相关,70前人群避孕意识较低,仅20%的人采用避孕措施,85后、90后则在40%左右,而95后却有所下降,有35%的人采取避孕措施,可见较年轻者的避孕意识相对较高。


“超级奶爸”,那只是个传说!

调查显示,在婚后3~5年,夫妻双方的幸福感、婚姻满意度都达到最低值。“七年之痒”已然提速为“五年之痒”。婚龄3~5年的调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辈子不要和对方在一起了,另外更有8.9%的人决定下辈子干脆不结婚……

不过,调查也显示,只要度过了这道坎,感情就会慢慢“回暖”。所以只要提前做好“五年之痒”的心理准备,“白首偕老”的誓言还是有可能实现。

调查显示,婚姻生活中丈夫与妻子对婚姻满意度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总的来说丈夫的婚姻满意度高于妻子。而在有小孩儿的家庭,女性比男性更觉得自己婚姻不幸福,男女幸福满意度差值更高。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院长周小鹏认为,婚后的女性要操持家务、带孩子、买菜做饭、照顾老人、也要上班赚钱,自然“压力山大”。就带孩子而言,调查显示,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以女方为主照顾孩子的占29%,而以男方为主的仅占2.1%,也就是说有三成的女性婚后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在带孩子上,而传说中的“超级奶爸”却比大熊猫还要珍稀。


新媒体女性网络 妇女权利守望者

欢迎关注我们再次复活的微信号“女泉” :GZxmtn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