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鹦鹉螺化石

(2008-09-21 10:22:24)
标签:

鹦鹉螺化石

菊石

恐龙

喜马拉雅山脉

分类: 杂文

     鹦鹉螺是据今约四亿至一亿五千多年前的一种海洋生物,由于印度版块的飘移,对亚洲版块形成了挤压,使得原来的海底慢慢隆起,形成了高原,海洋慢慢地也就变成了陆地,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然后,经过长期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等环境的变化,海洋生物鹦鹉螺慢慢地变化成了化石。

    其中,以左旋的为多,右旋的极为珍贵。

    鹦鹉螺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是极其珍贵的观赏贝类,因贝壳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状斑纹,酷似鹦鹉而得名。通常栖息在深海底层,主要以蟹类、虾类和海胆等为食。

    目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脉山脚下一个叫“定日”小地方为主要出产地。以橄榄球状的名贵。

    在60年代,当地的藏民当挖出这化石都不懂得什么东西,刨出来时,全当石头扔掉。也是进些年才被科学家发现,但是,因为过度开挖,在市场上已经已经很难见到。

    

    我珍藏的鹦鹉螺化石:(图)  

                            鹦鹉螺化石(一)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二)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三)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四)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现有的种类不多,但化石的种类多达2500种。鹦鹉螺
化石也称菊石,这些在古生代高度繁荣的

种群,构成了重要的地层指标

   一九九六年《中国剪报》上转载了一篇文章,讲述了鹦鹉螺化石的又一作用:“最近,美国两位地理学

家根据对鹦鹉螺化石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见解,月亮在离我们远去,它将越来越暗。这两位科

学家观察了现存的几种鹦鹉螺,发现贝壳上的波状螺纹具有树木一样的性能。螺纹分许多隔,虽宽窄不同,

但每隔上的细小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一个塑望日(中国农历的一个)的天数完全相同。观察发

现鹦鹉螺的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每月长一隔,这种特殊生长现象使两位地理学家得到极大的启发。他们

观察了古鹦鹉螺化石,惊奇地发现,古鹦鹉螺的每隔生长线数且随着化石年代的上溯而逐渐减少,而相同地

质年代的却是固定不变的。

    在网上搜到的鹦鹉螺化石品种和我的不同,大多是以下品种,如图:

      http://a2.att.hudong.com/80/04/01000000000000119090426788980_s.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