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城女尸案告破,然而真凶都落网了吗?

(2015-07-06 10:58:23)
标签:

杂谈


原文来源:新闻窗(微信号newscharm
作者:罗栩盈 丘丽丽 王佳馨


7月2日晚8时许,番禺警方将大学城“6.29”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唐某抓获归案,该案件成功告破,也在进一步的审理中。这件事引起了人们对于大学城安全的关注,那么大学城到底安全吗?应该对女大学生的死负责的是不是只有犯罪嫌疑人唐某呢?



只要求女大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靠谱吗?


在“大学城女尸案”的事件一发生后,媒体在报道事件的同时,也纷纷在稿件里加上了类似“女性安全注意手册”之类的东西。这样没错,可到底需要小小翼翼、谨慎到一个什么度呢?近年来,女大学生失联的新闻总是能够隔三差五的在网络上看见,也有不少的媒体发出一些给女生的防身攻略。但是,这些防身攻略真的有用吗?


在这件案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嫌犯的杀人动机居然是因网购被退货不爽,谁会想到遇到这样的奇葩。类似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不只是在大学城,在其他的公共空间也时有发生,不过可能还没到发生命案的程度。但如果把问题的焦点放在过多放在“提高女性安全意识”上,往往就把公共责任和制度建设给推到了个人身上,从而逃避问题。


其实在实际中,步步惊心、处处为营也不是办法,总有防不胜防之处。所以,反思与加强女性个人的安全意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显然还是很表面,远远不够。并且,铺天盖地的反思与安全教育,还有可能引发群体恐慌。


因此,媒体还是应该多去关注女生以及所有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但是请撕下她们身上的“女大学生”的标签。在进行报道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大家对于社会法制建设和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的关注。



人在做,“天”真的在看吗?


据媒体报道,发现女尸的自行车场馆二楼厕所前的三个摄像头均无法正常使用。记者前往了小谷围信访办与综治维稳办进行了解,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样(公布摄像头情况)会危害公共安全,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拒绝透露关于大学城监控摄像头的数据。


大学城监控系统建成至今已有10年。2012年就有媒体爆出大学城10所高校约8200个摄像头中,有七成不能正常使用当时区政府拟拨款约860万元给予高校,专项补助用于修理监控设备。而当记者问到这项补助的实际运用情况,小谷围维稳综治办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清楚,需要询问该项补助的负责人员。“监控是不可能达到无缝连接的,是在一些主要路段设置,你们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去一些黑黑的地方。”小谷围维稳综治办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据记者了解,公共领域与学校内的摄像头是分开管理的,广大的摄像头也存在瘫痪的情况。校保卫处综合办公室的刘老师介绍,“学校内摄像头大概有1900多个,能正常运作的有90%左右。清晰度是不一定的,被更换下来的是较清晰的,而一些旧的设备是不太清晰的。学校正在升级改造监控设备,也已经升级了很多期。”虽然广大的监控有几千个,但并不是都是高清和有红外线的,因此,晚上的监控一般都看不清样子,就算是白天,也要认真看才看得出其中的细节。在2013年10月31日,一名女学生在文新楼41X附近女厕被偷窥,偷窥男子成功在众目睽睽之下逃逸。虽然监控画面拍下了这一切,可惜录像却不能清晰录得偷窥男子面孔。


记者在商业中心实地统计发现,商业中心范围内总共约有76个摄像头,其中约有18个是正常开放的,摄像头的正常使用率仅有23.8%左右监控室的工作人员也承认:“广大的有些地方的监控盲区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商业中心到宿舍区这些路段。”监控摄像机主要用于安全检查、实时控制、调查取证等一系列安防活动。假如监控摄像头并不能发挥它最大的用处,我们的安全又应该依靠谁呢?



没有围墙的大学城,安全靠什么保障?


大学城女尸案发生后,校园的安全成为不少学生关注的焦点,而据同学反映,近日广大女生宿舍出现了陌生人男子试图进入女生宿舍的情况。大学城采取的是无围墙大学的模式,原本是为了发扬大学开放包容的精神,但却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生活在没有围墙的大学中,谁来为大学生的安全买单?


