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所有美德中,谦虚是最难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低调或客气,并不代表谦虚,真正的谦虚来自于平和,心平才能气和,只有自身充盈而又谦恭多礼,才是“谦”卦所表现的状态。佛陀说,虚心的人就像饱满的谷穗一样,弯腰低头,却使人心生欢喜;而昂头挺胸的谷子,它的果实多半也是瘪的。
毕秋帆是乾隆年间的状元,主编过《续资治通鉴》,像所有少年得志的天才一样,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恃才傲物。在四十岁时,毕受命赴任陕西巡抚,一路春风得意马蹄急,享尽了沿途各州府县的曲意款待。某日途经一座古庙,毕秋帆兴致勃勃前去拜会。
进得殿堂,一位老和尚正在诵经,双目低垂、念念有词,混似没有见到巡抚大人一般。过了好一阵子,老和尚诵完一卷,离座合掌曰:“佛事未毕,有失远迎,万望赎罪。”毕秋帆一肚子不高兴,就说:“老法师为佛家三宝之一,何言怠慢。”
随即,毕秋帆居中而坐,问到:“敢问法师适才所诵何经?”师父回答:“《法华经》”,毕双眉一挑:“哦,法师诵经多年,此经应当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句‘阿弥陀佛’?”师父听出话中的为难之意,从容答道:“老衲已到提笔忘字的年纪,大人文曲星下凡,不知一部《四书》里有多少‘子曰’?”机锋相对,听得毕秋帆哈哈大笑。
献茶以后,两人信步于寺院之内,忽然,毕秋帆指着弥勒菩萨问到:“您知道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老和尚随口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不由连声赞好,说道:“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当如探囊取物,何苦守着青灯古卷呢?”师父一笑:“富贵如过眼烟云,如何比得上西方那片净土!”
在罗汉殿前,毕看到十八尊罗汉栩栩如生,不由得赞叹不已,他指着笑罗汉问:“他在笑什么呢?”老和尚回答:“笑那些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一顿:“天下那些人可笑呢?”师父就说:“贪图富贵的人,可笑;恃才傲物的人,可笑;投机钻营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赶忙深深施礼,作揖而道:“老法师妙语如珠,今天受益匪浅,下官这里受教了!”说完,带着随从离寺而去。到了晚年,毕秋帆与洪亮吉、汪中等一众好友谈起往事,他觉得之所以能够从官场全身而退,与当年老和尚的那次开示有直接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