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媒体女性
新媒体女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6,362
  • 关注人气: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南方日报对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三八”活动报道

(2010-03-09 22:5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活动

分享—南方日报对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三八”活动报道

广州的展览上,小女孩在阅读《女性家谱》。

 

“在我的老家安徽,女性一般不被载入族谱,如某家生‘一男二女’,在族谱上这一男就会详细记载他这一脉枝开叶散的情况,而‘二女’却不被载入。当她们的生命痕迹被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张晓静,几个月前与丈夫陈洲一起,带着这个疑问在安徽老家的村子内收集了6份特别的族谱———“女性族谱”,按妈妈、外婆的母系血缘追溯完成,而把男性完全排斥在外。

  前天下午,这6份特别的“女性族谱”被带到了广州,在广州农林下路扉艺廊展出,“三八”国际妇女节百年纪念系列艺术暨公众活动在此拉开,活动吸引了广州本土的女性艺术家、文化研究者。

  “1924年3月8日,在何香凝的主持下,各界妇女在广州西瓜园举行了国内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集会。”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召集人李军说,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百年的时候,广州的女性文化研究者们找到了一份特别的艺术品———“女性家谱”。

  大概一年前,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张晓静和丈夫陈洲突然想到家乡的族谱。“我和丈夫都来自农村,一次我们老家在宗族祠堂里看之前拍过的照片,基本上是没有女性的。家谱中,基本上是以男性血脉传承为主,母亲们从来是无声的,甚至只留下夫家的姓氏而没有名字。由此我们想到,采用‘女性家谱’的方式,引起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在安徽老村落,张晓静和陈洲找到村中的老秀才,用传统的宣纸和毛笔收集、记录了6份“女性家谱”,是跟传统背道而驰的谱系———男性不被载入。这“女性族谱”中记录了她们的文化程度以及去世原因,令张晓静和陈洲有点惊讶的是,这些农村妇女大部分是文盲或者小学程度,还有不少在中年时去世,因病或自杀。

  “后来我看到一份资料说,全世界的自杀率普遍是男性高于女性,但在中国,女性平均高于男性。或者说,这些‘女性族谱’可以提供研究的线索有很多。”张晓静说。

  展览现场,特别留下了几本空白的家谱,观众们开始在上头写下自己知道的女性故事,有人开始追忆和描绘自己的母亲、祖母或外祖父。“经过这些公众纪录,‘女性家谱’更具有时代的精神和面貌。”张晓静说,她和丈夫准备用3年时间,继续完成和搜集“女性家谱”,“希望以后的家谱或族谱,既有男性又有女性。”

  除了“女性家谱”,张晓静与丈夫去年还创作了一个装置艺术———《美丽暴力》,曾引发过不小的反响。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张晓静发现国内女性对整容的迷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张晓静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美容整形广告,在广州北京路“孙悟空间”里,把一整个画廊铺设成一张大网,观众要走进网里去看,并从网里走出来。“整形广告就像一张天网”,张晓静认为,作品背后隐喻着一系列性别歧视及价值观变形。

  南方日报记者李培实习生邓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