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陇东黄土塬上的文化符号》
摄影:林生库
地点:陇东黄土高原
时间:10月2日——10月6日

P1 老大爷手中拿着的玩具叫“花花”,是黄土高原上一种古老的牌,玩耍这牌叫“抹花花”、
“掀花花”、“折牛腿”、“折拐子”、“掀牛九”。三个人玩叫“孱老磨子”,四个人玩,
有一个坐间(暂不玩)的,五个人玩叫“五家保”,有两个坐间的。(规则就不细表了)

P2 剪纸

P3
无论在窑面上还是在大门上,总忘不了镶上“贵在自立”、“耕读传家”、“满院春光”、
“勤俭持家”等,以在自勉、自励、吉祥、祈福等。

P4
简陋意向的财神殿

P5 周旧邦木坊,此坊位于甘肃庆城县城南街。明弘化年间建,木质结构;共3间,高约10米,长
约12米。木坊以4根明柱通顶,柱之上部5层斗拱叠涩镶砌负托坊顶。权威性辅有青瓦,真书“周
旧邦”3个大字。匾下横梁题字:“弘治十八年九月庆阳知府前监察御史郝镒建,炮绪辛已年仲冬
中浣吉旦知府倭什鉴额重修,二十八年知府庆霖重修”。柱下两面三刀面各砌以石柱,柱中有孔,
以要栓紧砌以固柱顶。

P6 庆城县普照寺

P7 药王洞,有古代十大名医塑像成列

P8 孝道馆

P9 道

P10 香包,已成为庆阳地区一大民间文化品牌

P11 历代石刻佛像

P12 历代石碑

P13 石刻塔 ,塔身浮雕佛像

P14
每逢过节,宰羊是必不可少的

P15
依山而建的旧城堡随处可见

P16 烽火台与电讯发射塔

P17
“大喇叭”是“唱大戏”(秦腔)必备的扩音设备

P18
门边挂着的笤帚和手巾以示这个窑里或房里有未满月的婴儿,生人或赶路的人(俗称:热人)
不得进入。

P19
幛,一个有功名之人去世后,亲戚朋友会为其“请衔”,一般就是请本县的县长对去世之人
给予评价(俗称:提衔)

P20 新娘新郎拜堂香桌,设在院里。

P21
每逢婚丧嫁娶,唢呐(俗称:杆杆)是要吹的,大戏也是要唱的

P22
窑里的土炕。每逢过年,贴对联、贴门神是一定的,但我的老家里是腊月三十下午贴上,
到正月二十三剥下来燎干时就烧了。这个塬上却任其自由脱落。

P23
地坑庄子。黄土高原上的土窑有三种,在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坑,在四壁挖窑,叫暗窑;
靠山坡挖的窑叫明窑,在平地里用胡基块箍成的窑洞叫箍窑子。

P24
箍窑子

P25 明窑

P26 废弃的挑水木桶

P27
床子,压面用,这样做出来的面叫床子面,很好吃的。

P28
石窟
相关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