据了解,小谷围的警力配置主要由派出所两个交巡警中队组成,其在编民警共有100多人,辅助力量120多人。他们与各高校的校卫队、各商业中心保安共同组成大学城的安保力量。民警主要负责内中外环道路和其他公共区域的治安,校卫队负责大学校园生活区和教学区,而商业中心自己的保安则只负责商业中心内部以及周边地区。


大学城所有学生、教职员工以及一些本地居民一共有接近十万人,而小谷围的警力只有200多人,这是不能每个角落都能够做到十全十美的。”小谷围维稳综治办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广州大学方面,作为值班保安的一员陈叔表示,“特别是在晚上,保卫处的巡逻队一般只是四五个人,很难确保巡逻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他也强调“学生自己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有夜跑习惯的陈同学(女)表示,“跑步的时候,有时经过的地方很黑,很多路灯都没有开,草丛也很多,并且从里没有看过有保安巡逻,会有一点危险,所以我后来选择了去田径场跑步。”同样有夜跑习惯黎同学(男)告诉记者:“偶尔在路上也会看到巡逻人员,但是大学城保安人手本来就不够,况且在晚上。”


除了学校周边的安全问题,校内的安全状况也存在隐患。去年9月28日凌晨两点多,四名外国男子跨过门禁系统进入B3女生宿舍,虽然最后证实他们当晚是与住在B3的学生相约在天台活动,而非想象中的进入女生宿舍进行骚扰,但也足够说明进入学生宿舍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广大宿舍没有宵禁制度和许多形同虚设的门禁更无疑是一大隐患,而去年年底在B1,B18,B21试行的新型不锈钢门禁到现在也仍未在全校普及。


到底学校对我们的安全负有多少责任呢?目前,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其中,有些法律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法律空白,对在校学生人身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处理标准均没有涉及。


近年来辽宁、云南、深圳、宁波等地已经相继出台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努力实现学校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省教育厅也于2006年起草了《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虽然已经列入省人大十二届立法项目C类计划,但立法进程严重滞后于当前学校安全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在小谷围岛扎根十年的大学城,制定一套针对高校和学生安全之间的法律法规也亟需被提上议程。



该反思的是大学城公共空间的安全保障问题


新闻窗最近发放了一组关于大学城安全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7份,结果显示大学城的大学生对大学城的安全感普遍不高,而所在的学校内大都发生过重大安全事件除了呼吁大学生们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之外,市政规划和制度建设是保障大学城安全需要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


在美国,尽管因为地域差异,纽约城里的大学和中西部小城的大学两者在治安上也会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根据美国联邦法律,所有国内大学必须公布包括盗窃,抢劫,纵火以及谋杀在内的犯罪数据。你可以在学校官网或者教育部网站上用关键字搜索这些信息。而在中国的大学中,除了从媒体中获得这些信息之外,学校一般不会主动公开,很多学校反而会担心这些案件会影响学校名声而避免这些案件的曝光。


1996年12月,台湾“民进党妇女发展部主任”彭婉如在失踪63小时之后被发现尸体,并且她在生前被强暴后又被残忍地捅了35刀。尽管彭婉如案成为悬案,至今未破,不过,由此却带来了公共空间与妇女人身安全的热点讨论与关注。而“设立夜间公交车、延长捷运行驶时间、建立安全叫车网络、标示僻静巷道,增设夜间照明等等都是政府应积极提供之基础建设”,这些是台湾的一些团体在彭婉如等案件后总结起来的在交通公共空间上政府可以做的努力。


大学城女尸案虽然告破,但如果仅仅带来一声“大学城好危险!”的惊叹,这无疑比命案本身更加悲哀。


在这件案件中,除了唐某,不少制度的缺失和安全意识缺乏都不经意间成了“帮凶”。其实不管男女,所有公共空间的使用者都有免于恐惧、安全使用这样的合理期望,而这也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去满足的大学城的安全必然不是仅依靠自身提高安全意识就能保障的。如何让每个大学生能够在大学城里安心自由地行走?并不是普及“安全小贴士”这么简单。


新媒体女性网络 妇女权利守望者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女泉” :xmtnxwl

 

您也可以打赏支持我们的倡导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