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日报》告诉你,美国的普惠金融是这样的

(2015-11-24 10:55:05)
标签:

杂谈


宜信
宜信君说

11月8日,《华尔街日报》在Review版的头条发表了文章《货币的优步化》(《The Uberization of Money》)。文章对当下科技金融领域几个细分领域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包括P2P借贷、众筹、智能理财等,认为目前金融业正在经历“优步化”(即去中介化)的过程。在这其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宜信君为您节选了文中部分内容。通过文章我们也可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与世界同步发展,并正在以领先者的姿态向前迈进。


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借贷

ZestFinance


对于20世纪银行业和投资领域耳熟能详的中间商而言,如今他们正在迥然不同的经营模式面前节节后退。我们是否已准备好迎接这些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


今后十年内,我们所熟悉的20世纪银行业和投资领域的经营模式将让位于截然不同的形式。我们即将步入金融的优步化时代,这会为我们带来许多全新机遇,但一系列新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优步是一家高科技中间商,正在让传统中间商成为过去时。金融界是世界上中间商最多的行业之一,而这行将发生改变。优步化还意味着,要想让这些联系变为可能,就必须使用海量的数据。


那么,我们即将面对什么?作为其中一个金融领域,个人银行业务过去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柜员现在十分稀少,许多消费者都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和存款。在线股票交易也变得更加容易。


但对于一些核心服务而言,例如客户借款、融资和投资等,仍需依赖作为渠道的机构,但这些机构也将成为瓶颈。随着诸多大有前途的初创企业纷纷启动,加之创业投资每天都在为新公司提供融资,预计今后几年会发生什么呢?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c6ee2a7d0e98d29b80a355e6618d287.jpg


向不太富裕和无法享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蕴含有极大投资意向和活跃度的领域。


ZestFinance由前谷歌高管创建,创业投资充裕,目前利用大数据来抵销这种固有风险。它只是该领域中的许多新兴企业之一,这些企业承诺向所有阶层打开迄今为止依然关闭的资本大门,而不仅仅是中上层人士。



关于ZestFinance


ZestFinance 原名 ZestCash,2009 年 9 月成立于洛杉矶,创始人 Douglas Merrill 和 Shawn Budde 分别曾是谷歌(Google)的前副总裁和 Capital One 的前信贷部高级主管。


ZestFinance 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类是( FICO 评分接近或低于 500)无法获得基本的信贷需求的人群,解决他们的无信用评分借贷问题,另一类是信用分数不高而借贷成本高的人群,利用大数据征信降低他们的信贷成本。


ZestFinance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清晰的用户定位,完善的征信体系支撑,是 ZestFinance 在美国生存的土壤。



解读


所谓“优步化”,实际上是一个去中介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服务,繁琐的程序、多余的人工服务将慢慢被精准的技术和简单的步骤取代,一切将以最大程度得到精简,目的则在于使用户得到最好的服务体验。而在金融业,“优步化”表现为信贷、理财等一系列服务的O2O模式的涌现。


事实上,在美国迅速发展的Fintech(互联网金融)的几大细分领域,在中国也以并不逊色的速度发展着。而宜信作为国内领先的普惠金融、财富管理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些领域都有不俗的建树。


ZestFinance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一部分。这也是宜信一直以来致力发展的领域。宜信普惠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的高成长性人群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方式,宜信普惠为几千万小微企业主和几亿农户提供便捷、安全的资金筹措服务,用以改善生产和生活。

今年以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的推出,显示了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决心,也昭示着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行业发展的高点,加深对当下的理解,我们才能能够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全局,理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这也是宜信君转载《货币的优步化》这篇文章的原因。唯有用开放广阔的胸怀拥抱世界,才能获得长远的未来。


未完待续



来源|华尔街日报

编辑|宜信君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